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专栏,创业创意报道、犀利观点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雷军称SU7Ultra车标是金的#】去年 ... ·  17 小时前  
i黑马  ·  第一批回老家的人,已经后悔县城有房了 ·  19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OpenAI换新Logo#【#OpenAI ... ·  昨天  
微软科技  ·  新年开工Copilot小贴士,总有一个能用上!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互金平台扎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后有哪些焦虑?

创事记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10-17 16:37

正文


文/薛洪言

  

近期,互金平台加快了赴美上市的速度,进入9月以来,已有3家互金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书。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投身到上市大潮之中。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在行业集中整治尚未结束的背景下,平台便开启了上市之路呢?甚至走在了一众互联网金融巨头的前面。下面用三个问题,来大致解答这个疑问。

  

第一个问题,上市有什么用?


  

对互金平台尤其是网贷平台而言,上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是品牌效应。通常而言,上市是企业标准化、规范化运营的标志,能够极大地提升品牌声誉,尤其是网贷行业正面临着污名化的困扰,上市对于品牌提升的效果更为显著。

  

当然,实事求是来讲,在国内上市的品牌效应要远远强于美股上市,无他,平台的潜在客户都在国内,而1亿A股股民对美股的关注非常有限,成为A股上市公司就不同了。至于为何不在A股上市,会在第二个问题中进行详细讨论。

  

二是融资渠道。上市开辟了公开的股权融资渠道,一方面为原有股东提供了退出通道,另一方面也为平台打开了融资的大门,为后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

  

所以,借着此次上市潮,不仅会在互金创业者中创造一批富豪,也会有一大批风险资本顺利退出、功成身退,以便释放资金寻找新的风口和新的潜在独角兽创业机构,完成其自身商业模式的动态循环。

  

同时,正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步入拐点,科技成为新的驱动力,IPO上市将为平台的后续的科技投入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助力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第二个问题,

为何平台纷纷赴美上市,

A股上市不行吗?


  

不难看出,互金平台纷纷选择了赴美上市,为何不是A股呢?不是不想,更多地还是不能。就此问题,笔者专门请教了一位资深的投行朋友,讨论下来,大概是下面几个原因:

  

一是行业模式有待周期验证。2016年5月,证监会曾经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等四个行业,这四个行业的典型问题便是轻资产、运行时间短业务模式有待进一步检验、Pre-IPO前高估值等问题,上市之后比较容易发生业绩变脸,诱发估值的大幅波动。

  

二是创业板审核要求提高。A股市场尚未建立起完备的退出机制,有进无出,结果只能是门槛越来越高。从现实中来看,尽管目前IPO加速,但审核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的盈利要求、持续经营要求等,很多互金平台未必能达到门槛。

  

三是战略新兴板进度暂停,大型互金集团的国内上市计划推迟,很多中小平台更是失去了等待的耐心。

  

基于上述原因,当前互金平台在国内上市仍缺乏成功的先例,而美股上市已经有了成功的模式,对于着急上市的平台而言,赴美国上市便成了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第三个问题,

会有更多地平台加入赴美上市大潮吗?

  

针对近期的平台赴美上市潮,不少朋友都很疑惑,为何大家都要赶在年底前上市呢?讨个好彩头吗?

  

还真和年底没关系。应该说是很多平台都有着比较急切的上市需求,但上市过程一波三折,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自然要紧紧抓住。

  

金融行业具有典型的风险滞后效应,也是典型的严监管行业。所以,金融机构的上市之路,总是会比一般行业更易遭遇曲折,无论是赶上不良资产的披露暴露,还是赶上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都会使得IPO上市窗口暂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