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高三的最后一夜,你是如何度过的? ·  2 天前  
冯唐  ·  突然变厉害的人,都学会了强者思维 ·  1 周前  
冯唐  ·  我的行事准则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蒋亚平:媒介即人身和消失的媒体边界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1-08 15:48

正文



文 |蒋亚平


一、“众媒时代”:不解渴需完美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时代正被釜底抽薪。那么,我们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传播时代呢?


大约一年前,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和腾讯全媒派在2015年腾讯媒体高峰论坛上,提出过“众媒时代”这个概念。


“众媒时代”,可对应“众媒传播”。众媒传播,和大众传播只有一个字的差别,看似很像,却有大的不同。“众媒”的众,不仅仅包括大众,也包括甚至主要针对的是不同于大众传播的“小众”和“中众”,即各种社交媒体和自媒体。这就是意味着,众媒传播包括了大众传播,也涵盖了我们称之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各种传播形态,及其相应的媒介传播平台和现象。特别是众媒的“媒”,可以理解为包括了“媒介”和“媒体”这两个非常接近又时有区别、即便在学者中也容易混淆的传播范畴。


但是,另一方面,“众媒”这个概念,和“网民”一样,其内涵,依旧摇晃和行进在动荡性很强的成长实践之中。这个成长实践,主要显示为交互性作为一种传播状态和特性的回向,呈网状而不仅仅是线状在人类的新的传播形式里衍生和延伸;也显示人类的传播形态,已经开始有可能超越传统的、包括了历史上各种形态的传播阈域,创新出一种超出人类想象、强大的传播媒介和平台。这个超越和创新,远远不只是从大众传播的单向传播,到众媒传播的双向、多向传播这样的故事。


总之,“众媒”一词,虽有特定的概括力,但是不足于涵盖到目前为止各种互联网媒体具有基因特征的交互本质,和代表正在快速到来的、基于互联网、又有自己新平台的新的传播形态。“众媒”和用于取代“受众”的“网民”一词一样,是一个无争议但又非特殊界定就不能不确定内涵的权宜替补。


这个基于又超越于互联网交互特性和台式电脑乃至手持终端的新的传播形态,很可能就是目前已现端倪、表现为“VR/AR+云计算+大数据+脑机互换”组合的媒介平台及其展开。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后众媒传播时代,准确的说,在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看,后大众传播时代,正在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二、新媒介时空和消失的媒体边界


大约一年前,我曾在“关于众媒时代的断想”一文中,提出过对“众媒”一词的猜想:“众媒这个概念,是一个最后得以确认的对包括目前乃至以后所有非传统媒体形态的历史概括?还是如同第四媒体、新媒体、互联网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概念一样,只是一个在当下急剧变革和变化的人类传播形态中的一时闪烁,稍后依然被人们觉得有残缺、不解渴、需完美的概念?”


不过短短一年,“众媒”一词,还没有来得及展开自己的魅力,就在各种新传播实践的冲击下,在人们对这些已产生和即将产生的新传播实践的丰富和疯狂想像中,开始“out”了。一个新词,智媒时代,智媒传播,闪亮登场,走上前台。


当下的人们,对传播时代的认识,在技术演进、理性感悟和金钱市场的推涌下,从大众传媒到众媒时代到智能时代,从大众传播到众媒传播,旋即到智能传播,真个是像毛泽东他老人家,“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从大众传播,到众媒传播,又到智能传播,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相对于大众传播前人类数千年的传播史,是一个时空高度压缩、近乎坍塌的过程。其速度之快,变化之大,各种之不同,后来的人们看起,就近乎是一个黑洞。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这个过程已经到达和即将到达的场域,包括远方那些充满想象的地方,种种种种的延伸和展开,相对还处在大众传播时代知识背景和传播习惯的人类社会来说,无一是令人惊奇目眩的新媒介时空。


这个惊奇目眩的新媒介时空,还在加速度前冲。在即将来临的人们开始冠之于“智能”的媒介时空,种种传统的、和正在成为传统的媒体或者说媒介边界,在经历过各自之间的相交搏斗、相识融合、并同时交叉类似物理和化学两种反应的过程后,正在消失。实际上,消失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的边界,还包括这个媒体或者说媒介同社会其他组织乃至世界其他物理空间存在的边界。这才是未来“万物皆媒”的真正意义。


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意义上有特殊作用和功能的媒介平台和传播形态,特别是大众传播,确实正在弱退乃至消隐。人类社会演进中新展现的对呈单向传播特征的大众传播的这种规避和扬弃,和同时展现的对种种人际交互传播方式的迷恋及高速趋进,或会使传播最终和整个生活和世界融为一体,甚至最后完全泛化为人体和社会本身。


