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追思吕老,我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这20年来的研究,也是吕老他辉煌的一生。
中医司令吕炳奎,开国先辈,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特殊的一代,他们创建新中国,让中华民族在全球化大变局之下,独立自主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征程中,毛主席、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点将的中医带头人,中医司令吕炳奎,是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中医教育家。千年之后,他也将被医药卫生史所铭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特性,在他的事迹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他是抗日英雄,民族危亡之际,他弃医从戎创建嘉定外冈游击队,是浙东三北抗日根据地创建者。
他是海军元勋,解放军海军前身华中海防纵队政委。
他是新中国中医事业奠基人,1954年在江苏一举开创新中国中医事业新局面,1956年调任卫生部中医司统管全国中医工作,开创新中国中医高教体系,捍卫国家中医政策被称为“中医卫士”,直至1982年主导载入中医发展史册的衡阳会议。
他是卓越的医界领袖,创建全国中医学会即中华中医药学会前身,与崔月犁等老一辈革命家共同创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开发研究协会,率领全国名老中医创建光明中医函授大学。
立志学医,闻名乡里。他15岁拜嘉定名医汪志仁为师,20岁便挂牌行医,他在1964年的思想汇报中写道:我的祖父说这一带缺衣少药,我们开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方便大家。他践行祖父的要求,每年的诊费基本上又都返还给穷苦百姓,富人看病,穷人受益,这是他的行医之道。
这让他有了很高的社会威望,例如战乱后百姓家中存的枪支,地方势力去收缴,只要说是吕先生存的就不会被收走。
他是铁血丹心的抗日英雄。1938年春,也就是淞沪抗战半年之后,他在嘉定创建了抗日武装——外冈游击队。外冈游击队是上海三支郊县抗日武装的最大的一支。他们在嘉定转战了两年左右,曾经配合江抗主力在嘉定八字桥打了一仗,敌毙8人伤11人。在当时抗日最黑暗的时期,这一仗轰动了整个上海滩。他1940年转战江昆太地区,任江抗三支队副支队长,在大凤湾
露营时遭到日军袭击,与东路军政委温玉成、参谋长周达明共同指挥战斗,激战5小时,毙伤日军30十余人,
这一仗载入了解放军战史序列。1945年的时候,他任浙东三东地委特派员兼海防大队政委,海防大队一中队当时在大鱼山岛上与配备了军舰飞机的8倍日军(约400多人)激战
,这一仗还被解放日报头版报道。
这是我所了解的三次战斗。其他的战斗还有很多。因为吕老解放以后很少提到战争年代的事,我们也是后来慢慢的挖掘出来的。
他是运筹帷幄的军政首脑。1940年之后,他随江抗东路司令部行军,谭震林政委给他与任天石,两位都是名医出身自己组建部队的干部讲党课,每天行军之后连续上了16天课,他自此之后产生了思想的巨变,从组织带一支部队,逐步成长具备全面统筹能力的一个领导。他1941年带领八百人的浦东部队去浙东开辟根据地,最后成功开辟任浙东三北根据地,并任浙东军政分会书记。浙东根据地实际上包含浦东地区范围,浙东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块根据地之一。
1946年到49年,他任华东军区海上工作委员会书记兼华中海防纵队政委。海防纵队是1941年左右中共最早的海上武装力量,所以他也是海军元勋,1949年4月份在成立海军前一个月,他转业到松江地委的任副专员。当时东北野战军负责组建空军,华东野战军负责组建海军。张爱萍将军奉命组建华东海军,带着一批干部接手部队,这支部队是华东海军成立时的的第一纵队。所以他也是海军元勋。
他是胆大心细的地下工作领导者,他还兼任华中军区江南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书记,主要负责江浙沪地区的统战工作,所以吕老是特别会团结人的一个人。我小时候就见过他曾统战过军统少将申屠宏、郑重为等人,他们都叫他“大哥”。
他1946年在国共和谈时期任苏北鸿济公司总经理,鸿济公司是苏北解放军最大的兵站,专门负责搞军事物资和情报。红色经典《51号兵站》就是吕老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群像。还曾拜青红帮老头子,并成为他家的私人医生。通过这层关系获得运送军用物资的码头。
这是当时华中军区陈丕显、姬鹏飞、管文蔚写给他的工作信件,其中写到筹措的黄金已收到。丁锡山同志久经考验,您可主持他的入党仪式,丁锡山是一位国民党中将。
他是烽火仁医,中医司令。1945年浙东根据地北撤担任浙东北撤抢运委员会书记,他带领最后一批将士撤离的时候,在启东海面与敌人遭遇被机枪打断了右腿,终身残疾,自此他一直拄拐,行动大大受限。在他行军打仗的时候,每到驻地他都被当群众看病。有一年的瘟疫流行,日军伪军和我方三方都受影响,我方吃了吕老开出的药方很快就没事了,他就派人去伪军的地方,伪军全部不行了失去了战斗力,那么就把他们枪都给收走了。教育他们,不要助纣为虐。这下中医司令的称呼就传开了。
他是不断开创新中国中医事业新局面的领路人。1954年全国中医因为卫生部执行了三年错误消灭中医的政策,中医事业的举步维艰。这时候新的政府成立,如何发展中医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当时他任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秘书长。江苏省委委派他来主抓全省卫生工作,主要的是中医工作。他先是1954年以统战部和卫生厅的名义联合发起了一次座谈会,之后又召开了江苏省中医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召开的时候,当时陈毅市长也在南京,还在会上讲了话。当时的老中医们十分激动,有的人热泪盈眶说中医有救了。这次会议是全国第一家。
