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158Lab
时事、世事、事实,台湾最聪明的女人陈文茜,用视频与文字,问遍世界、质疑真相。 此为陈文茜大陆唯一授权公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面包太贵,中产崩溃 ·  昨天  
媒哥媒体招聘  ·  时尚芭莎、腾讯谷雨工作室招聘! ·  5 天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158Lab

陈文茜:爆炸之后,英国人还像往常一样,看戏听歌、喝点小酒

158Lab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5-24 19:59

正文

文茜写于 2005 年 7 月 25 日,伦敦七七地铁爆炸后

原标题《悲剧之后》


首先是谁的悲剧?英国人?巴基斯坦人?回教徒? 


还有,什么时候的悲剧?当下的?过去的?未来的? 


从 2005 年 7 月 7 日以后,观看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如何有别于美国面对恐怖攻击就是难得的经验。 


我问《中国时报》驻伦敦特派员江静玲:「英国人还像往常一样,看戏、听歌剧、喝点小酒、上夜店吗?」


静玲的声音原本沉稳,从电话的一端传过来,距离没有减少她的笃定:「是的,你看不到英国人的改变。」 


2005 年 7 月 7 日早上交通高峰时间

伦敦发生至少 7 次连环爆炸

数个地铁站巴士爆炸,共造成 56 人死亡,伤者逾百


英国的政治是一场世界性的实验,它是第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创造内阁制,几乎从不以公共政策以外的议题主导政治的奇迹政体。


在台湾,甚至美国,我们早习惯了非黑即白的论述,英国人不相信这一套。「不急着下大结论」是英国绅士讨论事情的风格,冷静且仔细推敲。即使在惊人的爆炸案之后,英国首相布莱尔只想到,把回教领袖们请到唐宁街十号官邸,问他们:「为什么?」 


英国人不把「七七爆炸案」只单纯当个「属于英国人的悲剧」,他们知道这场悲剧是纠葛的。英国人只下一个结论,那些爆炸案死伤者是无辜的。 


伦敦海德公园,「七七爆炸案」死难者的悼念地

52 根纪念柱警示人民依然必须正视恐怖攻击所带来的伤痛


谁有罪呢?英国人决定给自己一段长考,反对党不急着把「伊拉克撤军」的事搬上台面;布莱尔也没有借此宣告「一场对恐怖主义的圣战」。


英国评论家们用 20 天来持续辩论「国家安全还是言论自由重要?」极少人把这个命题道德化,甚且无限上纲。


英国政府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派大批大批的警察,保护清真寺里的回教徒。他们深知悲剧会复制,一旦无辜的回教徒们再发生任何不幸,英国未来将面临更多的不幸。 


「我们不能变成第二个美国」,英国人给自己下了第二个结论,他们知道自己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避免因为恐怖事件,而造成国家的分裂。这使得英国警方误杀巴西男子后,舆论仍维持节制。


英国人支持警方的必要行为,但高度同情巴西男子的遭遇。警方很快地承认错误,但仍坚持其必要的工作准则。


悲剧的循环往复,便是从基地组织发展到如今的 ISIS


在 0 与 1 之间,有着许多可能性,这是一个拥有高度文明素养的政治社会,容许并相信灰色地带,是协商式民主的核心价值。我们这里不甚欢迎的「妥协」(Compromise)两个字,在英国民主传统里,可是观看政治成熟度的指标。


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吉登斯接受 BBC 访问的时候说:「没有一样东西比复仇更能并吞一个人或一群民族的注意力……在时空框架下,制造了某些社会行动的场景……,也决定了文明关系的性质。」


他甚至没有使用「恐怖主义」(terrorism)一词,他的语言是多种滋味的良性混合,除了忧伤之外,还有期盼、情感、懊恼。他只是众多学者中的一个例子,我举他的名字,因为吉登斯的著作《第三条路》,曾经成为陈水扁上台时高举的显学。 


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老师,吉登斯

他说:第三条路的意义在于

超越老式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在左与右之间,黑与白之间,人们不必选择站在哪一边。世界本来有第三条可以走,甚至第四条、第五条。


所谓恐怖事件只在那么一天,那么一段时间(早上 9 点 51 分至 10 点 15 分左右)出现,它可以只是「表面的动荡,在历史潮流强有力的推动下所构成的短暂的、迅速的、情绪浮动的历史。」英国不需要跟着做出全面性、歇斯底里地改变。英国人只该问「为什么?」并且「该做什么?」 


这是我的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朋友,从伦敦给我发的一封信,他长期为几家英美报刊写文学与历史的评论文章。你不能说他是一个无动于衷或无情的人,他总相信英国人敬重丘吉尔的原因,只在他的冷静,以理智对抗疯狂的冷静。


