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优海智造
欢迎下载OFweek APP查看更多新闻
《工业互联网:互联网+时代的产业转型》一书中提到:
“所有搞工业的人都知道,在这些领域里最为关键的软件技术和能力都掌握在美国、德国或者日本公司手里,离开了这些软件的支持,现代工业根本就不存在。”
“中国的软件公司至今还没有一家能够建立起可以与世界级的工业工程、控制软件相媲美的核心能力,这一能力将成为中国企业迈向工业互联网的巨大短板。”
可见,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自己的工业技术平台,拥有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工业技术体系,一味引进国外软件、设备和生产线,中国制造业将会变成躯壳,沦为全球制造业的执行系统。
高端工业软件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器之一
工业文明发展到大批量个性化定制阶段,要求制造业在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低成本生产出满足人们更高生活水准的产品,保证人类文明能够持续地发展。
这场改变制造模式的工业革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支持。传统工业软件也面临升级换代的历史转折关头。
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化设计、仿真与验证;智能化采购、生产与交付;智能化运行、维修与回收等前中后三个阶段。
有了前期高档设计软件,才能设计出智能产品;有了后期运维服务软件提供智能设备实际运行参数和健康状态的分析,才能形成智能化的生产线;有了中期高档经营生产管理软件将生产线和上下游集成起来,才能构成智能工厂。
只有具备前中后三阶段的高档工业软件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高端工业软件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器之一。
目前,中国高端工业软件市场80%被国外垄断,中低端市场的自主率也不超过50%。
由于高端工业软件价格昂贵,大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必然导致跟不上工业革命的步伐,而少数示范企业构不成真正的工业4.0社会。
如果我们还在为工业2.0的补课、3.0的普及所止绊,将继续失去高档工业软件市场的话语权。
鉴于国情和客观实际,少量的智能工厂仅限于示例,当前中国智能制造的切入点应放在前期的智能化设计和后期的智能化服务,同时补上相应的高档工业软件。在条件成熟时再广泛开展智能工厂建设,避免落入世界智能加工厂的陷阱。
中国工业软件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软件的成败不仅取决于软件技术,更主要的是软件所体现的思想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软件开发不应以程序开发为核心。要有具备创新精神的行业专家深度参与软件设计,体现先进的制造文化。
政府在支持模式、管理模式、推广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加强企业对工业软件重要性的认识。
因此,为了推动中国工业软件的发展,我们应加强总体建设和总体设计,运用市场模式组建具有国家水平的软件开发团队,加大政府支持、协调、推动力度,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工业软件供应商和服务商。
中国制造业必须建立“神经系统”
工业4.0,光站在IT技术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工业技术看待这个问题。
其实不管高端工业软件、信息化技术还是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都是一种手段,拥有这些一流的软件和设备,但没有建立使用这些软件和设备的方法,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OT技术。
最近的人机大战,AlphaGo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当大多数国内企业还停留在购置数控设备、机器人和工业软件时,国外的企业已经在考虑怎么用机器操作机器和软件。
通过OT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解放智力工作,这是革命性的,开创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现在大家谈起智能制造,讲得比较多的是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这些技术,它们确实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技术,但还不能解决智能化的问题。
智能化的核心是OT技术的显性化和软件化,当把OT技术植入机器,机器可以代替人去操作机器和工具时,就实现了机器的“智能”。
从整个产业竞争来说,国外大企业的战略重心已经从工具层面转到智能化操作和智能化工作层面,把知识植入机器,让机器像人一样作决策分析。
美国的AVM项目在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口号是重新发明制造业,要给制造业带来根本性变革,它具有三大特征:知识技术模块化、基于模型的复杂工程、基于互联网实现社会化知识协作。
通过AVM这样的系统,实现了OT技术的沉淀、流通和共享,从而真正实现研发、工艺、制造的智能化。
回头来看,如果中国制造业一味引进软件、设备和生产线,让西门子、GE这些工业巨头通过它们的平台,发展工业神经系统和工业智能,中国制造业将会变成躯壳,永远沦为全球制造业的执行系统。
因此,中国一定要发展自己的工业技术平台,拥有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工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