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感谢青年,抢救中国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9-06-04 18: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罗天昊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著有《大国诸城》

公众号 ID Luotianhao99

高考在即,潜龙在渊。

2018 年高考全国录取率在 80% 左右,甚至部分省市超过了 90% 以上,2019年估计基本持平,随着青年人口的萎缩,高考录取率仍有上升空间。

老人之国,青年稀少,要想保种,开放生育已经来不及,因为人口成材需要大约 20 多年。唯有提高素质,才能冒险一搏,由此, 一度被诟病的高校扩招,竟然成为挽救中国人口危机的救命草。 隐然有大功于国。

长期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致使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即: 儿童少,老人多,中国已成全球最大老人之国。

就目前而言,中国人口最集中的区间,不是在青少年段,而是在中老年段。中国 30 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近 70% ,数量惊人。截至 2018 年底, 60 岁以上老人即剧增到 2.5 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9 % ,到 2040 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 3.97 亿,占总人口比重 30% ,相当于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五个国家的人口总和。

中国的青少年人口,亦即将步入全球最低行列。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0-14 岁人口占中国人口的 16.60% ,而 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占 33.6% ,不到三十年,竟然降低一半以上。未来形式非常严峻。如果按照目前的生育率, 2050 年时,中国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不足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少年人口的增长直线下降,老年人口的直线上升,这种对比,意味着将来中国人口达到峰值之后,将急剧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势头,将比总人口下降势头更剧烈。 2018 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97亿 ,自 2012 年来已经连续8年下降,下降总数三千万

青年人少,老年人多的畸形人口结构,未来将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对于中国的 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防安全 构成严峻的挑战,在未来数十年内,如何走出三重危机,考验中国智慧。


最令人担忧的是,纵使现在开放计划生育,中国的青年人口亦仍然严重不足,因为人口不比商品,从出生到成长,需要 20 多年。由此,唯一的应急之策,就是 火速废除计生,彻底开放生育 同时,鉴于很多人因为税负沉重,社会保障的缺乏而害怕生育, 需要国家托底,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并对生育进行适度奖励。

老人多青年少的人口结构,将存在几十年,短期难以改变, 如何度过这个国家的特殊过渡期?

有两大战略选择 ,一是,大幅度 提高人口质量 ,争取人口效率产生的利益超过因为数量下降而造成的损失。二是,乘国家推动一带一路之机, 开拓中国人的海外空间 ,重点在亚非拉和东欧,鼓励青年 海外闯荡,海外繁殖。

歪打正着的是,高校扩招,正好应对了中国未来的两大战略。

虽然青年总数减少,但是,由于受惠于高校扩招,中国青年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而人力资本素养的普遍提高,有利于中国早日实现产业升级。

未来,中国青壮年大规模走向亚非拉之后, 中国青年与亚非青年之间,将形成明显的社会分工,中国适龄青年将绝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就业上位于产业链的上端,中国 青年与亚非青年的就业,将形成一个梯度,由此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多数中国青年都进大学,将确保中国青年在教育和知识素养上的优势,进而保持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高端优势。

保持 中国青壮年在教育和科技、文化领域的比较优势 ,中国的市场与人口的海外开拓,才可水到渠成。

更多人上大学, 对于提高人口质量,实际效果显著。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 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资本、劳动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 。他用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测算,在美国 1929 年至 1957 年的经济增长额中, 33% 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

在中国经济增速与劳动力人口双方下降的关键时刻,庞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将是扭转颓势的 决定性力量 。中国经济发展对于教育的依赖程度,将比美国更为严重。

2006 年至 2016 年十年间,中国的技术革新速度突飞猛进。十年中,中国人口增幅仅为 5% GDP 增幅 255%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 1.41% 增加到 2.08% ,增幅 42% 。但是, 授予国内的发明专利从 2006 年的 2.5 万件,飙升至 2016 年的 30.2 万件。增幅超过 1100% 。至2018年底,中国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八年居世界首位。

十年间,中国的发明专利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口、经济、研发强度的复合增长速度,奥秘何在?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当打之年”人口素质的飞跃提升。 自本世纪头一个十年的中期开始,大学生大规模涌入社会, 提高了中国精锐人口的知识水平。 至今日,中国 22 岁至 35 岁以下 人口,一半以上都是大学生。


高素质的青年,也是中国接轨世界,改变未来的希望。他们增添了国家的思想文化底蕴。

可以说,在中国人口老化,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之际, 高素质的青年一代,是中国的救命草。感谢中国新一代青年,感谢中国新一代大学生。

当下,中国的产业升级,不仅面临着欧美在高端产业领域的阻击,也面临印度、越南的追赶, 前狼后虎,高素质的青年一代,是中国最大的底牌。

2013年,罗天昊国与城首次在国内提出城市抢人战略,现在 各个地方搞人才争夺战,抢的热火朝天 ,从以前的设置户籍壁垒,到除京沪等少数顽固不改革的地方外,其它地方近年开始猛送户籍送公寓。尤其是中部,武汉搞百万计划,要留住百万大学生,还要引回一百万大学生,郑州要抢北京武汉的毕业生,长沙更是大专就可以放开随便落户,而且买房不限购。看来地方政府都很精明, 看清了未来发展的根本财富。

此外,高校扩招,亦是造就良好的社会结构的战略机遇。是 底层抗衡权贵的最后阵地

目前,中国国内贫富分化,阶层分化严重。权贵阶层已经把持了最好的位置,获得了最大的财富。广大平民子弟与官二代和富二代的较量中,在家庭背景,财富拥有量,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均已处于下风, 改变命运唯有靠知识,如果在教育领域再被剥夺机会,则中国的广大平民子弟,将永无出头机会。

由此, 高校扩招的另外一个巨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扫平了教育领域的精英独占, 打破了教育垄断,使高等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每个阶层,均有机会。由此, 知识的均衡分布,未来将造成中国阶层的相对均衡分布。

一旦部分权贵阶层抛弃中国,挟贪污赃款外逃,起码 可以保证中国仍然留下一群富有创造力,有一定视野和现代素养的青年 钱走了,人还在。

人人都有知识,有文化,这是数千年以来没有出现过的时代。 中国历史上将第一次实现彻底的大众教育。

如此,进行全民高等教育,实为造福中国未来的一件大事。 现在大众略有诟病的,只是大学的结构问题, 鉴于中国的发展现状,综合性大学与职业教育学校、技术类学校比例需要更均衡。

大学扩招,客观上救了中国一命。

废除计生,大势所趋,大学教育,仍需加强 ,全民精英,方可应对人口短缺的挑战,承担国家开拓进取之重任,打破知识的阶层分野。重整国家阶层结构。

原文发于六年前。根据时势变化略删改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中国最重要的十大战略城市(组)

中国十大城市创新能力排名

广东VS江苏:谁能胜在未来 ?


中国的天时、天命与天道



罗天昊国与城

————————

微信ID:luotianhao99

洞察国家战略  关注城市竞争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