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令人关注的国家,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我这样说是有多种理由的。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中国是一个经济和政治正在崛起的强国。中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古老的农业和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三个最古老的文字中心之一 。中国文化是包括日本、朝鲜在内的东亚国家以及东南亚大陆及岛屿地区所有文化的母体文化(mother culture),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印度东北部地区的母体文化。
这些足以说明,
中国为什么是一个令人关注和举足轻重的国家。
现在,我将对中国的各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自然地理、人民和语言,到饮食、历史以及中国的未来发展。
很显然,要想面面俱到,那我就必须把这一章写得非常长。我可不想这么做。这里,我会提纲挈领,只给出简介,省略许多细节。我会尽可能告诉你们
中国在近一万年的历史中都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
中国的独特地理环境
首先,我来跟你们谈谈中国的自然地理
。中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差异巨大的国家。它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在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中,中国拥有好几座。世界上最长的六条河流中,有两条在中国境内:长江和黄河。中国的生态系统很多样化,从冰川和沙漠到热带雨林、草原和湖泊。
中国地形图
在中国境内,北部地区的气候干燥,与南部地区相比,降雨量有明显差异。中国的南部地区与越南、泰国以及其他国家同属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覆盖热带植被,几乎包括了所有热带雨林树种和季节森林树种,没有沙漠或冰川,也没有高大的山脉。
欧美人容易忽略,中国的疆域从南到北,其距离极其遥远
。中国的最北部为北纬53度,而最南部约为北纬3度。从地理上看,中国与欧洲最为明显的差异是:
与中国相比,欧洲的地理结构更多地表现为区块化。
也就是说,欧洲的主要河流是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出,这些河流的流向呈辐射状。每一条河流流经的区域都孕育了不同的人民,形成了各自的语言和文化
,如波河流域的意大利人、罗讷河流域的法国人、莱茵河流域的德国人、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人和斯拉夫人。但是在中国,两条主要河流的流向呈平行状,历史上很早就有运河将这两条河流相互连接。
中国没有大的半岛,而欧洲则有许多大的半岛,如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每一个半岛都孕育了不同的人民,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建立了不同的国家。欧洲有两个大的岛屿,不列颠和爱尔兰。而中国则没有大的岛屿,最大的岛屿仅相当于西西里岛和撒丁岛。
欧洲地形图
欧洲大陆被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以及意大利的亚平宁山脉等高山分割成一块块区域。在欧洲这些被高山分隔开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国家,如意大利和德国被阿尔卑斯山脉分隔开,西班牙和法国被比利牛斯山脉分隔开。
在中国则相反,
中国的核心区域并没有被高山分隔开
。
为什么欧洲块状地理结构和中国一体性地理结构对于欧洲和中国之间形成的历史性差异起着重要作用?
▌
相貌
中国人属于东亚人,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与欧洲人存在差异。
中国人大都长着黑色直发和黑眼珠, 他们当中很少人长着金发或者红发,也少有人的眼珠是蓝色的或者绿色的。中国人大多在年纪非常大的时候,头发才会变成灰色或者白色。这时,他们的年龄远比欧洲人的头发变成灰色或者白色时的年龄要大许多。中国人的体毛稀疏,男人的胡须也并不浓重,面孔相对扁平一些,颧骨高。
任何一位到过中国的欧美人——或者认识很多中国人的欧美人——都会注意到,
在中国,北方人和南方人之间在体貌上有很大的差异
。北方中国人的长相与西伯利亚人、蒙古人、日本人和朝鲜人很相像。他们的眼睛细长,边缘整齐。南方中国人个子相对矮一些,眼睛不像北方人的那么细长。南方中国人的长相更多地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人相像。
上为黄河流域型相貌图,中为长江流域类型,下为珠江流域型
多数东南亚人与中国的南方人长得很相像
。但是,还有一些长相并不像中国人的人群零零散散地分布在东南亚,他们倒更像新几内亚人:皮肤黝黑,头发卷曲。这些人包括马来西亚的塞芒人、安达曼群岛人以及斯里兰卡的维达人。这些长得像新几内亚人的黑皮肤人分布在东南亚的各处,他们是东南亚地区的原住民。现代新几内亚人和澳大利亚原住民就是这些人的后裔。在过去的5000 年间,这些长得像新几内亚人的东南亚原住民大部分被中国人所取代。
▌
饮食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饮食。中国的烹饪技术享誉世界,很有特色,菜肴也非常可口。
人类改良、驯化野生植物和动物,使它们逐渐进化,成为适宜人类耕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牲畜和家禽
。这样,便产生了农业。农业只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区域独立出现。
老外眼中的中国美食地图
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农业独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地方之一
。
