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 Mn
毫无疑问,《傲慢与偏见》。二十年前,十岁,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对我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爱情观,更是让我看到一个女性如何学会公允独立的思考,以至于日后收藏了不同版本的中译本,英文版,历来所有版本的电影电视剧和周边纪录片。
小渊
最喜欢的还是《傲慢与偏见》,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外国小说,记得是初一时买的。当时看书真是废寝忘食。喜欢伊丽莎白的独立自信,开朗大方,善良睿智。还有可爱的班内特太太,真要慰问一下她脆弱的神经。这本书跟随我快 20 年了,每次搬家都会带着,今天的推送提醒我再去读一遍。
王看山
《傲慢与偏见》里面的“简奥斯丁式幽默”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这种幽默不仅体现在叙述中,而且还融入人物的对话中,而通过这些惟妙惟肖的对话,奥斯丁总能使丰富多彩的场景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小说中班纳特先生揶揄自己的妻子是个很有趣的看点——“你带着女儿们去就得啦,要不你干脆打发她们自己去,那或许更好些,因为你跟女儿们比起来,她们哪一个都不能胜过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莱先生倒可能挑中你呢。”可以想象出班内特先生邪魅一笑和太太满脸黑线的样子。
Claire
《傲慢与偏见》!从十七岁第一次读傲慢与偏见,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上课的时候偷偷放在课本下看,晚上回家被窝里继续看,根本停不下来。后来看了 BBC 的电视剧版本,科林·费斯成了我最喜欢的演员偶像男神,没有之一(记得去年办公室里有人感叹抖森太帅,我默默把科林费斯的照片翻出来告诉大壮他们那是我男神,大壮当时惊愕的表情,直接结巴了[破涕为笑],没错在这个鲜肉横行的时代我就是十年如一日地喜欢这个老男人,我心目中永远的达西), 《BJ单身日记》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达西是我永远的 dreamboat,没有之一。
《傲慢与偏见》并不只是局限于小说中的人和故事,每个年代都有傲慢与偏见的故事,生活中处处有傲慢与偏见,随时随地。就好比用结构主义弗莱神话原型理论来剖析,希腊神话里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结构与大话西游里至尊宝的故事架构契合一样。也正如现在不少的电影其实都走了去英雄小说的套路,还有流浪汉小说的套路,比如我男神演的王牌特工……额,好像扯远了。总之,就是不同意有人说傲慢与偏见格局小。嗯,就这样,我要马上去整一套奥斯汀全集找个僻静无人的地方慢慢看。
RfIectorFsy
提及 Jane Austen,《傲慢与偏见》恐怕是她在大众眼前最如雷贯耳的作品。它既是我接触 Austen 最初的印象,也是我迄今为止最喜爱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从译文到原文再到影视剧,读了十遍仍然爱不释手。百年来总有人评判它格局太窄,Austen 的故事大多局限于带有英国乡村庄园色彩的爱情舞台,但谁说这种妙笔生花的人情世故就一定没有波澜壮阔的史诗精彩呢?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聪明而幽默,在婚姻以门当户对为重的时代下,她对爱情的态度堪称与众不同,既没有像小妹莉迪亚一样沉迷于肤浅的情爱,也不像好友夏洛特那样为了物质保障而嫁,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当下社会的女性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谓“名著”,“名”在作品愈久愈醇,在不同的时代中历久弥新。
恩惠
无人不傲慢 无人不偏见。
Susan
最喜欢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幽默、睿智而冷峻的语言,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硕士论文写的是女性主义,而每每谈到女性主义,最先想到的都是奥斯丁,她是如此聪明地向我们传达了她的女性主义觉悟,在那个时代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Lynnnn.
还用港吗当然是《傲慢与偏见》。两个都是教科书般的傲娇,处上之前别扭得不行,尤其达西先生。但是他无敌可爱。以前刷《傲慢与偏见》的时候,看到达西初见丽琪的时候内心对她默默嫌弃,觉得她长得一般 balabala 我就笑得不行,幸灾乐祸抱着看好戏的心情(我还是很爱你的达西先生!)最神奇的是明明情节写法等等都是家长里短的婚恋式,但是偏偏就特别有少女心。丽琪和达西订婚之后对他开活泼的玩笑,真滴甜得不行 (・᷄ᵌ・᷅) 想想一脸严肃的达西和对他撒娇拿他调侃的丽琪就觉得好可爱 www 双向宠溺!
