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耀行法师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五蕴身心都是空相,从而远离了颠倒的梦想,获得了究竟解脱的圆满境界。
楞严会上,二十五位法身大士现身说法,分别从六根、六尘、六识、七大证得圆通自在。《弥陀经》中,世尊更是不请自说弥陀净土,劝善男女等“应当发愿,往生极乐”。
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无论修学哪个法门,转凡成圣,修行证果,脱离六道轮回苦,是我们修行人的终极目标。
倘若我们能信、愿、持名,往生“弥陀净土”,是从“来世”证得了脱生死的究竟果。那么,在“当下”的生活中修行,就是要我们回归“自性净土”。正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世界安。”
这并不需要我们脱离现实、逃避责任,更不需要愤世嫉俗的厌离一切。我们只需要去除自己对事物固有的执着。我们只需要把妄想分别转变为大智慧来用。
当烦恼来的时候,用智慧去观照,转烦恼为菩提。
所以六祖教导我们在生活中:“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仇害。”“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但是,我们往往“偷心不死”!既不愿:持佛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又不肯用智慧去念念观照。而是随着无始劫的执着习气,念念去分别,念念去贪着、计较,身心随境所转,甘受驱驰,枉受轮回。
这样既无法了脱生死,又找各种借口来推辞埋怨:“哎呀师父啊,不是我自己不想修行不想解脱啊,实在是自己的业障太重啦!因缘不具足啦!”……
这让我不禁想起,曾有人问上佛下源老和尚:“什么是业障?”
老和尚说:“执著心就是业障!”
所以,
只有自己肯去真正放下无始劫的执着,才能真正了脱生死,身心安顿。
因此,《坛经》说:“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当年,慧可大师前去少林拜见达摩祖师,达摩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最后,慧可效彷先贤为法忘躯,自断左臂,这才感动达摩为其说法。
慧可问达摩:“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却说:“诸佛法印,非从人得!”
试想一下: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积雪都漫过膝盖,慧可久立雪中求法,又自断左臂,为的就是能获得诸佛的法印。而达摩祖师却告诉他,非从人得!慧可听后,他的身心会是个怎样的状态?胳膊都砍下来求法了,却求而不得。
所以啊,此时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此时,一片寂然。
过了许久,慧可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便说:“我与汝安心竟!”
这就是达摩祖师给慧可大师安心的故事。我们想要当下了脱生死,体证身心的安顿,就要明了这个“了不可得”。
了不可得,无安而安!
《金刚经》里世尊在日常生活中以着衣、托钵、乞食、洗足、敷座等作持,示身之安住。又由须菩提请益,为说无住生心,示心之安住。
这正是佛陀“慈悲、圆融、宏博”的体现,就是为了让我们众生从迷梦中觉醒。
用智慧去明了事物的真相,看破这世事无常,如梦一场。从而真正放下无始劫以来向外攀求的执著妄心,不随境转,变贪嗔痴为戒定慧。
在本有的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去修善荷道,修行证果。使身摆脱三界六道的轮回,使心脱离贪嗔痴烦恼的苦受,从而安顿好我们的身心。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愿与大家一起共勉,早证法乐!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