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Way
“科way”是专注于科技创新的官方媒体平台。链接最新的双创政策与最深的科创思潮,推送最值得关注的科技科普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华为Pura80系列配置曝光#:1.5K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业内人士透露DeepSeek爆火原因## ... ·  4 天前  
凤凰网科技  ·  DeepSeek立功!OpenAI披露更多o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Way

【汇创新】科技中介与科研院所合伙搭平台,唤醒“沉睡”成果实现共赢

科Way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7-27 11:03

正文

一种高效节能换热管技术,已经在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技术库里“沉睡”了两年。近日,在上海联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张罗”下,三家企业对这一技术表示了兴趣,通过竞争,成果“花落”其中一家,这一技术使化工产品换热效率提高了8至10倍。


《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提到的“鼓励科研院所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和协同创新平台”,大大推动了沪上科研院所与科技服务中介的合作。上海联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化工院和互联网科技中介迈科技共同出资建立,半年来,24个技术项目已成功对接。


科技成果再成功,没有熟悉市场的人只能“沉睡”技术库


换热管技术,是石化领域的关键技术,一条化工生产线根据产品不同有几百乃至上千个换热管,占成本总额的40%。以往,这一技术长期由国外企业垄断。2009年,上海化工院承接市科委课题,历时三年攻克这一关键技术。由此,国产换热管各项技术指标与国外产品持平,孔隙率等部分指标优于国外产品。


产品研发是否成功,关键看市场接受程度。上海化工院项目课题组带头人韩坤领衔成立产品推广小组,投入大把时间跑企业,而企业却兜头浇了他们一盆冷水——大型石化企业说已经购买国外产品,短时间不打算更换;小型石化企业说新产品尚未经受市场考验,他们不敢押宝。“折腾”两年后,这项技术不得不回到技术库“沉睡”。


作为多学科集聚的综合化工研发、工程应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化工院近年研发出不少共性技术,却因平台、渠道等问题,在产品推广时屡屡碰壁。


“推广、谈判和研发完全是两码事儿。我们研发的新技术,往往还没‘落地’,就又领受了新的研发任务。因此,我们一直渴望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为我们的技术寻找买家。”韩坤说。

合作人制度既替新技术找下家,也替企业定制技术

科研成果转化链条中,缺的就是专业“推销员”,这也是商机。迈科技敏感地察觉到这一点。2015年,几位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利用互联网,以线上找买家、线下对接科研成果的模式,打造出这一极具特色的一站式科技成果服务中介公司。迄今为止,公司业务已覆盖103座城市,拥有4万合作伙伴。


“我们有技术合作人、渠道合作人、场地合作人,只要是能够推动某项技术产业化的人,都可算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迈科技创始人之一蔡文怿说。


这样宽松的合伙人模式,让迈科技迅速积累起各种掌握科技成果转化资源的人。“沉睡”了两年的高效换热管,就是利用迈科技如同毛细血管的基层“情报网”,找到了买家。而且这一技术居然对上了三家企业的“胃口”,一番竞价后,最终卖给了无锡一家科技企业。


除了替新技术找下家,迈科技还通过合作人替企业定制新技术。许先生是上海某轮胎企业的销售人员,从客户口中得知国产脱模剂效果不佳,进口脱模剂价格又贵,他迅速将这一市场“痛点”告知迈科技。迈科技又找到上海化工院,双方评估比对后,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于是上海化工院为他们进行了脱模剂项目研发,化工院和迈科技甚至还出资成立了脱模剂公司。

大型传统科研院所联手创业企业,形成共赢

上海化工院是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传统科研机构,副院长陈保华说,与互联网科技中介合作,“让我们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会”。在市科委有关负责人看来,中介服务机构靠上上海化工院这样的“大树”,不仅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能推动上海科技服务业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