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自2月的底部反弹以来,平均股价已经上涨了25%、上证指数也已经步入了技术性牛市,而近日,
高盛宣布:将
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位从60上调至70,将沪深300指数12个月目标位从3900点上调至4100点,颇有种后知后觉追涨的味道。那么,高盛这
家市值近
1500亿美元的外资投行,这个
“外来的和尚”
预测到底准不准?
高盛对中国市场的预测并非首次,2023年2月20日,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KingerLau等在报告中表示,MSCI中国指数有可能在2023年底前达到85点,上涨约24%。无独有偶,2月10日,高盛经济学家 Joseph Briggs 和 Devesh Kodnani就在报告中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预计2023年中国四个季度经济平均增速6.5%,高于2022年11月底预测的5.5%。
2023年7月,高盛和贝莱德呼吁“做多中国的机会窗口已经开启”。
2023年9月,高盛表示,中国股市有望在今年底前出现上行的交易机会,对中国股票维持超配。高盛表示看好A股主要基于5大因素:首先是宽松政策提速,其次是周期性改善,第三是市场技术面向好,第四是低估值,最后是低仓位。
另外还有2023年7月4日,高盛下调了包括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华夏银行在内的五家中国银行的评级,表示银行盈利或将受房地产行业拖累,此言一出,立即在市场上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次日银行股的普遍回调。
然而,现在回头过头看,
那些在去年被高盛给出
“卖出”评级的银行股,如今不少已创下近年来新高。因此,对于高盛的评级和观点,投资者更应该当多参考,并关注其背后的逻辑,独立思考、保持客观理性,而非一味地”抄作业“。
另外,笔者梳理了高盛今年一季报的持仓,供读者更加详细地了解高盛这家外资投行的情况。(
点此获取完整名单
)
据Choice数据,高盛共出现在175家上市公司一季报的十大股东名单中,其中新进148家,加仓8家,减仓19家,合计持仓市值23.58亿,自二季度以来平均涨幅3.2%。
划分行业来看,汽车零部件占13家、通用设备占11家、工程咨询服务占9家、化学制品占7家。
剔除减仓的公司,高盛一季度持有市值居前20的公司如下。
(
点此获取完整名单
)
高盛的前两大A股持仓自二季度以来,均取得了6.5%的收益。但同时也
可以看出,即便是高盛也避免不了踩雷:一季度高盛加仓特发信息,随后特发信息因子公司参与财务造假,股票复牌后被ST、股价连续跌停,自二季度以来累计跌幅31.3%。
另外,笔者在梳理高盛的持仓时,发现多家外资机构与高盛有着相同的持仓。
首先,高盛与巴克莱银行相同持仓数最多,共有70只持仓相同,合计持仓12.6亿,二季度以来平均跌幅0.3%。(巴克莱银行成立于1862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是英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高盛和巴克莱银行共同持仓市值最高的是光学光电子概念的欧菲光,二季度以来下跌超20%;另外,二者共同持仓的宝丽迪,受益于固态电池商业化加速以及公司实现COFs材料吨级量产,二季度以来涨超154%。
(
点此获取完整名单
)
高盛与瑞士联合银行有34只相同持仓,二季度以来平均跌幅为4.7%,相同持仓中合计持仓市值居前的有:中天科技、芯联集成、透景生命。
(
点此获取完整名单
)
最后,高盛还和摩根士丹利共有33只相同持仓,二季度以来平均跌幅5.4%,相同持仓中合计持有市值居前的有透景生命、双枪科技、聚力文化、瑞鹄模具。
总的来说,尽管这些外资投行作为全球金融巨头,有着深厚的行业分析能力,但他们对于在中国A股市场的预测并非金科玉律,亦非屡试不爽。有关他们的预测,投资者更应该关注其背后的逻辑,作为参考,保持独立思考,审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