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困境
在公司还小的时候,经营者自己就能管理整个公司。但随着公司的成长壮大,一个人要照看全体就变得困难起来。我就从内心渴望出现这样的搭档和伙伴:
他们理解我的思想,同我能力相仿,热爱公司,能为公司废寝忘食、努力工作。
但是,这样的人才实际上很难找到。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要在公司内部发现这样的人才并不容易。
偶尔也有很能干的、才气横溢的人进公司。对于这类人,我总是寄予厚望:“此人将来可望成为公司的栋梁之才”。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
可能是因为头脑好使吧,他们很快就看不上手头的工作,看不起我们这个小企业,不久就辞职而去了。
而留在公司里的人,我的用字可能不当,都是我原来并不看好的那些“愚笨”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对经营者的要求就是:通过锤炼那些留在公司里的平凡的人,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培养成合作伙伴,也就是培养成公司得力的干部。
二、如何把“笨蛋”培养成材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把还不成熟的员工培养成可靠的、优秀的干部呢?
一般来说,经营顾问们总是建议说:“行事独断的社长培养不出人才。要想培养人才,就应该更加放手,让部下独立去干”。听了经营顾问的话,实际放手委托部下做事,结果却把事情搞砸了。许多经营者都有过这样的烦恼。我认为,这类建议,都是自己没有经营过企业的人说的。有实际经营经验的人,决不会说这些轻松漂亮的话。
1、我认为,领导人一马当先,率先垂范,呼啸着“跟我冲”,只有这样的领导人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经营者自己必须站在最前头,以身作则,拼命工作。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以依靠的人不多,社长更要率先垂范,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看着劲头十足、干活麻利的社长的背影,学习模仿,潜移默化,同社长一样能干的人,在公司里一个个成长起来,企业必须营造这样的氛围。
2、一把手出征带“笨蛋”,二把手、三把手留守大本营稳住根本。
谋求开展新事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选派什么人去当现场的指挥官。如果派第一把手有困难,至少要派社长下面的二把手,真正有实力的人,或者是最可靠的干部,必须把这样的人派往新的据点。
但是,因为领导级别的人才派了出去,大本营的力量削弱了,那也不行。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培养人才,我考虑的办法是:把第二、第三把手留在大本营,拜托他们管好家里的工作。由我亲自出征,奔赴海外,去开辟新的据点。
因此,
我出征所带的兵卒,就选择那些能力较差的、不够成熟的人。形容他们的字汇也许不恰当,就是在原来的公司里不派用处的那些所谓“笨蛋”,
我把这些“笨蛋”集合起来,去攻占新的市场。我称之为“笨蛋战术”。我就是这么干的。
3、“实战”中培养被埋没的人,让其得到锤炼。
那些在本公司被埋没的人,不够活跃的人,被我带到前线,与我同甘共苦、一起战斗,从中受到锤炼。实际上,采用这种战术,第一把手要承受极大的辛劳,所以我一般不推荐。但是,这样做,对培养人才有很大的好处。过去在公司里默默无闻的人,一下子精神焕发,干劲培增,干出成果。
带领这些“笨蛋”的领导人必须在恶战苦斗中,将他们培养起来。
打个比方,领导人挥刀冲锋在战斗的最前线,将敌人一个一个砍倒在地,勇猛向前。看着这情景,那些“笨蛋”们手持竹枪,拿着粗劣的武器,气喘吁吁,跟在后面跑。尽管体力不支,装备不佳,但就是通过这样的实战,他们学会了打仗,学会了战术,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做人,获得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