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油粕面
油粕面是一个非营利的微信公众平台,专注于油、粕信息分析,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6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昨天  
51HR派  ·  本周看点 | ...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哔哩哔哩:时尚活动运营 ·  4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简历提升】挖掘亮点:提升眼界思路,优化简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油粕面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肖亚庆:央企禁止开展融资性贸易

油粕面  · 公众号  ·  · 2017-05-08 22:23

正文

3月12日上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表示:“去杠杆、降低债务是央企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债务风险是安全可控的。”肖亚庆提出,未来将严格控制盲目投资,单纯为了扩大规模,特别是融资性贸易,是要严格禁止的。

肖亚庆表示,目前中央企业102家,总的负债率66.6%,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80%以上负债率的央企一共有12家,负债率超过85%的有4家,这4家中,中国铁物和中钢集团完成了重组,负债率降低到70%以下。“总的负债率就实体经济来讲,还是比较稳定的。”

谈及如何降低负债率问题,肖亚庆认为,第一,降低负债率的根本是企业要增加效率,盈利水平高了,会逐渐把负债降下来。第二,严格控制盲目投资。单纯为了扩大规模,特别是融资性贸易,是要严格禁止的;若是为了发展生产,为了创更多的效益,这样的负债则是可行的。第三,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和市场的大规律相结合。

在监管方面,国资委将在制度建设、执行力度、发生债务危险的苗头监测,以及违规责任追究上加强。“去杠杆,降低债务是央企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关注的问题。”肖亚庆认为,“目前来看,无论是中央企业发的债券,还是银行借贷规模,都在比较合理和正常的水平。”

“禁止融资性贸易的原因在于国企承受了巨大风险。”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融资性贸易以融资为目的,当企业缺乏足够的资信,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时,通过与第三方联合,借用第三方的良好银行信用,凭借与目标客户签订贸易合同,取得银行融资,获得融资后再与第三方分成。”

据介绍,在企业贸易经营过程中,银行根据企业真实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资信实力,以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提供银行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以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称为自偿性贸易融资。在现实情况中,由于一些贸易企业缺乏足够的资信,很难从银行通过自偿性的贸易融资解决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自身资金需求,其中一个办法便是通过与拥有良好银行信用的国企合作,让国企加入贸易链中,以国企名义与客户签订贸易合同,取得银行融资,销售货物后返还一定手续费给相关国企。

“这种合作以融资为目的,一旦实际贸易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国企则成为最后支付人,承受巨大损失。而且在这样的贸易过程中,由于上下游客户都由他人控制,存在极大的资金风险、法律风险以及虚开增值税发票等风险。”周丽莎告诉记者。

实际上,2014年,广东省已经出台了禁止融资性贸易的相关条例,即《关于推进广东省属商贸业务风险防控及企业转型创新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以借出资金赚取息差为目的的融资性贸易业务要限期清退,以融资为目的、无真实货物交易的虚开发票等虚假贸易业务要坚决禁止。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加强央企境外投资的监督管理等问题也愈发迫切。为此,今年1月中旬,国资委公布了修订版《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对央企境内外投资行为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针对央企境外投资,《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央企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有特殊原因确需开展非主业投资的,应当报送国资委审核把关,并通过与具有相关主业优势的央企合作的方式开展。来源:上海证券报

全面解析融资性贸易的七大交易模式

贸易形式容易被类型化,是融资性贸易的一大重要特点。随着融资性贸易业务的不断发展, 其参与主体及交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但就我国融资性贸易实践而言 , 资金方通常以两种形式为融资方提供融资便利: 一是直接提供融资 , 二是提供融资增信服务。 由于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禁止非金融机构以提供融资服务为主业, 提供融资方不能直接与融资方开展借贷业务 , 只能借道商品或服务买卖 , 变相提供融资。因此 , 我们根据提供资金方的融资方式, 将融资性贸易区分为买卖型融资性贸易和增信型融资性贸易。

买卖型融资性贸易

买卖合同是所有有偿合同的基础, 也是融资性贸易案件最常见的法律关系种类。与增信型融资性贸易不同 , 在买卖型融资性贸易当中,资金方直接为融资企业提供资金。

从涉及主体来看, 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最少包括两方当事人 , 即出卖人和买受人 , 如果存在第三人履行或者向第三人履行的情形 , 则涉及主体有可能随之增加。融资性贸易通常表现为一系列买卖合同构成的贸易链条 , 买卖型融资性贸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托盘买卖贸易形式

基本概念和结构:

托盘贸易是指托盘方与买卖双方企业分别签订采购合同, 利用账期 , 为卖方提供融资的贸易形式。托盘贸易通常会发生真实的货物流转 , 但是提供资金一方并不直接参与货物流转的过程。在托盘贸易中 , 如果企业作为实际出货方与托盘方订立合同 , 再由托盘方将货物转售给实际用货方 , 则企业虽未直接参与融资,但可能受到融资风险波及 ; 如果企业作为托盘方直接联系实际出货方和实际用货方 , 则有可能面对既不能根据与下游卖方的合同要求给付货款 , 又不能根据与上游卖方合同要求交付货物的尴尬局面。

