专栏名称: 全球风口
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得到app《全球创新260讲》专栏主理人王煜全的自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业家  ·  刘强东参战,王兴猛攻,前置仓又火了 ·  14 小时前  
科技新知  ·  极氪汽车困局:营销频繁车、产品力不足 ·  2 天前  
科技新知  ·  极氪汽车困局:营销频繁车、产品力不足 ·  2 天前  
走出去情报  ·  中国十五冶中标赞比亚矿业项目 ·  3 天前  
走出去情报  ·  中国十五冶中标赞比亚矿业项目 ·  3 天前  
逻辑挖掘社  ·  自主可控再次引爆全场! ·  3 天前  
逻辑挖掘社  ·  自主可控再次引爆全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风口

马斯克用超大“筷子”回收全球最大火箭!但明白背后这两点很关键

全球风口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科技自媒体  · 2024-10-15 07:39

正文

 点击图片报名,抓住风口(iOS用户请用电脑端打开小程序)

本期要点:星舰背后的成功密码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10月13日,SpaceX成功进行了星舰Starship的第五次试飞,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这次,超重助推器在74公里的高度与龙飞船分离之后,以超音速返回发射台,并被“机械手臂”稳稳捕获。这一场景不仅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背后更凝聚了SpaceX团队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同时也算是商业航天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今年6月,星舰保温层的融化险些造成了第四次试飞的失败。因此,这次飞行前,SpaceX更换了星舰的整个热保护系统,包括新一代热防护瓷砖和额外保护层。
成功的回收还离不开SpaceX先进的飞控系统,让助推器得以在降落过程中保持飞行姿态,按照预定轨迹和速度降落,并最终被捕获。
可以说,这些都离不开SpaceX“以飞代试”理念。通过不断的测试与迭代,SpaceX逐步掌握了多台发动机并联、不锈钢箭体等关键技术。虽然增加了成本,但也保证了足够的技术创新,并在商用化中确保技术足够的成熟可靠。
从2018年星舰项目启动以来,SpaceX经历了多次失败,这两年就发生了三次火箭爆炸事故,直接损失高达3亿美元。然而,这些人不仅没有懊恼,还向全世界公开直播试射过程,让全球观众一同见证他们如何从失败走向成功。
众所周知,马斯克的终极目标是殖民火星,可重复使用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前提。猎鹰9号火箭采用了可重复使用的一级助推器,发射成本从早期的6,200万美元逐步降低至大约3,000万美元左右。
这次,机械臂像筷子一样回收了相当于20多层楼高的超重助推器。之前星舰设计有6个巨大的着陆腿,总质量约占助推器的10%。现在“筷子回收”方式不仅减轻了火箭质量,还减免了着陆腿的修整工作,缩短了周转时间。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未来星舰的单次发射成本可能会降至200~300万美元,而单次有效载荷将达到200吨以上,也就意味着往太空运货的价格会跟发快递差不多,将开创商业航天的新纪元。
2020年5月,猎鹰9号火箭就曾将两名NASA宇航员安全送至国际空间站。上个月初,他们还将4名宇航员送入低地球轨道,进行了为期5天的太空行走。未来,如果把猎鹰火箭换为更大的星舰,意味着更多的乘客数量和更低的成本,届时太空旅游产业将不再是少数富豪才能体验的娱乐项目。
由于发射成本的不断降低,去年SpaceX一家的发射入轨质量便占据了全球约84%,至今已发射了超过5600颗星链卫星。而星舰的加入将使得卫星部署能力成倍的增强,同时成本显著下降,从而有望推动太空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
商业航空的星辰大海总是容易被看到,但其实背后马斯克们的脚踏实地更值得一提。
在马斯克看来:没有所谓的火箭科学家,只有火箭工程师。
SpaceX有重视工程师的企业文化。招聘时看重员工的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学历和学术背景,甚至连在自家后院制造土火箭的工程师也被邀请加入。他还鼓励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平等地参与研发工作,共同攻克复杂的难题。特斯拉也同样具有这种工程师文化,因此被评为美国工程学生最向往的公司。
马斯克同样重视实现制造的规模化。通过一体化压铸技术,特斯拉将多达70个单独的汽车零部件整合为一个大型铸件,电动车的生产成本降低了约40%,生产时间压缩约25%,从而能保持18%的毛利润率,和动辄亏损数十亿美元的竞争对手们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马斯克虽然经常把“第一性原理”挂在嘴边,但其成功秘诀不是科学原理上的第一性,而是科技企业的第一性,我们称之为“性能调优”。马斯克通过分解任务,让工程师们在各个领域进行尝试和性能提升,实现细分领域的突破,从而提升了产品的整体水平,为科技产品的规模化铺平了道路。
马斯克的这些做法之所以能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符合了工业革命以来的基本逻辑,即科技企业不仅需要研发突破,还需要实现量产以降低成本,从而占据足够大的市场,我们总结为“生产规模化”。
我要强调的是,这正是中国企业必须意识到的一个问题。要在科技产业中建立优势,就要发挥我们的规模制造能力。
中国科技产业界,往往过于看重科学研究,自己的项目如果能有院士相助,就显得特别高大上。
科学研究固然重要,但我们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技术的应用和优化才是商业化成功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我们都是火箭工程师,目标就是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规模化量产。而当一个企业的规模化能力足够强时,是完全可以通过前瞻性的投资与合作锁定前沿科技的。
最后,做个活动预告,11月9日,前哨大会2024将在北京举行。这次主题为:“历史的韵脚,AI革命的未来预测”。我将用12个历史案例、12个核心思想以及12个未来场景,带你看懂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律,帮你建立系统的分析体系、并找到属于你的机会。
人工智能带来的不光是技术上的革命,更是观念上的革命,只有掌握先进思想,才能提前把握住机会。这些科技发展的底层规律,和AI带来的未来大机会,就是我们这届前哨大会的核心内容。席位有限,快扫码报名吧,我们不见不散!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推荐阅读:

马斯克送4人进入太空,还说2年内殖民火星!但真值得关注的是这个

央行下场救市,真是救股票吗?看这几个案例!

万字长文!王煜全详解2024六大机会!

【科技特训营】看懂科技产业,离不开长期观察。线上书院模式,与王老师深度链接!为未来五年做好准备,先人一步,看清未来!

↓长按图片扫码报名先人一步,看清未来

↓¥399,掌握王煜全AI产业预测精华(iOS用户请在电脑端打

↓点击加入学会用AI为你工作(iOS用户请在电脑端打开)

↓全球消费电子展,王煜全与你现场看未来(扫码加入)

此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一份清单

“Starship背后重要的技术突破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