这是公共领域的他,私情世界里,两年前英伦地下铁,他邂逅了一名东方女子,和她没说上几天话,就断言她是他上辈子的情人,不能错过。爆炸案的其中一个车站,是他们相遇的地方。信中他这么写着:「我们需要一座通往他人的新桥,这个事件只在提醒我们这一点。」 


七七爆炸案后,英国的地铁站将垃圾桶换成透明塑料袋

防止恐怖分子将炸弹藏在垃圾桶内


「9·11」后的美国给了英国一面镜子,「9·11」后的美国不只丧失了安全的自由,也丧失了思考的自由,多元文化的自由,以及言论的自由。它彻底改变了美国,尽管美国人拿着标语高喊「恐怖分子,你们吓不倒我们!」但恐怖份子的某些政治目的却已达到了!


他们成功地干扰美国人的一般生活,甚至干扰了美国价值。「9·11」的痛苦从未消失,它并没有随着时间移动,就像一把钻孔机那样,4 年来一直在同一点转动,钻得美国人散不开来,也合不起来。


英国人不愿走上美国的路,「七七爆炸案」第二天,部份人骑脚踏车上班,多数人还是搭乘地铁或双层巴士,这些丘吉尔的子民们!悲剧之后,不愿再有悲剧。


「9·11」之后,美国人的心里版图出现了天大的改变

整个国家提心吊胆,整个世界提心吊胆


从法国大革命中,英国学习了光荣革命,皇室贵族们预知了自己即将上断头台的悲剧,先行交出了权力,避免流血,确立君主立宪。两百多年后,英国还是世界上学习最快、最理解「节制情绪」的民族。 


我的朋友说英国不会把「七七爆炸案」当成悲情,也不会把未来一连串的事件当作伟大的壮举。「我们有了莎士比亚,那些浪漫早已演出于舞台上」,英国人不需要在政治现实中再制作戏剧。因为政治里所有的戏都是假的,凡是带上愈抒情面具的政治,就愈作假。


英国最理解「政治就是坏」,因此他们的政治反而好,反而真。 


英国王室,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

世界上最有名的一家人


这让我想起了前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导,「恐怖事件从未影响房价」。纽约时报记者比对了今日纽约华尔街房产,西班牙马德里爆炸地点附近的土地,印尼峇里岛阿曼旅馆 Villa 一夜多少钱……,他发现经过数年后,一切都涨了好几倍。


「9·11」虽攻击了象征世界跨国企业的世界大楼,但它没有重创世界的经济,只有政治。 


悲剧之后,是否仍有悲剧?就看承受悲剧的人如何处理悲剧。


英国时间 2017 年 5 月 22 日晚,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发生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截至目前,已有 22 人死亡,59 人受伤。


对英国人来说,12 年前「伦敦七七爆炸案」的回忆仍在伦敦市内的每个角落时刻警醒着他们,12 年后,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又在重演。


2005 年 7 月 7 日,人们还没有从前一天申奥成功的喜悦中回过神来,4 名男子已悄然带着炸弹来到了伦敦早高峰最繁忙的几个地铁站,引爆了炸弹。这次爆炸案共造成了包括 4 名袭击者在内 56 人死亡,超过 700 人受伤。英国上下举国哀悼,世界为之震动。


事后,据英国警方调查,这 4 名实施恐怖袭击的男子都是英国人,年龄最大的是 30 岁,最小的才 18 岁。在爆炸发生前,他们似乎都过着正常的生活,但是在袭击之后,警方才发现他们与伊斯兰极端主义有联系。 


爆炸案发生当天四人的路线时间轴


文茜老师为我们推荐了 BBC 在 2014 年 7 月 7 日,「伦敦七七爆炸案」九周年之际所推出的纪录片 Documentary on London 7/7 bombings,我们可以从这个视频中看出英国人对此的态度和思考。


「你真的知道那一天发什么了吗?」纪录片的开头,一个深沉的声音问道。


人们像往常一样赶着早高峰去上班

本以为那会是无比普通的一天


「眼前突然一片漆黑,我还没有反应过来

就倒在了地上,呼吸艰难……」


救火车、警车、救护车在街头疾驰


4 名恐怖袭击的始作俑者


更多文茜专栏

不要一直延后你的梦想

千万不要活越长,人越苦

献给曾经年轻,或者现在仍年轻的你

人生纵使百转千回,也毋须过于执着

时间永远是我们的爱人与敌人

只看到自己,是大部分痛苦的根源


- 商务联系 -

寿小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