在这样的时刻,逐步与人身分离、又异化于人异化于社会的大众传播及其相关性质的媒介,当然就失去了曾有过的那些特别意义,开启了自己向人身、向人际交互传播、向人与传播一体的皈依之途。这向历史生命的皈依,也是走向新生的涅槃。



三、传播即人身,传播即人生


对此类的传播形态演进,当然需要更实证和持久的观察。但是,结论会是一定的,因为源自家族的各样的胚胎乃至婴儿,都已身临。可以说,人类传播最元始的传播基因和架构,在姓的时空里被发现,或者说被重新发现。剩下的是对这些新旧如一的基因的排列组合,和对这种架构的社会识别。这样的变化,加上以此为本的媒介变化,和人类因为使用与大众传播不同的传播媒介引起的姿势变化、体感变化,甚至可能会引起人类身体结构和器官比例的变化。


比如,当人们都从虚拟的、但是又表现为美丽精致的超现实的终端环境中——或桌面,或手持,说穿戴,或植入,或体外悬现,或身内自识,浸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寻找各种需求和快乐时,四肢特别是双腿的重要性,包括无比重要的性器官的重要性,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处在新的传播状态的人们,主要是坐、看、想、听,人的脑袋、颈椎、腰椎和眼睛、耳朵,就变得格外重要,从而在日进的操练中格外发达。


人们也游玩,但是在游玩的过程中,一旦借助交通工具行走的身体处在相对静止状态时,人们便会和他拥有的交互终端勾连。甚至在移动终端不再是人类传播的主要工具和形式时,人的身体移动本身也不再会是人们传播行为的不便,因为那时人们传播所需的工具,已经通过各种不同形态和人身成为一体。这时的人们,除了吃饭和入梦,无时不刻都在一种自我发放、目的性清楚的交际传播中。


当人和传播的关系演进至此,这不是天方夜谭,人这个动物,将前所未有地发现,在自己的本性里,有那么多对交际的强烈渴望,和对各种信息特别是娱乐信息的痴恋。这在非智能传播的环境里,是无法体验和体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麦克卢汉所谓媒介即人延伸之说,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即媒介即人身,媒介即人生。



四、互联网是人类发现火后最伟大的发明


用进废退。人们越是在新的传播媒介平台上,沉溺在虚拟现实里同外界对接,寻找种种快感,就越是向着可能会最终改变人体形态和人的身体结构的方向前进。尽管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改变的可能先是习惯,继而是某些器官、感官、肢体的功能强度和性质,继而才是形态。火发明以后,熟食滋养了人的大脑,增强了人的体力,改变了人和工具的关系,最终帮助人完成了直立行走这个伟大的动作,从而形成了现代人的脑力、思维和体态。


互联网是什么?有人说是类似电的一种发明。有的更认为互联网是人类自火以来最伟大的发明。这个发明,无论是作为一种被组合的包含了人类劳动的新的物质形态,还是一种新的包括了人类到目前为止所有科技成果的工具,或是一种刚被发现的基于人体通过延伸到电子机件最终又反向到人身的人类关系实在,对人类传播形式的颠覆,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改变,包括对人的生物特征的改变,正在日日加速强力彰显。


互联网+计算机时代,已经相当成功的使人“宅”了起来,但也只是把人“宅”在有电脑桌的室内空间。近两年微信出现后,伴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互联网媒体对作为生物的人所处时空的占领,除了办公室,已经涵盖了包括卫生间、卧室等室内任何空间,并扩张到室外任何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且人眼和终端关系相对静止的空间。人的颈椎、肩肘、眼睛包括四肢的运动的时间、轨迹,和其时空形态,同传统媒体时代,包括同主要基于桌面计算机的门户网站时代相比,全然不同。


实际上,这种全然不同的对人的影响,已经在开始改变各医院里的专科设置、医护人员配备和医疗设施的比例,看眼科、颈椎、腰椎、肩肘的大夫,大发其财。多年前美国科幻电影中那些天才编导想像杜撰的大脑袋鼓眼睛短腿的外星人,或正是以种种新传播形态生活的地球人的未来形象。


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发展后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乃至到现在谈论的所谓从大众传播时代到众媒时代、智能时代种种的变化,相对于互联网传播形态及其带来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演变乃至人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形态结构可能的改变,不过是整个人类进化史中的一个节点和痕迹。


【作者简介】 

蒋亚平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人民网创始人。


你不是网民,你是互联网的一部分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