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蜂鸟微课堂
免费公开课周周有,专业讲师教你从零基础开始学摄影,群内随时答疑,解决你所有摄影相关问题。更有摄影大咖干货分享等你来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英伟达 RTX 50 系列 GPU 放弃对 ... ·  4 小时前  
笔吧评测室  ·  真・手有余香:华硕推出 MD102 ... ·  昨天  
胶卷迷俱乐部  ·  胶卷单反的手动对焦与景深控制(新手篇) ·  4 天前  
色影无忌  ·  摄影启示录 |生命力是重点 ·  4 天前  
图虫APP  ·  投稿最后10天|2024图虫OPENSEE摄影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蜂鸟微课堂

夜景拍摄秘技—明暗堆栈

蜂鸟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19-10-30 19:49

正文

Hello ,姚老师又上线了~~

大家都拍过夜景,夜景拍摄一直有两大难题。


1 :噪点太多,画质太差怎么办?
2 :无光条件下如何获取暗部细节?


而今天要讲的这个技巧,是我拍摄夜景常用的技巧。它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难题。这个技巧一直还没有名字,那么现在,我把它叫做—— 暗堆栈


这是今年 6 月我拍摄的火山月落。当晚,我和朋友两人睡在冒着滚滚毒烟的火山口。我们见证了月亮从蓝色火山湖的尽头缓缓落下。月落后,暗夜降临,光消影逝,银河乍现,无比的美妙。


这是一张有光线的图片,但月光的亮度远低于太阳光,尤其是月落时分,是亮度最低的时候。此时画面的暗部其实会非常的暗。


比如前景树枝的背光面,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光线的(见上图原片)即使长时间的曝光也很难获得树枝的肌理,即使有暗部细节,那么画质也会很糟糕。
这种前景的暗部肯定不是我想要的,我的目标是想要获得清晰富有层次且高画质的暗部细节。


怎么办?

很多人都想到了,前景太暗,拿手电筒补光。没错,我也确实那么做了。出来的效果如下图:


乍一看,好像也还好,暗部不再死黑,而且细节分明。但是放大一看,问题来了


这个问题,是当拍摄夜景图片,用灯光人工给前景补光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光比失衡

所谓的光比失衡是因为人工补光的光线太强造成的不自然感。其实我拍摄前期就已经刻意的想去避免光比失衡,这张图片我曝光了 30s ,而手电筒的光强设定在最低流明,只向前景快速的扫了一下。但由于暗部实在太黑,一点点的光线都足以让画面产生不自然感。
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树枝暗部由于手电的补光,破坏了原本逆光时的明暗过渡面。


补光前,虽然暗部没有细节,但是光影自然,明暗过渡分明


这种情况其实更符合肉眼的视觉观感。

补光后,暗部跟高光面几乎一样亮,最迷人的轮廓光消失了。这对于我这种细节控来说绝对不能忍。怎么办?


这时候,是该使用明暗堆栈法的时候了


我拍摄了 10 张图片。其中 4 张用手电给前景补光, 6 张自然拍摄。这样,我就得到了 4 张前景暗部细节明亮但是违和的图片以及 6 张前景暗部很黑的图片


后期时,首先在 lr 里对图片做一个基础的明暗调整,接着将这些图片导出成 tif 格式存入同一个文件夹里。


然后打开 ps ,点击: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


我们全选文件夹里的所有 10 张图,勾选“载入图层后创建智能对象”接着点击确定。

此时会在图层面板生成一个智能图层。接着点击:图层—智能对象—堆栈模式—平均值


稍等片刻, 10 张堆叠在一起的图层就会以平均值算法进行融合。


这其实就是平均值堆栈的基本操作。下图是堆栈融合得到的成品


我们可以看到,堆栈的平均值算法将 4 张明亮的前景暗部与 6 张很暗的前景暗部亮度平均融合。这样出来的暗部既不会死黑又保留了原本的细节,同时不会显得突兀。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拍那么多张?为什么不用 1 张亮的跟 1-2 张暗的进行融合?

拍那么多张的原因是因为平均值堆栈的另外一个强大功能:降噪


通常,我建议大家拍摄 4-6 张对图片进行无损降噪。而明暗堆栈法因为还要消除暗部的光比失衡的突兀感,根据经验,这种暗部的亮度需要 1 张亮图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