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欢迎关注。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分子

求爱被拒后为何会茶饭不思?丨一周科技

知识分子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2-23 08:59

正文

2.23 ‍‍‍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1

求爱被拒后为何茶饭不思?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很多人会因为表白被拒,失恋等感情问题而变得情绪低落,茶饭不思。近日,深圳湾实验室分子生理学研究所王立铭团队以果蝇做模型阐释了其中的神经机理。该团队发现,在雌果蝇面前“花式”表现,极力讨好以求得交配机会的雄果蝇被“无情”拒绝后对喜欢吃的甜味食品也失去了兴趣,进食量明显降低。通过生物工程和分子影像学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位于果蝇大脑食道下区 (Subesophageal zone,SEZ) 的一小群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Gr5a + 神经元 (果蝇的甜味感受神经元) 调节这一过程。具体来讲,反复“被拒”使雄果蝇的这群神经元活性降低,并通过Dop1R1和Dop2R受体抑制G r5a + 神经元。该研究为我们了解感情挫败和饮食行为之间的神经环路提供了新见解。相关论文于2月18日发表在eLife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elifesciences.org/reviewed-preprints/105094


2

我国城市地下水面临枯竭和污染双重压力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地下水对世界各地的城市供水至关重要。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Chuanglin Fang团队使用高分辨率地下水枯竭模型和最新饮用地下水源质量违规行为数据集,对我国城市地下水供应安全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至2021年,我国180个城市 (约占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一半) ,即3.11亿城市居民,至少面临过一次地下水压力。面临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双重压力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地区。逻辑回归模型表明,地下水枯竭和水质违规与自然水资源和人为因素有关。饮用地下水质量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较大、较富裕的城市不太容易出现此类问题。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地下水综合管理和经济援助确保小城市和贫困城市的饮用水源安全,应成为实现地下水供应可持续性的国家优先事项。相关论文于2月20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文章链接: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12338122

3

全球人群自杀数据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近日,由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Mohsen Naghavi领衔的国际团队在《柳叶刀·公共卫生》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杂志发表了题为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uicide, 1990–2021: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的研究论文,对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1990~2021年的人群自杀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球约有746000人死于自杀,其中男性约519000人,女性约227000人。自杀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从1990年的14.9例/10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9例/10万人。从地区来看,东欧地区人群的自杀死亡率最高。近三十年间,自杀死亡个体的平均年龄逐渐增加。对于男性来说,1990年自杀死亡的平均年龄为43.0岁,2021年为47.0岁;对于女性来说,1990年为41.9岁,2021年为46.9岁。该分析为世界各国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预防自杀提供了详尽数据。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5)00006-4


4

这种甜味剂缘何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有研究表明,人造甜味剂 (ASW) ,也称代糖,可提升心血管疾病 (CVD) 的发病风险。阿斯巴甜就是一种常见的人造甜味剂。近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Yihai Cao团队发现,摄入0.15%的阿斯巴甜 (APM) 显著增加了小鼠和猴子的胰岛素分泌。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消除了APM升高的血液胰岛素水平,表明副交感神经激活在调节胰岛素分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鼠疾病模型实验表明,持续喂食APM通过胰岛素依赖机制加剧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生长。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发现,CX3CL1趋化因子是胰岛素刺激后动脉内皮细胞中上调最明显的基因。特异敲除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的CX3CL1受体Cx3cr1基因则完全逆转了APM对动脉粥样硬化恶化效应。该研究为治疗代糖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靶点。详细数据于2月19日发表在《细胞·代谢》 Cell Metabolism 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5.01.006

5

摇床睡眠可延缓老年痴呆病情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认知能力下降、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沉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障碍与AD进展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睡眠中断通过增加β淀粉样蛋白和tau的积累加剧了AD的进展。那么,改善睡眠质量能否减缓AD进展呢?近日,意大利卡梅里诺大学生命科学与兽医学院Michele Bellesi通过小鼠模型研究发现,前庭刺激 (摇晃) 会减轻动物AD的病理损伤。成年小鼠通过摇床晃动促进睡眠,在实验早期,摇晃会增加非快速眼动 (NREM) 睡眠;而后,摇晃对睡眠的影响逐渐降低,但减缓了动物运动能力的下降,降低了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的β淀粉样蛋白水平 (tau水平不受影响) 。该研究结果提示,改善睡眠质量可作为干预AD进程的潜在措施。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5.112036

6

空气污染或可降低蝙蝠血红蛋白水平

图片来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