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福耀玻璃老总曹德旺赴美建厂的行为,在国内外引发热烈讨论。大家都在比较中国工厂的成本和美国工厂 的成本,最后的结论是,美国完胜,然后进而讨论中国制造业该怎么办,该如何面对美国大幅减税后的抢钱抢人抢地盘,但是这才没过多久,曹德旺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耗资10亿美元、寄托厚望的车用浮法玻璃厂,却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有消息说曹德旺利用废弃通用汽车厂改造的浮法玻璃厂投产至今不过3年,却已遭遇了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违规操作”罚款(据说金额超过22.5万美元,后通过投资改善工厂安全生产问题和解,罚款降至10万美元)、“闹工会”、员工投诉种族歧视……一系列麻烦。
于是有人冷嘲热讽了,说曹德旺玩现眼了,但其实这很正常,一个深耕国内市场的企业,走出去总得有点水土不服,要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那么大量的企业早就都跑到美国去了。
别说曹德旺,就连就连三大车企也屡屡被其弄到头疼;美国劳动和安全生产法规既严格且繁复,非专业人士很难切实把握;美国人更是全球最善讼的,美国又拥有最适合打官司的“水土”。毕竟三权分立,法治国家。每个人美国人的法律意识都相当的强。这跟中国工人逆来顺受本质不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还要不要在美国投资建厂?
老齐点评:制度成本是每个出海的企业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这也成为了过去十几年来,制约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个最大障碍,像曹德旺这样的一代企业家,基本都文化程度不高,大家害怕,害怕语言不通,制度不同,所以总是忍辱负重,但凡国内生意还混得下去,也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而很多企业家其实早就有了相关打算。比如很多人都把子女亲属送到海外,企图通过家人来多了解一些海外的市场,希望在自己的下一代可以把企业做向全球。而这些子女,接受了海外教育之后,整个视野打开了,甚至已经在用美国人的思路在思考问题了,没有了文化差异,他们更了解美国人,所以十有八九就不会遇到曹德旺式的尴尬。
可以想象,一个在美国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企二代,制度成本就会大幅度的降低。所以短期看,制度成本是个障碍,但中长期看,制度成本正在消退。从86年下海潮开始,到今天已经30年了,基本上到了企业大量接班的时点。一旦这些海外培养回来的企二代接班。中国制造业外流也许不可避免。所以我们现在要想想,未来如何留住制造业,留住这些二代企业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