中国很早就有了农业,几乎跟新月沃地一样早。古代中国农民经过进化、改良后种植的庄稼和经过驯化饲养的家畜和家禽与古代新月沃地的农民经过进化、改良后种植的庄稼和经过驯化饲养的家畜和家禽一样,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价值。
在中国,最早耕种的农作物是水稻、小米,最早饲养或驯养的家畜是猪、狗,家禽是鸡。后来,中国农民又驯化了其他动物,特别是水牛、鸭子、鹅和蚕。此外,他们还逐渐改良了其他有价值的农作物,包括大豆和其他豆类植物,橘子和其他柑橘类水果植物,以及茶树、杏树、桃树和梨树。
▌
中国是如何领先于世界的?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史前史。
最初的人类出现在非洲。大约在600 万年之前,人类沿着自己的进化过程,最终与黑猩猩分离,成为人类。后来,原始人类走出非洲,逐渐向欧洲和亚洲迁徙和扩散。
在中国,考古学家们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位于北京附近,因此这一发现被命名为“北京猿人”
(Peking Man)。这个名称的英文采用了从前欧洲人对北京(Peking)的英文拼写和发音,而不是现在的英文对北京(Beijing)的拼写和发音。“北京猿人”属于原始人类物种,被称作“直立人”(Homo erectus)。
1929年12月2日下午16时,北京地质调查所的后勤管理员裴文中,在发掘周口店龙骨山遗址时,亲自下洞,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人”头盖骨。
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古老的“北京猿人”是否进化为现在的中国人,或者“北京猿人”是否完全被7万年前从非洲迁徙出来并扩散开来的晚期智人所取代?
对此,学界一直存有争议
。有一个线索就是,考古学家在这些古老的“北京猿人”化石上发现了铲形门齿,像现代的北方中国人。这就意味着,从非洲迁徙出来的晚期智人在中国遇到了“北京猿人”的后代,与他们通婚,逐渐成为现代中国人。(
编者注:这个观点现在被分子人类学否定掉了,认为北京猿人在晚期智人到达以前就已经灭绝
)同理,从非洲迁徙出来并扩散开来的晚期智人与中东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通婚。其结果便是,现代的美国人、欧洲人和亚洲人,通常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但是,只有北方中国人才有“北京猿人”的基因。
1万年以前,中国的农业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又促进了金属工具的使用、国家和帝国的建立以及文字的发展。这些也与新月沃地区域一样,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
中国和新月沃地都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但有趣的是,这两个文明发祥地的先民在使用文字的方式和目的方面却各不相同
。在新月沃地,这些古老的文字被划刻在烘焙过的粘土上,显然是用来标记羊的数量、小麦的收获情况以及其他农产品的数量。而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被刻写在动物骨头上,骨头上的裂纹和刻写的文字不是为了标记羊的头数以及其他农产品的数量,而是用来占卜。
甲骨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中国第一次在政治上达到了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认为前世之事、之物无用且无益,所以,他下令将所有先前的书卷付之一炬。这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知识来说的确是一大憾事。这就好比亚历山大大帝断言,在他那个时代之前发生的事情都是毫无价值的,所以他命令将《圣经· 旧约》、《伊利亚特》、《奥德赛》以及哲学家柏拉图的《柏拉图对话录》全部烧毁。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的农业正在稳步发展,帝国体系也逐渐健全;
然而,直到这一时期,东南亚热带地区的居民们依然处于狩猎和采集食物阶段。
这些靠狩猎和采集食物生存的居民们,其长相很可能与现代的新几内亚人和澳大利亚原住民相像。
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中国农民向东南亚热带地区扩散。
在那里,他们逐渐取代了当地那些长相类似新几内亚人的原住民
,使得原住民的分布区域逐渐缩小。在今天的东南亚地区,人们只能在很少的几处聚居地还能看到长得像新几内亚人的原住民。也许,这些向东南亚地区扩散的中国农民们将他们的语言也带到了这一地区,
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壮侗语系和苗瑶语系。
今天,我们从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可以看到印度的重要影响。东南亚的文字系统是由印度文字派生而来,印度教和佛教等亚洲宗教也起源于印度。然而,东南亚的农业和文明却是起源于中国,大概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500年。直到公元前500年,印度的影响才开始波及到东南亚地区。同样的道理,
在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地方,农业和文明一开始并非在本地独立出现,而是源自新月沃地
。
中国的四大发明
从这种意义上讲,农业的产生、帝国的建立、金属工具的使用以及文字的应用,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几乎和新月沃地一样早
。中国很早便产生了农业和文明,种植种类繁多的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家禽,拥有众多的人口,以及很早就形成了统一帝国,所有这些都是古代中国拥有的巨大优势。
这些优势的结果是,
在中世纪,中国在技术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这些先进的技术包括:带有闸门的运河,铸铁锻造,深井钻探技术,火药,风筝,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船尾舵,以及独轮车。很明显,中古时期的中国在科技上引领世界的发展。
▌
为什么中国会失去领先地位?