在典型的托盘贸易模式。与循环贸易不同, 托盘贸易中存在真实的货物流转 , 也就是存在真实的卖方和买方。托盘方的介入 , 可以使真实买方取得一个支付货款的差期 , 而托盘方从中收取一定的资金使用费

典型案例:

查莉莉与杭州天恒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豫玉都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常熟科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借贷纠纷案, 案号 :(2010) 民提字第 110

二、循环买卖贸易形式

基本概念和结构:

循环贸易是通过相同企业, 或者关联企业之间签订内容相同的多份买卖合同,形成一个闭合的货物流转回路 , 帮助融资方取得资金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同时无需发生实际的货物流转。

在典型的循环贸易法律关系中, 其中 A B C D 四公司间分别订立货物买卖合同 , 履行方式为一方支付货款、一方交付货权凭证。货权凭证最初由 A 公司提供 , 并最终流向 A 公司 ,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 A 公司并不需要实际交付货物 , 而取得了货款在一定期间内的使用权。随着中间环节的增加 , 或者货权凭证最终流向合同的关联企业而非直接流向 A 公司等因素的出现 , 循环贸易的交易结构可以变得更加复杂。

典型案例:

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公司与江苏利协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案号 :(2015) 二中民 ( ) 终字第 09571

三、委托采购( 销售 ) 形式

基本概念和结构:

委托采购形式, 是指提供资金的企业接受融资方委托 , 代为采购货物 ; 提供资金的企业将收购、保管、销售三环节全部交给融资企业完成 , 或将其中两个环节交由融资企业的关联方客户完成 , 企业不直接有效控制货权的委托性业务 ; 无法有效控制货权的转委托业务。此类贸易一旦发生纠纷 , 法院首先要确定的是 , 案涉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 是建立委托法律关系还是买卖法律关系 , 并由此认定合同的性质和效力。

委托采购( 销售 ) 形式的结构与托盘买卖非常相似 , 所不同之处就是以委托法律关系取代了买卖法律关系。

典型案例:

唐山建源钢铁有限公司、吕金弟等与厦门成大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委托合同纠纷案, 案号 :(2014) 民申字第 1178

增信型融资性贸易

在买卖型融资性贸易(循环买卖、托盘买卖、委托采购( 销售 ) )这些贸易形式中 , 提供融资企业都需要通过贸易将自有资金转移给融资企业。但是在许多其他融资性贸易形式中 , 提供融资企业只是以贸易形式为融资企业增信 , 使其能够更顺利的获取金融机构融资 , 我们将其称为 增信型融资性贸易 ”, 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质押监管贸易形式

基本概念及结构

质押监管贸易, 是指监管方根据质权人委托对质物进行监管 , 如质物在监管期间灭失或强行出库 , 由监管方向质权人赔偿损失的贸易形式。

质押监管贸易是一种融合了委托和仓储保管等多重法律关系的贸易形式, 其中融资企业就是质押人 , 通常是贸易关系的发起人;监管人就是提供融资增信的企业;质权人通常为金融机构。

在许多情况下, 融资企业虽然拥有可供质押的财产 , 但是由于该财产并非不动产等较易被金融机构接受的类型 , 因此还是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融资。这时候 , 融资企业引入有实力的质押监管企业 , 与金融机构共同签订质押监管协议 , 其实质相当于质押监管企业就融资企业贷款提供保证 , 从而实现增信目的。

质押监管贸易 包含三重法律关系, 一是 A 公司与银行间的贷款法律关系;二是 A 公司与银行间的质押法律关系;三是银行与 B 公司间的质物保管法律关系。在此交易结构中 ,B 公司形式上提供质物保管服务 , 实际是为 A 公司的融资行为提供担保 , 这也是融资性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法律风险在于 , 如果 B 公司不能实际占有控制质物 , 或者质物根本不存在 , B 公司需要在 A 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时 , 向银行承担赔偿责任。

质押监管贸易是一种融资企业、物流企业, 金融机构通过设计的业务模式 , 有助于实现多方共赢。从质权人角度 , 由于其缺乏对贸易、仓储行业的了解 , 直接占有质物的成本和风险均较大 , 将质物监管委托给专业的物流企业相当于用较低的成本设立防火墙。从物流企业角度 , 委托质物监管既有利于业务开拓 , 也可以增加其与融资企业间的粘度。同时 , 由于物流企业实际控制质物 , 也对贸易链有较深了解 , 因此也较有能力控制风险。从融资企业角度 , 通过开展质物监管服务贸易 , 实质上获得物流企业的増信 , 有助于其取得金融机构融资。

但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有许多企业以拓展金融物流、质押监管等新兴业务名义 , 利用新兴业务监管制度不健全 , 通过业务从银行套取资金。在此类案件中 , 法院会根据合同约定及实际履行情况 , 确定案涉当事人之间是委托监管法律关系 , 还是仓储保管法律关系。

、仓储保管贸易形式

基本概念及结构

仓储保管贸易是结合了买卖和仓储保管双重法律关系的融资性贸易形式。在这种形式中, 通常存在双重贸易性融资:一是货权人通过买卖形式为融资企业提供资金 , 二是仓储保管人通过仓储保管形式为融资企业提供增信。

仓储保管贸易与质押监管贸易在法律关系上极为相似, 只是货权人取代了金融机构的位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