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公司进入熊市的后遗症
可以预见,在投资环境和产品利润的双重压力下,科技公司会采取成本缩减的战略。这会对消费者和企业(C端和B端)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前大公司之间的兼并是科技公司整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中国巨头培养自己的生态系统一样,美国的主要科技公司,也将触角伸入到平行或上下游企业。
单拎出来任何一家科技巨头,只从风险投资业务上看,也都是浓墨重彩。在未来,科技巨头输血的疲弱,会在整个经济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综合市场各方意见,这次科技股的大熊市,并不是金融危机的前兆,多位市场人士对腾讯《深网》表示,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稳固。因此,头部科技公司的表现,并没有影响Pre-IPO公司的上市计划。
纽交所上市部门负责人对腾讯《深网》表示,2018年最后一季度以及2019年,等待上市的中美企业数量仍在增加,势头强劲。
从上世纪20年代,美国市场大萧条以来,美国股市的绝大部分增长均由数量占百分比极少的公司拉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Hendrik Bessembinder在最新发表的论文中统计出,1926到2016年,苹果、埃克森·美孚、微软、通用和IBM这五家公司,贡献了整体美股市场股东收益的十分之一。在过去近百年,美股上市的约两万五千家公司中,超过半数的收益不如美国国债。
正因为如此,资本市场如果认为自己发掘到了这些“凤毛麟角”,通常会欣喜地为自己宠爱的股票起昵称。这些昵称会在公司受到追捧时,成为流行词汇,也会在公司境况下滑时迅速被人遗忘。
漂亮50,即“Nifty Fifty”,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被公认为应该坚定购买并持有的50支最流行的大市值成长型股票的非正式称谓。他们被认为是拉动七十年代初美股市场大牛市的功臣。在1972年达到顶峰的时候,漂亮50股票的平均市盈率高达41.9,是同期标准普尔500的两倍多。
胜速衰急。就在漂亮50甚嚣尘上,成长投资大行其道的时候,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不期而至,美国股市迅速转入熊市。在全面下跌中,涨得最凶的漂亮50首当其中。
资本市场中逐利是最合法的追求。漂亮50从被捧到天上到重重地摔在地上,几乎成为了过分投机、股市泡沫的代名词。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也遭遇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FANG如今的境遇,不能被简单粗暴地类比成漂亮50的昨日重现。
虽然仍然看好FANG,但是发明了FANG的Jim Cramer,在近期的一次节目中,又推出了新的概念。这位语速极快的股评人对着镜头宣传到,“大家应该关注WANG!”而W正是零售商沃尔玛,一个此前被称作明日黄花的名字。
五
索罗斯、桥水基金“逃顶”
在科技股大幅回调之前,多位投资大佬却早已提前“逃顶”。
11月15日,索罗斯基金公布今年三季度持仓报告显示,索罗斯清仓了Facebook,并对Netflix、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等科技股进行减仓。
当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披露的三季度持仓报告也显示,7-9月,巴菲特仅小额增持苹果公司股票52.3万股,远低于前两个季度累计8660万股的增持幅度。
11月14日,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公布的三季度持仓报告显示,基金管理人瑞·达利欧也减持了甲骨文等科技股股票。
在摩根大通策略分析师马尔科·克兰诺维奇看来,这些投资大佬三季度集体对科技股投资趋于谨慎保守,与此前他们一再强调美国科技股估值偏高相呼应。
六
大摩:美股已入熊市
要知道,过去9年美股创下“最长牛市”,科技股功不可没。如今科技股哑火,美股咋办?
说科技股进入熊市,至少有“下跌20%”的标准,事实摆在面前。但要说“美股已经进入熊市”,是不是过分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