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称,因为中国政府限制资金外流,最近好莱坞的几桩并购案和交易都停了下来。
穿越者综合编辑
来源:《好莱坞报道》;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娱乐资本论/高庆秀;一起拍电影/于东华等
今日,据外媒《好莱坞报道》消息称,上影集团、上海华桦影业参与派拉蒙接下来3年所有电影产出意向可能将化为泡影,涉及金额高达10亿美金。目前派拉蒙尚未收到这两个公司承诺投资的 10 亿美元,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中国越来越严格的外汇管控以至于中国公司无法将资金汇出国。
知情人士称,因为中国政府限制资金外流,最近好莱坞的几桩并购案和交易都停了下来。
除了政策限制,很多国外公司在引进中方资本时也不乏寻找“接盘侠”之嫌。在国外电影产业从制作、特效到影院、票房等方面纷纷进入疲软或下滑期后,中资出海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中国资本越来越爱出海投资?
据1月20日消息称,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上影集团与华桦传媒宣布达成协议,上影与华桦传媒将向派拉蒙注资10亿美元。据知情人士称,此项交易签署于12月31日。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上影集团与华桦传媒将为派拉蒙未来三年的电影制作提供25%的资金,并有权选择延长协议期限。
当时该消息在媒体上一经发布,立即发酵成为关注热点。而上影集团负责人表示:“合作是确定的,但目前仅仅只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具体细则内容还尚是空白,需要进一步讨论确定,10亿美金之说目前尚无从谈起。”
曾制作《罗马假日》《阿甘正传》《教父》等经典影片的派拉蒙,是中国观众熟知的老牌电影公司,也是好莱坞六大之一。在业内看来,上影集团和华枫传媒和派拉蒙的合作,不管细则如何,都意味着中国电影拿到进入好莱坞顶级资本俱乐部的“门票”。
上影集团、华桦传媒与派拉蒙的合作,并非中国资本第一次“联姻”好莱坞。2016年年初,中国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此前,万达集团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AMC。万达董事长王建林接受CNN采访时还表示过,未来主要目标是收购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此外,华谊、乐视也都在好莱坞成立了子公司。
对于在好莱坞寻找优质影业资产的中国电影企业来说,获得好莱坞的“门票”除了更全球化的资本运营的考虑,也更是一次对好莱坞先进电影工业模式的实践和学习。针对和派拉蒙的合作,上影集团的负责人直言:“和派拉蒙的合作,对上影集团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也是上影学习全球制片经验和发行经验的一次机会。”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越来越深入的合作将打破中国电影以往与好莱坞合作拍摄的模式,中国不仅仅是提供资金、演员和市场,而是首次深入到题材开发、技术互补、人才交流等诸多方面,这将是与好莱坞前所未有的一次“深水区”合作。
有一点是肯定的:和中国合作拍摄的“好莱坞”片子,肯定不再是贴几个东方面孔或中国地标的标签式“特供版”,而是真正面向全球市场上映。但中国资本能走多远,依然取决于片子的质量。
因为政策,资本在国际市场受限?
据悉,这已不是中国限制资本外流给带来的首个问题。
尽管外汇监管政策主要是为了限制企业往海外抽逃资金,并不是单独针对娱乐产业,但监管政策趋严,中方企业无法拿到换汇监管许可,就无法完成交易。这让一直在国际市场横着走的中国财主变得不那么受欢迎了。
根据娱乐资本论了解,这项政策对出境外汇限制主要以窗口指导为主,并没有具体的金额比标。目前为止,对于金额在几百万美金以下的外汇出境,外汇管理局并没有多加限制。
上影与派拉蒙的合作追溯到《变形金刚5》
“上影投资派拉蒙”的消息,从《变5》投资权在中国分销的时候就开始传。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在外汇政策越来越严的情况下,上影要打给派拉蒙的第一笔资金可能无法到账。
2016年以来,中国央行多次就外汇兑换和汇款出台规定。与海外直接投资有关的单笔500万美元以上的购汇申请必须提前咨询并获得许可。
就在不久前,万达集团 10亿美金收购美国DCP 100%的股权一事,也同样因为外汇的原因未能成行。此番上影遇到的麻烦,让人们意识到,就算是像上影这样的国企,也未能在外管局获得“特殊优待”。
然而,在这次上影跟派拉蒙的交易中,另一家公司华桦传媒却几乎不受影响,原来,这是因为华桦原本就有不少海外资产,可以直接通过外币投资。
对于这笔交易遇阻的情况,华桦传媒在给媒体的邮件中称:“我们会持续带给观众好的作品,加强与派拉蒙的合作,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对这笔交易最终会完成也充满信心。”
与其“走出去”不如“引进来”
当下,中国的电影工业的确是在野蛮生长后的上升期,但是在国外已经濒临夕阳产业,就连好莱坞也在逐渐衰落。
中国资本想要走出去,需要警惕这些“夕阳陷阱”。国外的公司之所以愿意被收购,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在国外电影特效公司、影院、制作公司等等已经是或者即将是夕阳工业了。
2012年,小马奔腾公司和印度一家公司以3020万美元价格联合收购了美国知名特效公司数字领域(Digital Domain),性价比相当之高。然而,特效行业的低利润使数字领域集团背负巨额债务,收购之后,盈利依然是个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收购法则是不允许对收购公司进行裁员的,而收购公司的这帮员工又特别贵,还得养着他们,最后,小马奔腾又不得不把这家特效公司卖出。
中国企业在海外影视市场的频繁操作有利于中方国际化商业版图的进一步拓展,但频繁的资本操作也会伴随相应的投资并购风险。这种风险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预期并不好,大量的资本外流,从金融安全角度来看,国家也会加强对外汇资本的管制。另一方面,市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跨国并购,资本方面的运作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
因此,与其“走出去”,不如“引进来”。与其踏入国外的“夕阳陷阱”,不如将国外的优质团队引入国内,让好莱坞团队为中国电影打工。
因为中国的电影工业仍然处于上升期。特别是像上影、中影这样的国企,更不应该像孔子学院一样,肩负着所谓的民族使命去覆盖国外的土地,而是应该跟着市场的需求走,将国外优质的电影团队带入国内。
比如,《绝地逃亡》的导演雷尼·哈林就在中国成立了制作公司。最近的这两年,雷尼·哈林一直都在北京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