XuanE
(顺便写一句,这位同学你不加标点让我很困扰啊…所以我决定也不给你加上!)
最爱还是《傲慢与偏见》吧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看过不止一遍 而第一次尝试着看原版书也是它 我想《傲慢与偏见》只是在简单的说 有自己能够坚持的地方 就应该坚持下去 并相信自己能够得到回报 的童话罢了 也许我看的太浅显了? 不过我觉得 童话虽然偏理想主义 但若没有美好的坚持 生活又怎会有意义呢
外加傲慢与偏见算是在小言的内核外 包裹了一层层的当时社会生活的现状 本内特夫妻的关系能够代入到很多家庭当中 貌合神离 表面掩饰 影响最深的当在面纱里面的那对夫妻 夏洛特的婚姻究竟是符合她的追求还是最终一地鸡毛
我想不同于麦克尤恩这类知识分子类作家 语言如手术刀 慢慢剖开腐烂处给你看 简奥斯丁更像是一个坐在温暖舒适屋子里的老辈人 微笑着说着家长里短 却只是阐述 不想要给聆听者过大压力 只想你能静下心想想 糟糕偏题了 挚爱科林叔的达西 所以看完了他的所有电影 我想傲慢与偏见算是在我的文学阅读道路上的引导者吧
阿丘
老实说我是 90 年代被 bbc 英剧洗脑的一代。最经典当然要属 95 版傲慢与偏见。神作啊!分分钟唤醒 15 岁夏天难忘的回忆(大爱曾经的央视)。后来虽然简奥斯丁所有作品都看过原著,但是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是翻得最旧的![捂脸] 明白那乡间故事的小格局,也清楚还有比它更深刻的作品。但确实只有它能唤醒我的少女心。
AThou
(这位同学你写的太长长长长长……了,所以只能给你删掉点)
我最喜欢的奥斯丁的作品是《傲慢与偏见》。大二上英语小说选读课时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这部小说,可能她想用爱情来吸引我们的注意。的确,我们或多或少都对爱情充满幻想,渴望爱情。如果自己暂时无法拥有,那么别人的爱情至少也是一种解药,满足自己的幻想。《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爱情小说。简和宾利,伊丽莎白和达西,莉迪亚和威克汉姆,三对恋人的爱情在今天也足以吸引人的眼球,每对恋人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许有的还会像宾利的妹妹卡罗琳那样因无法得到自己心上人的爱而妒火中烧,从中阻挠达西和伊丽莎白小姐的交往。甚至我们还能发现像班纳特夫人这样一心想着把宾利这个有钱的单身汉变成自己女婿的母亲就在我们身边,或许就是我们的父母。
细细思考,两百多年前发生在英国乡绅家庭中的爱情故事和当下的爱情故事又有什么区别呢?金钱、地位、外貌和品质都成为当时和当今人们选择对象的评判标准。小说开头“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说出了多少父母的心里话。
奥斯丁对小说中年轻人情感归宿的不同处理反映了她的婚姻观:她反对以金钱、外貌为基础的婚姻,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即以情感为基础的婚姻的重要性。于是乎现代的年轻人在结婚时都信誓旦旦地说我们有情感基础,深爱彼此;在对簿公堂离婚时说我们之间感情破裂,无法继续生活;在离婚后却说对前任还有留恋。似乎情感成为了左右婚姻和爱情的唯一。
奥斯丁不这么想,看看另一部作品的题目“Sense and Sensibility”便知爱情和婚姻中理智与情感缺一不可,否则简和宾利,伊丽莎白和达西最后不可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感情中增添理性会让我们对爱情和婚姻看得更透彻。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小说引发了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和讨论,我们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爱情的影子,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爱情时是否能像伊丽莎白那样理智、冷静地面对呢?我们是否能克服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克服自己对金钱、外貌、权力和地位的渴望而找到自己的爱情?
如果我们只被其中的爱情吸引,我们还很幼稚。若我们能看到爱情背后的故事,那么我们正在成熟。这就是我所喜欢的经典,它是爱情小说,但更是一部教育小说。它看似描写两百年前的风花雪月,其实都是现实的写照。奥斯丁没有刻意进行说教,但是一切道理早已蕴含于书中。这就是经典,于无声中给我们启迪。感谢奥斯丁,感谢《傲慢与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