重点来了!为什么中国会失去领先地位?
为什么是欧洲人向欧洲以外扩张并征服了世界,而不是中国人向外扩张并征服世界呢
?假如中国人始终保持中古时期的优势,他们极有可能征服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地方并将这些地方变为自己的殖民地。那样的话,现在的意大利人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应该说的是汉语普通话,而不是意大利语。反过来说,为什么在今天的罗马,人们讲意大利语而不是汉语普通话?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中古时期的中国失去了其世界领先的地位,没有将整个世界变为其殖民地?
这一问题是世界历史中最大的未解难题之一。
关于这一问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推论。
纪念郑和下西洋邮票
在我看来,在中国的中古时期,中国郑和率领的“宝船船队”所发生的事情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在1405 年至1433 间,中国皇帝先后七次派出船队,由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指挥。这些船队非常庞大,装备精良,在海上航行的规模气势恢弘。相比之下,哥伦布率领的船队规模则要小得多了,他只有三艘不大的船;尽管如此,他还是靠着这三艘船横穿大西洋,从欧洲到达美洲。
中国的宝船船队由多达2.7 万名船员组成,拥有几百艘船只,每艘船都有一百多米长。
船队经过印度尼西亚,沿着东南亚海岸向印度行驶;然后,穿过印度洋,到达非洲东部海岸。在完成了这七次大规模的远洋航海
之后,这支庞大的船队似乎设计的下一次航海目标是要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北航行,发现欧洲大陆,开始中国人对欧洲的征服。
但是,
中国人征服欧洲这件事从未发生过。
宝船船队的第八次远洋航行从未成行。为什么?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这样的。在中国,唯一能够发出命令派出如此规模宏大船队的人只有皇帝本人。
皇帝身边的臣子——就像欧洲皇帝和国王身边的人一样——对这些耗资巨大的船队的远洋航行是否有价值产生了质疑,甚至怀疑远洋航行只是在浪费国家财力。1433 年,朝廷中反对继续派遣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势力占据上风,皇帝也就没再颁布圣旨,继续派出船队进行远洋航行,
第八次航海因此未能实现。
不仅如此,皇帝还下令关闭了造船厂,禁止船只驶出海港,在海洋上航行。
欧洲的国王们时而也会做出类似的决定,禁止耗费巨资来组建昂贵的船队。不同的是,欧洲有好多国王。而在中国,只有一个皇帝。只有那个唯一的皇帝有权决定,并颁诏停止宝船船队继续航海。这一决定的意思很明确,中国的远洋航行就此结束了。
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较,看看
与中国的宝船船队突然终止继续远洋航行相比,欧洲的航海探险情况有什么不同。
欧洲大陆被分割成多个国家,有数十个诸侯、国王和皇帝,他们都有权决定组织船队,进行远洋探险。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
哥伦布是意大利人,他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弄到三艘船,向西方航行,穿过大西洋到达亚洲。意大利的诸侯们对他说:“你是个疯子。”随后,哥伦布请求一位法国公爵为他提供船只,这位法国公爵说:“这真是荒唐透顶!”
哥伦布下一个请求的对象是葡萄牙国王,葡萄牙国王笑而不语。哥伦布又跑到一位西班牙公爵那里,西班牙公爵说:“多么愚蠢的想法呀!”哥伦布又跑去游说西班牙伯爵,西班牙伯爵尖叫起来:“这简直是挥霍宝贵的黄金!”哥伦布只好又去请求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希望他们能为他提供船只,这是哥伦布的第六次游说。起初,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听了哥伦布的想法后也拒绝了。但是,哥伦布并不想放弃,还要继续向他们阐释自己的想法,请求他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