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断货!全线售罄! ·  6 小时前  
财经网  ·  微博:暂停张兰账号的直播功能 ·  18 小时前  
凤凰网财经  ·  暴涨3000%,卖爆了!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大=͟͟͞͞风=͟͟͞͞+=͟͟͞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今天,香港抢走“金饭碗”,新加坡、上海、深圳看呆了……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3-11 17:31

正文

本文为天天说钱团队原创作品


今天( 3 11 日)一大早,就从香港传来一个大消息:

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已经与美国明晟公司( MSCI )签订授权协议,拟在获得监管批准后择机推出 MSCI 中国 A 股指数的期货合约!

如果“ MSCI 中国 A 股指数期货合约”顺利推出,则意味着 A 股两大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的股票定价权,某种程度上将被港交所掌握。


港交所的公告还说:

MSCI 中国 A 股指数涵盖可透过沪深港通买卖交易的大型及中型 A 股。当 MSCI 2019 11 月完成整个纳入 A 股程序后, MSCI 中国 A 股指数预计将会包括 421 A 股。 MSCI 中国 A 股指数将会代表 MSCI 新兴市场指数的 A 股部分。

现拟推出的 MSCI 中国 A 股指数期货,可更进一步为透过沪深港通参与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提供有效的配套风险管理工具。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说:「 随着国际投资者不断增加对 A 股的投资,他们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们未来将推出的 MSCI 中国 A 股指数期货可以帮助他们管理风险,让他们更加放心地投资内地股票 ,相信也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内地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和提升香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明晟公司,又被称为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是美国一家综合金融信息提供商。 MSCI (明晟)指数是该公司主要产品之一,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采用最多的基准指数。全球约有 10 万亿美元资产以 MSCI 指数为基准。

实现国际化,一直是 A 股的一个梦想。但要国际化,首先要被纳入“明晟指数”,也就是所谓的“入摩”。经过多年努力, 2018 A 股正式“入摩”,随后权重不断扩大。 2019 3 1 日,明晟公司又宣布:将大幅提升 A 股在其全球指数中的权重,分三阶段将“纳入因子”由 5 %增加至 20 %。

A 股“入摩”、并扩大权重之后,全球主要的投资组合都要按照比例被动配置 A 股的资产,这相当于给 A 股引入了国际资金,也帮助 A 股实现了国际化。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香港宣布推出“ MSCI 中国 A 股指数期货合约”,出手抢夺 A 股定价权,这是巩固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举动。

事实上,最近两年港交所一直雄心勃勃,希望在全球金融版图中有更大的作为。此前,港交所改革了交易制度,宣布对未盈利公司、特殊股权公司给予更大空间,以提高新经济企业在上市公司里的比重。

上图:港交所的战略愿景。


2019 2 月,香港交易所公布了《战略规划 2019 2021 》,宣布了三大新战略:

立足中国

连接全球

拥抱科技

其目标是:把香港交易所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资产类别的传统交易所升级为一个现代化的、多资产类别的国际领先交易所,连接中国与世界。


下面这段表述,可以看出“港交所”清晰的思路:

简单来说,我们的战略规划总是围绕钱(资金)、货(产品)、场(功能)这三个核心元素来制定的。

在“钱”的方面,我们现在不仅有直达香港的钱,也有借道香港北上的钱;不仅有来自国际的钱,也有来自中国的钱;不仅有国际机构的钱,也有中国散户的钱;不仅有主动投资的钱,也迎来了很多被动投资的钱;不仅有传统资产管理机构的钱,也有量化投资机构的钱。

在“货”的方面,不仅要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中国货,将来也要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国际货;我们为国际投资者提供的中国货不仅包括在港上市的中国货,也包括他们可以借道北上投资的内地市场上市的中国货;我们为中国投资者提供的国际货不仅包括直接在港上市的国际货,也包括其他国际市场上市的国际货(借助 ETF 或债券通南向);不仅要有股票产品,也要有定息及货币产品和大宗商品产品(包括黄金白银);不仅要为传统公司提供融资渠道,也要为新经济公司提供融资渠道。