随后他就调任卫生厅兼党委书记,这时候他立刻展开工作。第一,开创创建了江苏省中医师资进修院校,这所学校也被称为中医的黄埔军校。然后又编纂了27种中医教材,这也中国解放后第一次。创建了江苏省中医院,300张床位,全国规模第一。这四个全国第一打开了新中国中医事业的一新局面,所以他也被称为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
1956年他调任北京,1958年他主持起草的卫生部“西学中”文件,毛主席在上面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是党和国家领导对中医的最重要的批示。在1962年第一期学员毕业的时候,任应秋等五老总结了教学中的经验教训,认为中医基础理论较为欠缺,上到书反映问题,吕老大力支持,修改之后,交送徐运北部长,这就是著名的“五老上书”。因为“五老上书”事件,五老和吕老都在文革时受到冲击,他的两个肋骨被打断了。恰好他有一个铁烟盒放在上衣口袋里,帮他挡了一下重击。他当时没有什么不适,表面看打肿了。文革之后检查身体发现肋骨断了一对。如果说没有铁烟盒可能当时就死了。这真是命大。
他1977年恢复工作之后,思考这些年的一些利弊,他通过新华社动态成功推动了【1978】56号文件,这是中央对中医工作的第一个中央文件。再这之后他不断思考总结,最后他提出来了“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三支力量同步发展”,现在跟国家中西医并重政策是异曲同工的。随后在他与崔月犁部长一起推动的衡阳会议推出,这次会议也是中国解放后第一次全国中国中医工作会议,被载入了中医发展手册。
他是赤胆忠心,不计得失的中医卫士。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国家高教要砍掉50-60%的高校。卫生部强烈要求23所中医院校只留五所老校。吕老通过战友知道这个信息了,心急如焚,连夜起草文件历陈要害,通过徐运北部长送到周总理的会议现场,最后大会宣布中医院校一所都不精简。因此被大家称为“中医卫士”。
1964~65年之间,卫生部对中医工作有一些偏,他就直接上书毛主席写了三封信,反映中医工作问题。《中医学概论》是第一套系统的中医高等教育,是他调任北京之后精编的。后来还编著了《中药学概论》、《针灸学概论》。
他是杰出的中医药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他创建了学会,还创建了一个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习仲勋首长给中医的唯一的一个题词,是写给吕老与崔月犁、李广祥于1985年共同创办的中国民间中医医药开发研究协会。崔月犁部长写给他行医60周年的贺词。崔部长与吕老就中医有着非常深入的沟通,创建了中医学会后,吕老并未担任会长,而是当了秘书长副会长,崔部长担任了会长,也是唯一一次卫生部长任中医学会会长的情况。1985年,他率领全国的名老中医创建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他任总校长,全国各省退下来的老院长任分校校长,他们自己编了一套极具中医特色的教材。这所学校没花国家一分钱,培养了数万中医人才,现在已经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2003年非典肆虐,他上书中央,温总理批示,一定可以组建疾病治疗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吕老并没有见到病人,因为局势是趋于封闭了。非典上书是吕老最后一次为国请命。
他是才华横溢睿智前瞻的医界领袖。他生前曾经写道:中医是中华文化的脊梁。中医灭了,脊梁断了,这个民族就要出问题。他还提出很多临床的理论,比如功能御病论,人为万物之灵等。他认为人身体功能正常,就不应该得病。这应该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的课题,“人类应该活在无病健康大道上”应该是医学卫生的终极追求。他还鼓励跨学科,利用物理、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来揭示人体功能的奥秘,所以他跟钱学森、张震寰都是好朋友。
他是宅心仁厚的医者和师长。他调任卫生部后,部里就开始传闻吕炳奎5分钱治感冒。我有一次参加一个卫生部老人的葬礼。碰到魏一斋的女儿,她说你爸治感冒治咳嗽都可厉害了,我哥那时候咳嗽总好不了,找你爸开方子去药店抓药,药店的店员噼里啪啦地拨算盘珠子,小孩子拿着钱,看这架势,以为得多少钱呢,结果一交钱,几毛钱的药!
另外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他的一位老战友叫诸敏,是开国少将,装甲兵。他去世的时候,我拦了一辆出租车陪他一起去参加葬礼。北京出租车司机爱聊天,一听说是老中医,就要个电话,后来就带着他女儿,一位初中生来看病。小女孩肾病最后经过吕老治疗给治好了,所以他是对病人真正实现了大医精诚,无分贵贱平等对待。
我们家住的是平房,门口的打扫卫生的大爷,知道这院有一个老中医,就直接登门看病来了。他一直看病,尤其离休之后20多年一直每天上午就是看病。
还有一位老红军孙西岐,患流感一个多月已数次下病危。当年没有非典这个概念,其实这就是新冠或非典那种流感,吕老不顾个人安危直接到医院去给他诊治,这位老红军是我们邻居的一个老战友,老人已经瘦的脱相了,吕老摸完脉之后就说,孙老你这个病没问题,有救。最后这位老人被治好了,又活了三年,所以他真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医者,只要病人一来,早上七点病人来,没吃完饭就出来看病,也不收任何费用。他也收了不少学生,其实从他办学这一角度看,学生也算是遍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