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二访大陆今日开始,他将在深圳、广州停留三天,然后飞到陕西,参加一年一度的黄帝陵祭祀仪式,最后到北京,于4月8日应邀进海里和老朋友相会,再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游览长城等名胜,于4月11日回程。
和首访一样,马的这次访问在两岸也引起了极大关注,意义不容低估。特别是他和老朋友在北京相聚,由老朋友在海里设宴款待,非常有政治象征意义。
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两岸历史与复杂现状的人,都能明白这场会面的深层次含义。
大陆有不少网友认为,马英九已经不是台湾领导人了,国民党也式微了,对台湾政治已经没有多大影响力了,对民进党搞台独也已经失去牵制能力,因此他到访的意义不大,没必要给他这么高待遇。
这种认识缺失了人文历史与政治厚度。马英九虽然已经不是台湾领导人,但是作为前领导人,在两岸因为内战形成分治局面75年后,在北京这个地方和大陆领导人会面,仅仅就此而言,其历史性意义就已经具备了。
更何况在现实层面,国民党仍然在立法院占多数,在台湾地方政治中仍然具有相当影响力,马在国民党内的影响仍然不容小觑。而且美国还在不断武装台湾、利用台湾牵制中国,民进党以赖清德、萧美琴为代表的更激进的台独势力也走上前台,势必进一步加速”去中国化“。
这种情况下,马作为台湾一只有代表性的政治力量,敢于公开反对台独、坚持两岸一中,坚持九二共识,宣扬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敢于顶着岛内压力与质疑到大陆访问并与老朋友会面,这个意义是不容低估的。
我今天和两位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聊天,一位在内地,一位在台北,都是首屈一指的相关专家,我们在沟通中都认为,仅仅在上述现实层面,这场访问的意义就是历史性的。未来中国人写两岸历史,这些正在发生的事情都会被写入其中。
不过,网上有那些较为激进的情绪,也不奇怪。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马这个人在任内的时候,在与民进党进行反台独斗争、推动两岸政治谈判等问题上,确实不够有魄力。
他任内两岸关系虽然创造了历史,但是政治谈判一直被回避。而且,为了选举政治需要,他也算是形塑台湾本土意识的推手之一。
形塑台湾本土意识本身没什么错,但是当明知这种本土意识会向台独演进的情况下,还刺激、强化、塑造这种意识,就有点政治自私了。
二是在任内用人上,他似乎很难逃脱小圈子思维,用的都是熟悉的那几个人,而且还缺乏对下属的驾驭能力,被王金平等弄得灰头土脸。他任内委以重任的不少人,后来都走到了他的政治对立面
三是他存在政治洁癖,被称为“不粘锅”,做事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就个人来说,有洁癖是很好的品德,但是对政治人物来说,太过“洁癖”却是致命的。
政治这种事,不管民主体制还是威权体制,本质上都是门厚黑学,都需要有必要的无耻、肮脏与不要脸精神,政治学称之为“必要之恶”,马在这个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与之相比,李登辉和民进党的政治人物在这方面顾忌就少得多。
马英九出身名门,世界名校毕业,
形象儒雅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