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看到号称“全国首本专为小学女生编写的教科书”《花样女孩》的部分章节截图时,我们曾表达过这样的担忧(见分性别教育必要吗?继男孩之后,首本小学女生教材来了):
划分性别式的教育真的有必要吗?
编辑人员是根据什么决定男孩和女孩更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品质和知识呢?
这些真的应该成为孩子们分性别学习的重点?
此类性别教材会不会成为“男孩危机”与“培养淑女”论的帮凶?
在拿到教材并仔细翻阅后,这样的担忧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加剧了。尤其是在与配套男生教材《小小男子汉》对比之后,更加令人质疑这套教材的存在意义。
先来看一张目录对比图,黑色为原目录,蓝色为本节内容概述。
两本书的内容选取看似大同小异,但明显有着各自的侧重点。
在女生教材中位列前页且分量颇重的“美的追求”在男生教材中不见踪影,而相对应的位置是对“张扬个性”的讨论,编者用了大篇幅讲述不管男生有什么缺陷——外貌的或是心理的,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路,成就自己的人生。
而在男生教材中用了一整章讨论的“人与自然”在女生教材中则被压缩到了一页,仅简单提及要爱护自然,鼓励野外活动与灾难自救方法更是不见踪迹。
《花样女孩》P23 “脸”的忠告
女生教材中的“第二课 | 美的追求”自曝光以来就备受诟病。看具体内容,细致到如何洗脸、如何着装、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餐单,即使是鼓励身体锻炼的部分,也只是列出了“跳绳”“踢毽子”“健美操”等被认为“适合女生的运动方式”。
这乍一看是对女生生活的细致关心,然则这又与社会上的“名媛课”、“淑女课”甚至“新娘课程”有什么实质性区别呢?
相对于男生教材中编者生怕男生因认为自己“有缺陷”而不自信而拼命找出的成功例证,女生教材中潦潦一句“不论高矮胖瘦都是美的”,作用和亚当夏娃遮蔽下体的那片树叶也没什么差别了。
《花样女孩》P51、52 保护好自己
而对于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危险,女生可能会“因盲目追星离家出走”、“贪图别人的一块糖被诱骗”、“在街上随便认识小姐姐被骗吸毒”、“参加cosplay集会而遭遇性侵”,而男生呢?
男生在社会生活中不会遭遇危险?还是编者认为所有的男生都可以“理性追星”、“提前识别他人递来的烟里是否含有毒品”、以及“能看见陌生人脑门上隐形的‘骗子’”?还是觉得男生根本不会参加追星、cosplay、参加有陌生人的集体活动?
不禁无语问苍天,编者真的是友军不是卧底?
《花样女孩》P86 爱心天使
在第五课,两本教材都涉及到了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的关系,有困难积极面对是没错,但中间夹杂的积极做家务为何只出现在女生教材中?
《花样女孩》P87 爱心天使 &《小小男子汉》P102 活力美少年
在女生教材中的积极做公益在男生教材里类似内容的标题变成了“慈善”。“公益”“志愿者”与“慈善”,其中暗藏的含义呼之欲出。而编者还在列举了富人“慈善义举”的例子后又写道“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那么例子呢?
对社会已有约定俗成含义的词语进行重新解释并非不可行,但至少应当给予充足的事例予以说明。倘若我们不愿妄自推测这本意在减轻性别刻板印象的教材编者本身仍禁锢在刻板印象中,那就只能归因于编者的中学语文大概没学好。
《花样女孩》P108 自重才能自强
学完这本教材,大概男女生都能看到一条清晰的成长道路。对女生而言,是要“美丽”,注重外表和仪态,为了培养“气质”多读书,警惕社会交往,学习理财,简约生活,积极承担家务,无论选择事业还是家庭都是成功的。
而男生,要“独立”“承担责任”“勇于探险”“不论外表如何都有成功的可能性”,“利用智慧创造财富”,无论如何都要追求梦想实现目标。
看到这两者的区别了吗?
现在你还认为,这是一本理想的性别读本吗?
《花样女孩》P28 美丽的“保护伞”
阅读时小编时常有种时光回溯的感觉,不自觉就想起了美丽的童年时光。那是因为其中的很多材料还是九零年代初生人的小编小时候看过的材料。除了材料老旧之外,许多材料中还存在着逻辑问题。
比如在讲“美的追求”,为了论述女生应通过正确的生活方式而保持美丽,举的例子竟然是在战争中饥寒交迫为了生存的女孩,因为不注意生活方式而自甘堕落,造成没有了美丽的容颜,也无法与爱人相认的悲惨状况。
所以,反向是否就要推出“只要保持美好的容貌就可以获得爱情”呢?这个例子的逻辑不但可笑,而且是对战争暴力受害者的践踏。
《小小男子汉》P15 “寻找缺失的那一半”
姑且不说这个例子究竟有没有出处,就单说把单独相处时的男生描述成吃货而女生描述成胆小鬼的粗暴笔法,三年级的小学生都不这么用了呢。
此外,教材当中有一个互动模块,名为“活动天地”。这个模块包括了一些思辨类、讨论类的活动,当然也有一些实践类的活动。然而对比两本教材的活动设置,区别之大简直令人发笑。
女生教材中:
《花样女孩》P11 耐读的《女儿经》
大概编者觉得从十吨垃圾里找一克(真伪难辨的)金子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花样女孩》P31 设计周末午餐菜单
家庭主妇必备技能,家人健康全系于一身。
《花样女孩》P70 制作友谊手链 、P86 谁的针线包更漂亮、 P98 设计一本精美的个性化DIY账本、P112 献给我心仪的……
显而易见,手工制作也是女生的必备技能。学习理财从记账开始,嗯?同样是学习理财,男生为什么不需要?这是对男生的歧视吗?
