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容来自上海证券报,新浪科技,谢谢。
寒武纪将于5月3日在上海发布其首款云端智能(AI)处理器芯片,这是公司继2016年发布首款终端AI处理器芯片布局移动端后,又开启了云端战略,构建“端-云”一体的智能世界。
目前,陈天石创立的寒武纪、姚颂创立的深鉴科技已成为业内领先的AI独角兽,寒武纪的估值更是超过百亿元。AI概念热度空前,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巨头均已强势跟进。
2017年11月 6日,寒武纪召开了公司成立以来的首场发布会,发布了旗下新一代智能处理器IP产品,发布会上,寒武纪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发表了题为《迈向人工智能的寒武纪》的主旨演讲,回顾了寒武纪创立前后的历史,同时披露了寒武纪下一代AI芯片以及软件平台的细节和部分相关数据。
寒武纪于2016年曾发布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IP——寒武纪1A处理器打破了多项记录,入选了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评选的十五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这款处理器基于寒武纪科技所发明的国际首个人工智能专用指令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人工智能任务上具备出众的通用性和效能比,在1GHz主频下理论峰值性能为每秒5120亿次半精度浮点运算,对稀疏化神经网络的等效理论峰值高达每秒2万亿次浮点运算,同时支持八位定点运算和一位权重。在若干关键人工智能应用上实测,寒武纪1A达到了传统的四核通用CPU 25倍以上的性能和50倍以上的能效。2017年9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Kirin 970),通过集成寒武纪1A处理器使华为旗舰手机Mate10具备了强大的本地智能处理能力。
随后,寒武纪科技CEO陈天石介绍了三款全新的智能处理器IP产品:面向低功耗场景视觉应用的寒武纪1H8、拥有更广泛通用性和更高性能的寒武纪1H16,以及面向智能驾驶领域的寒武纪1M。
陈天石介绍说,与寒武纪1A相比,三款新品在功耗、能效比、成本开销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性能功耗比再次实现飞跃,适用范围覆盖了图像识别、安防监控、智能驾驶、无人机、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重点应用领域。
除了面向终端的智能处理器IP系列之外,寒武纪公司还发布了面向云端的高性能智能处理器产品线。在本次发布会上,寒武纪高性能机器学习处理器芯片“寒武纪MLU100”和“寒武纪MLU200”初露峥嵘。这两款芯片主要服务于服务器端的智能处理需求,分别偏重于推理和训练两个用途。有别于“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的常见称呼,寒武纪科技的云端芯片产品线使用全新的命名“机器学习处理器”(MLU)。这显示出寒武纪未来的芯片产品将全面支持多样化的机器学习应用,而不仅仅是常见的深度学习。
随同智能处理器新品发布的,还有寒武纪公司专门为开发者打造的寒武纪人工智能软件平台“Cambricon NeuWare”,它包含开发、调试、调优三大部分,将全面支撑端云一体的智能处理。据了解,该软件开发平台构建于寒武纪发明的人工智能专用指令集支撑之上。这意味着,基于寒武纪软硬件平台,人工智能产业界将构建一个完整的、基于底层自主指令集的智能新生态,方便开发者进行跨平台应用迁移,并为端云一体的人工智能处理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上述人工智能芯片硬件、软件方面的产品部署,陈天石描述了寒武纪智能芯片产品的未来路线图,寒武纪将力争在3年后占有中国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场30%的份额,并使全世界10亿台以上的智能终端设备集成有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如果这两个目标实现,寒武纪将初步支撑起中国主导的国际智能产业生态。
寒武纪公司面向终端和云端的智能处理器,志在高效支撑从端到云的各类平台智能应用。陈天石举例说,中科曙光于近日发布的专门为人工智能市场开发、设计的专用AI服务器“Phaneron”就搭载了寒武纪芯片。陈天石还表示,未来人工智能方法将在视觉、语音、自然语言、数据分析、经济金融等各类应用方面大显身手,这就要求未来超级计算机、数据中心、智能手机、嵌入式设备等要进一步智能化,而寒武纪机器学习处理器有望成为这些设备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