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影视大魔王
有态度的影评,有广度的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影工厂  ·  这种擦边镜头,简直是侮辱经典! ·  11 小时前  
电影最TOP  ·  全剧最精彩一案! ·  昨天  
河南日报  ·  95.10亿元!创造新纪录! ·  昨天  
Sir电影  ·  春节档还没结束,这戏就快砸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影视大魔王

86版《西游记》里,她才是那个“孙悟空”。

影视大魔王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4-18 21:56

正文

原本打算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速激8》的观影感受,但昨天微博上的一条消息让人很痛心。


所以我把《速激8》的影评放在了次条,主条内容,献给杨洁老师。




昨天,我们心中永远的“猴哥”六小龄童的一条微博,让所有喜爱86版《西游记》的观众们感到十分痛心。

中国第一代电视女导演,也是86版《西游记》的导演 杨洁 不幸去世。

如果在网上做一个调查,问目前为止关于《西游记》的影视作品你最喜欢哪一部?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是86版《西游记》。

为什么?因为它太经典了!


毕竟是我们小时候天天搬着小板凳,守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的电视剧。


而且看一遍还不够还要看重播。(有没有和我一样的小伙伴,请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

三十多年来,伴随着“噔噔噔噔”的主题曲,每年暑假都能看到它的重播,它影响了几代人对《西游记》的记忆。

你可能认不全《水浒》里的一百零八将; 理不清《红楼》里贾宝玉身边有几个好妹妹;


看不出《三国》里一些将领到底是哪头的,但是对《西游》里的情节想必谁都能说上个三天三夜。

就是这样一部“真·家喻户晓”的神剧,当初如果没有杨洁导演的坚持,恐怕我们很难见到了。


如果把《西游记》的拍摄过程做一个比喻的话,那真是一场现实版的“西天取经”!

而杨洁老师很明显就是“孙悟空”这个角色,就像是她自述里写的那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既然是孙悟空,自然就有紧箍咒这个讨人厌的东西。 杨洁老师头上的“紧箍咒”很简单,也很现实—— 钱。

当时那个年代,我国的文艺事业可以说是百废待兴。


在对电视剧制作方面经验不多的情况下,杨洁导演一句“有钱就敢”,接下了《西游记》这个大项目。

而现实就是,即便是央视的“亲儿子”,《西游记》剧组还是“吃不饱”。

为了拍好这个电视剧,杨洁导演拿着上面给的300万,带着整个剧组的人“上山下乡”,四处寻找合适的外景。

可这样的舟车劳顿却被人说成是“游山玩水”,窦娥都没有这么冤的!

杨洁导演并没有把这些“风言风语”当回事,所有人当时想的就只是把这部作品拍好。

可就算是全剧组都勒紧了裤腰带,300万的预算也很快就花完了,但剧组才拍了15集, 《西游记》险些就“夭折”了。

多方努力,剧组才找到了300万投资,完成了剩下的拍摄。( 本来有30集,剧组忍痛砍掉5集

杨洁导演除了全程戴着资金这顶“紧箍咒”之外,摆在她面前的另外一些难关大多是技术难题。

而身为剧组的“孙悟空”,杨洁自然都要想办法解决,不然怕是走不完这“西游之路”了。

全组只有一位摄影师,一台摄影机, 调焦还总是发虚。

没有多余的摄影机怎么办?那就一个镜头多拍几遍。

没有航拍设备怎么办?就让摄影师扛着机器到飞机上去拍。

没有升降机、滑轨想拍自上而下的俯拍怎么办? 就把摄影师固定在梯子上,用绳子吊着拍。

这样的难关还算是小儿科,真正让导演犯难的是特效。

《西游记》按今天的说法怎么也算个“大型玄幻巨制”,那特效总不能太差吧。

我们小时候看到的那些上天下海、腾云驾雾的场面,真相其实是:

“筋斗云”全靠弹床;“三味真火”其实就是真火;


就连最基本的飞行,也是在剧组没有完全掌握威亚技术的时候,直接就拿钢丝往上吊,现在想想真是替演员捏了一把汗。

剩下的实在实现不了的,就只能用“抠图”了。


尽管当时的条件简陋,但就这样粗糙的特效,在我们的回忆里依然是满满的神奇。

抠图在那个年代,是为了更好呈现剧情的技术。

可三十年后的今天,抠图却成了流量明星们大肆圈钱的手段。

原本的锦上添花,现在却本末倒置的成了糊弄观众的技俩,想想真是讽刺呢。

如今,斯人已去,《西游记》作为杨洁导演一生最经典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这些年来,无数导演对《西游记》翻拍、改编的热情可以说从未消失。


但真正让观众留下印象的,恐怕就只有现在还在重映的《大话西游》了吧。


但《大话西游》已经是另一个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

除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之外,有些人会说:“ 只是因为再也找不到另一个六小龄童了。

没错,六小龄童的孙悟空确实是无法超越的巅峰了。


这既是他美猴世家的文化积累,也是他自身长年对这个角色的感悟。

但我以为,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 还是 因为那一代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坚持。

反观现在的有些剧组,不论钱再多、腕再大,在这个“唯资本”的世界里,效率和利益成了至高无上的生存法则。


没有人肯再像杨导这批人一样,为了一个好作品的呈现,不厌其烦地打磨、锤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