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菜刀少爷
领英专栏作者,菜少原创书房。一个慢节奏的自媒体,一本很实在的电子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起神回复  ·  求求你,别再往眼球上滴眼药水了! ·  4 天前  
一起神回复  ·  求求你,别再往眼球上滴眼药水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菜刀少爷

我的人生需要多少知识?80M

菜刀少爷  · 公众号  ·  · 2019-04-12 16:17

正文


知识这东西,如果学校里教得到,如果百度上搜得到,那它的价值终归有限。真正值钱的知识,是带着血泪的。


1


宝岛艺人里,我最喜欢的是沈玉琳。他长相平庸,他五音不全,他是《康熙来了》的通告王。有他参录的节目,我都很愿意看完,因为他实在是太好笑了。


有一集《康熙》,这么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沈玉琳用浓浓的闽南腔说:“每次看到有些新人,说话很无聊,说话不妥当,说话没有梗,我就觉的,你这样怎么能红,你还得多奋斗多少年……我们做艺人的,就要让每个细胞都充满综艺的因子嘛!”


从沈玉琳的角度,做一个好艺人,没有那么难: 每个细胞充满综艺的因子


唐家三少是最会赚钱的中国作家:过去一年,36 岁的他吸金 1.22 亿,连续五年雄霸网络作家榜首。


写作之外的他,平凡而普通。十年前,这个北京土著四处碰壁,一事无成:先是到央视国际的网站打工;两年后因工资太低跳到一家 IT 公司,却又很快被裁员;尝试开餐馆,搞零售卖汽车装饰,全部以失败告终……落魄生活中的苦闷,驱使他去网络玄幻小说里寻找抚慰,然后不经意间,踏上了网络写手的道路。


从唐家三少的角度, 让他走上人生巅峰的,是“天赋异禀”的写作技能而已


有个女性朋友,87 年的姑娘,绝对的金牌销售。


不同于影视中的销售精英的形象。她看上去很普通,如同邻家女孩。她的性格也不张扬—— agressive 不是她的标签, easy-going 才是。


她简直是一个优秀销售的样本,她具备了一个好销售所需要的核心品质:靠谱、专业、执着、勇敢、行动力、快乐心、高情商、deep skin……你看她在工位上,一遍一遍地打电话,不断被挂掉,不断被拒绝,然后起身去打水,脸上还是乐呵呵的。


她不认识咪蒙,她不怎么用知乎。我想她应该没看过《如何年入百万》之类的知乎热帖,但她却是真正做到了:连续三年,年入百万。轻描淡写,水到渠成。


从朋友的角度,偏执地做好职业需要的一切,就能够有幸福人生了。


四年前,我写过一篇《 32 岁 CEO 的练级路线图》 ,说的是我师兄的故事。


他不懂诸子百家,他不看《孙子兵法》,他也不关注 NBA 或者欧冠联赛。若比拼金庸或三国知识,我会毫无悬念地碾压他……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的商业能力令人叹服:敏锐的商业嗅觉,丰富的实操经验,他是我见过最强悍的 BD 猎手。


两年后,师兄公司越做越好,自己早就身家过亿了。


从师兄的角度,秘诀没那么复杂: “在商言商,认真做生意就好了”


2


大约三年前,我提炼了一个概念,对我影响很大。我称之为“冰山一角”理论:


世界上的知识浩如烟海,像一座巨大的冰山 ,几辈子都学不完;作为微不足道的小小个体, 我不需要全部了解它,我只要吃透那小小的一角,就够过好一辈子了


你看:


  • 要当艺人,“让每个细胞都充满综艺的因子”;

  • 要当作家,十年一日地更文囤稿,苦心孤诣地磨砺写字;

  • 要当销售,开发客户,铺设渠道,学习一切关于成交的事情;

  • 要当商人,判断趋势,精算利益,执行力,ruthless pragmatism;

    ……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职业路径,也各自对应了一套知识体系 。你可以想见: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商人,所需要的能力素养、思维方式和信息储备,当然是不一样的。


这是个“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时代 ,这是个“蟹有蟹道,虾有虾道”的时代。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大大降低了我们“人生成功”的门槛:当你成为细分领域的大拿,当你拥有了不可动摇的第一,你就具备了“交换价值”——你的视野大开,离所谓的“人生赢家”又近了一步。


看看文首的例子:他们不懂三国,他们不懂解放战争,他们不关注 NBA,他们没看过《道德经》和《菜根谭》……但这些都不是关键。


重要的是,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他们把所需的技术磨砺娴熟,把所需的信息吃透嚼烂,把所需的素养做到极致 ……这些才是关键。


如果我们将上述这些内容统称为知识,那毫无疑问,这些知识是有限的。 这些就是他们各自的,冰山一角。


这个道理的领悟,对我意义非凡: 它节省了我大量的人生资源,也大大提升了人生效率、成功概率和幸福感


我意识到:我这一生,需要的知识是有限的。于是,事情变得简单而明亮了。


3


这里所谓的“有限”,究竟是多少知识?


结合我自身的情况,答案是:80M。


这个叫“知识包”的文件夹,确实存在。它躺在我的电脑里:它包含了 2000 多个 word 文档,绝大部分以文字的形式存储;它的准确大小是 81.6 M,差不多是半集《琅琊榜》的体积。


它的一级目录,包括不限于这些关键词:


  • 基础、自控、高效能、执行力;

  • 身体、管理、沟通表达、三观体系;

  • 信息管理、精神属性、方法论;

  • 读书笔记、知识库、自媒体;

  • EQ、TM(time management)、social;

  • sales、writing、presentation、investment;

  • business、BD(business development)、sports;

  • CO(company operation)、negotiation、family;

    ……


进入每个一级标题,又是别有洞天的桃花源:底层逻辑、主体模块、技术细分、素材资源……环环相扣,自成一枝。从战略,到战术,到技巧,呈现完整系统且细致入微的解决方案。


我从 2007 年开始做这件事:搭结构,做体系,填血肉。


一点一滴,一砖一瓦。每一次摔跤吃亏,每一次高人指点,每一次醍醐灌顶,每一次战役复盘……都最终 流进了这个知识包,成为我的职业沉淀


经过无数次的梳理、迭代和升级,我看着体系一点点长大,从简陋不堪,到略见模样,到含苞待放,到健壮成熟。如我的孩子一般。


十年后,它是我宝贵的思维资源,我的核心竞争力,我的人生金矿。


4


关于这个“知识包”,我清楚它的局限:


a. 它能让我优秀,但不够让我伟大


这 80M 的知识,是久经沉淀的精华。它对我的意义,在于兜底:如果我真的把它们掰开揉碎、嚼烂吃透,我已经能进入全部参赛选手的前 1/3 了,我已经能“过好这一生了”。


但若要更进一步,想伟大如乔丹、舒马赫、乔布斯,这套结构当然是不够用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


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不是让你放弃努力和学习,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我的意思是, 吃透这 80M,比肤浅地读一百本书,要有用得多


幸运的是,我是个小富即安的人。现在进度很好,这个状态,已经足够我完成所有人生愿望—— 人生有了保底,心气自然敞亮了起来


但如果你说:不行!我岂是池中之物!区区一个中产怎么能满足我?我要身家过亿!我要做马云、化腾、李嘉诚!


不好意思,我教不了你。请你出门左转,《陈安之大讲堂》正在找你。


b. 它不包括行业知识


椭圆的方程式是多少、无线网卡的产品数据、供应链融资的业务流程……在我的认知里,这些属于行业知识。它们都不在 80M 的范围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