《花样女孩》P71 女生男生对对碰
男女交往的界限为何要由男生来确定?这个活动恐怕是全书中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活动了。
《花样女孩》 P110 寻找身边好母亲
既然说了女性的成功有许多种,那么为何只寻找“好母亲”,其他的职业难道都被大宇宙意志折叠了吗?概述男性成功一章里为何不设置“寻找好父亲”,怕不是要从小灌输“丧偶式育儿”的观念吧。
与此对应的是,在男生教材中活动更偏向科学类、组织类,还包括一些较为复杂的活动,比如“逃生实验”和“校园义卖”。
《小小男子汉》P62 野外定向寻宝
《小小男子汉》P68 观察蚂蚁
还有
《小小男子汉》P45 优化你的学习方法、P53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P61 自然笔记、P62 野外定向寻宝、P73 逃生实验、P88 寻求帮助的渠道、P104 你关注过父母的工作吗、P108 校园义卖等等
对比一目了然,想必已不用赘言。
客观地讲,其中的一些实践类活动单独拿出来,或是贴近生活,或是十分有趣,都是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好活动,但作为一本目的是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促进性别平等,男女生都可以不受约束、独立自主地发展的教材,这样的对比简直触目惊心。不知道编者设置时是如何考量的,是认为女生不需要进行科学性强的活动,还是男生不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事务处理。
相较之下,似乎男生版教材还稍微好一些,在固化社会对男生固有的期待之外,还试图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放下负担。但女生教材中深深埋藏着的线索却仍然是“做好我们期待的女生”。
就算再怎么将这个形象“现代化”“圣母化”也无法掩盖这本教材的错误,不论意识到与否,它已经成为割裂性别的帮凶了。
在阅读两本书的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男生教材的每课开头都有一个不同形状的面具,“无论你选择哪张面具,都会成为最棒的你”。这么棒的设计,为何在女生版中却消失了呢?
《小小男子汉》P2、18、36、56、78、96均有
或许我们应该思考,这样的性别教育教材是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两本教材中所分别罗列出的美好品质本应是两性都可以具有的特质,而不是单独性别的“禁脔”。
认识自己、处理好人际关系、善待自然、追求梦想,这是每一个成长中的小孩可以共同学习的课程。
书本最后写着“(教材)是针对男/女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性别困惑量身定制的专题课程教材”。然而学生的性别困惑究竟来自何处?
除了生理上的区别,更有因看到不同性别遭到的不同待遇而产生的困惑,如果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不应当在男女生之间划下分割线,所有人都有权也应该了解另一个性别群体所处的处境,面对面交流双方真实的区别并共同讨论。
再进一步讲,生理知识也没什么好分开的,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与生理变化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人不会只生活在单一性别群体中,所谓的“女人才了解女人”或“男人才了解男人”,根源在哪儿?
将此归因于所谓生理因素、思维差异或是直接皈依鸡汤党的人,在自己作为性别割裂教育受害者的同时,也在不自觉中失去了打破囹圄的机会。
《小小男子汉》P29 男生青春期生理知识
《花样女孩》P41 女孩的“秘密花园”
社会性别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姑且不论这部教材中完全没有涉及到LGBTQ话题——假设我们可以把这点看做是现行文化环境下的小小妥协。但即使单就两性框架而言,它的工作也完成得并不理想。其中的一些段落或许可以抽出来做品德读本,但若要冠上这样的名头,还真是浪费了这些纯稚可爱的插画了呢。
性别是一个庞大的议题,但我们仍旧勇于讨论,那是因为尽管庞大,我们却时刻身处其中,但我们需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讨论?尤其是面对不停接触着海量信息的下一代。编教材不易,但新瓶装旧酒,就算瓶子再怎么光鲜亮丽也无济于事。
作者| 二吉,编辑| 山柰
微信最具影响力女权公号
回复关键词,获取精选资讯
高跟鞋| 反逼婚 | 直男癌| 乳头 | 女歌
女权ABC | 腋毛 | 女足 | 同性婚姻 | 女博士
性骚扰 | 荡妇羞辱 | 家务 | 冻卵 | 性工作 | 男孩危机
校园霸凌 | 妇女节 | 二胎 | 月经 | 剩女 | 防狼手册 | 同工同酬
微信号:genderinchina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