“钱”与“货”这两大客户全面扩容了,当然意味着我们必须全面提升“场”的功能:我们的“场”不仅要为公司提供传统的上市及交易服务,更要大力发展风险管理、交易后托管清算和质押品管理服务;我们的“场”不仅是一个目的地市场,也因互联互通提供了中转市场的功能;我们的“场”不仅有专卖店(上市公司),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百货商店( ETF 产品);我们不仅要在香港设“场”,还要在伦敦和全球其他地区探索扩建“场”的功能。

上图:港交所“立足中国”的主要举措。


港交所的战略非常清晰明确,也是切合实际的。 香港本身就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的连接器。 目前全球对华投资的超过 65% ,是通过香港进行的;而中国内地对海外的投资,超过 55% 是通过香港进行的。这就是香港最大的价值,也是香港安身立命的根本。

港交所抓住了“国外投资中国的钱”和“中国内地投资海外的钱”,就抓住了最有价值的客户。然后,就是通过港交所等平台,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货”。

MSCI 中国 A 股指数期货合约”,就是一个好“货”。不仅海外投资机构需要,内地投资者也需要。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中国金融证券监管当局不批准香港,而是把这个指数留给上海或者深圳呢?有没有这种可能?

我的答案是:上海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将来或许也会推出类似产品,但无法替代香港(深圳没有金融期货交易所,所以不可能在深圳)。香港毕竟是自由港,资金来去非常自由宽松。而上海再宽松,也是内地市场,管制不可能全部取消。

能跟香港竞争的只有新加坡。事实上,新加坡一直试图跟香港争夺金融话语权,包括争夺“影响内地的话语权”。

比如新加坡的“富时中国 A50 指数期货”,就一直在影响 A 股的定价。每当欧美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时候, A 股开盘之前,“富时中国 A50 指数期货”就会成为重要参考指标。

港交所计划推出的“ MSCI 中国 A 股指数期货合约”,就有覆盖“富时中国 A50 指数期货”影响力的可能。

所以,香港这次出手“抢夺 A 股定价权”,不仅是拿走了上海、深圳的“金饭碗”,更是跟新加坡争夺“金饭碗” 。当然,目前上海、深圳有想法也暂时没有用,因为香港和新加坡都是自由港,资金来去方便,更受国际资金的青睐。

从港交所新一轮战略规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给予香港、深圳的金融定位来看,深圳在金融中心上已经难以追赶上海和香港。上海未来有跟香港竞争的能力,但目前这个阶段仍然是合作大于竞争。

展望未来,以中国经济体量之大,维持香港、上海两个面向全球的金融中心,是完全可能的。至于北京,将维持金融决策中心、最大资金中心的地位(北京汇聚资金,是香港或者上海的1.3倍左右),很难改变。

而深圳,只能在香港、上海、北京之后,力保中国第四金融中心的地位,想弯道超车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金融中心是顶层设计的结果。科技创新为主,金融为辅,是深圳未来的路径。

中国未来会在香港、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外,冒出新的足以影响全国的金融中心吗?难度非常大,看看雄安新区有没有机会吧。至于广州、台北、杭州、成都、天津、重庆等,都暂时看不到逆袭的机会。


中国未来的金融战略是:


把金融资源集中在香港和上海,力推这两个城市成为全球第三、第四大金融中心,争夺全球金融话语权,而不是让金融资源分散,让交易所遍地开花——那样做不符合国家利益。


据证券时报报道:今天(3月11日)下午2点多,针对港交所拟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期货,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回应说,这对大陆市场,对港股市场都是好事情。由此可见,港交所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期货合约”的可能性非常大。





欢迎加入刘晓博的知识星球,参与互动!


如果你在买房中遇到难题,可以加入刘晓博在第三方APP“知识星球”上开设的栏目“刘晓博说楼市”,通过 支付年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