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木聊房
一个专业还原事实真相的房产老司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陕西商务  ·  2月1日至2月7日陕西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分析 ·  11 小时前  
陕西商务  ·  2月1日至2月7日陕西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分析 ·  11 小时前  
西安头条  ·  陕西一学校拟晋升 ·  昨天  
西安头条  ·  陕西一学校拟晋升 ·  昨天  
896汽车调频  ·  陕西今年将建成1条高铁线! ·  2 天前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老陕专享!少华山冬日免票狂欢!一键穿越冰雪秘境→ ·  3 天前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老陕专享!少华山冬日免票狂欢!一键穿越冰雪秘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子木聊房

上海,最真诚的买房建议!

子木聊房  · 公众号  ·  · 2024-11-07 17:18

正文

文/子木


很多读者在后台催更,其实这些天我一直在日更小号《子说一点》, 结果发现很多满级读者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大号不是不更了,而 是着重于宏观和楼市,不然关小黑屋太多,影响不好,今天继续开更城市系列购房建议。


接下来我会提速,以2-3城市的合集去更,最好在年前更完,不然怕在明年小阳春买房的读者,赶不上参考。


闲话不多说,直接入题,聊一下上海。


1、


上海今年的确遇到了一些问题。


根据第三季度报,GDP是34389.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78亿元,同比增长5.5%; 第二产业增加值 8032.81亿元,增长1.2%; 第三产业增加值26295.59亿元,增长5.8%。


聪明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上海的第二产业遭遇大滑坡,跟广州第二产业1.1%增速,“旗鼓相当”。


归根结底是汽车工业出现了问题,意料之中,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攻势下,上汽和广汽一样,双双兵败城下。


据报告,上汽集团第三季度利润下滑了93.25%,仅剩下了2.79亿元。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一家年产几百万辆车的集团企业,一个季度这点利润,基本已经到达亏损的临界点,甚至可以说这点利润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


其实当时上汽董事长说出来“灵魂论”的时候,我就认为上汽要出问题。


上汽,这些年沉迷于合资,没什么技术可言,更别说,营销、口碑和服务这些。面对行业巨大变革的时代,思想还如此僵化,没有创新意识。


时代的红利不可能吃一辈子的。你吃了合资车的红利,国产车起来后,以前的优势就成了阻碍企业变革的动力。


而上汽又不能像当初byd那样,可以孤注一掷做转型,40年合资的路径依赖岂能说改就改。所以注定了现在的结局。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海的外资企业在大量迁出。


一方面来自于国际形势的动荡,另一方面则是国产品牌崛起,逐渐替代了外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尤其在工业层面,外资的技术和服务大多停留在过去几年,所以市场份额逐渐被国产品牌吞噬,也是理所应当。


外资企业迁出,又没有培育足够多的本土企业,这对于城市的产业链条的冲击不小,再看北京就不一样了,清一色都是国产大厂,产业格局比较稳健,两者经济增速就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总之,时代在变革,之前好的可能接下来并不是好的,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有了一定的成果,就要积极拥抱抓住一些未来的通道。上海当年没抓住互联网,痛失了好几年才补上,而现在高端工业如果抓不住,未来牌依然不好打。


不过上海毕竟是上海,虽然第二产业出现滑坡,但第三产业却表现亮眼,整体增速高达增长5.8%,创造GDP高达2.6万亿,占到上海GDP七成左右,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这就是大城的优势,产业多元,结构复杂,一个产业不行,其他产业可以补上,而不像一些城市,一个产业崩了,整个城市的经济都遭遇重大挫折。


上海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国际化程度极高,这跟文化资本有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接下来依然会虹吸境外回流资本,以及留学归国人才。


上海近两年,也在户籍政策和人才引进战略上做了很了很多努力,据统计,2023年上海人口达到2483万,是2015年以来增长最高。


预计接下来还会继续打开户籍政策,引入长三角新鲜的血液,其实某种意义上,也在对冲上海老龄化趋势。


花这么大篇章将这一部分,是想告诉大家,上海虽然是龙头一线城市,但也有挑战,经济结构出现了分化,那么意味着人均收入分化,房屋资产价格分化,这时候就要趋利避害。


比如上汽集团有20万员工,这意味着这些人接下来收入大概率会下降或者直接被裁员,那么与他们相关的板块或者区位的房价,会第一时间受到影响。大家一定要考虑进去。



2、


上海楼市跟北京楼市有一定的同频性,上海比北京政策出得更早更松一些,同样也反应在了想把楼市拉起来的决心。


上一轮周期,从2015年-2024年,上海经历过2波涨势2波跌势。


最高房价涨到6.8万/平米,是从2020年开始上涨,直到2022年年底,次年口罩结束反弹的第一个小阳春,而后,短短一年,房价大跌至4.5万/平米,平均跌幅33.8%,局部最高跌幅达到45%左右,跟北京一样,基本算是腰斩。


可以说,上海当下已经跌穿了上一波周期,可以想象跌幅有多大,在上海的读者朋友应该能感受到近一年楼市的刻骨铭心。


那么上海房价筑底了吗?还有没有泡沫?


我认为基本上已经 完成了 筑底,且挤出了大量泡沫,甚至局部板块出现了超跌价值。


其实在今年3月份之后,上海房价已经稳住了,主要表现在成交量上。


3月2万多套,6月第一波新政后高达到2.6万套,10月基本再次登上2.4万套的高位,即使在非政策期间,每个月的二手房成交量也都稳在了枯荣线(1.5万套)上。


成交稳健,意味着需求在稳步释放,只不过预期比较低迷,所以迟迟不会反映在房价层面,两次政策,对成交量有较强的提振作用,也能反映上海的需求其实是潜藏且实在的。


接下来对上海还有三大利好。


一个是2024年是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元年,接下来会在这方面有大动作,对外资的引入,会给最高的权限,这对于本身就有金融外资营商土壤的上海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另一方面,接下来马上要公布重大财政刺激计划,上海对财政政策敏感度较强,会成为第一波接水的龙头城市,有助于资金入场,率先盘活楼市。


最后,全球进入抢钱大战,上海是承接回流人才的第一站,这直接表现在购买力层面。而且川普上台,限制移民,甚至要对华高净值人群提高税率,当初走掉的人会有一大部分要考虑回国。也就是说,上海当初是润掉富人最多的城市,但接下来有可能成为回国富人最多的城市。


所以在买房节奏上,从现在开始到明年2月小阳春之前是比较好的窗口时期,主要表现在中外环以内。


而外郊环和郊环外,去化周期比较长,不用太多紧张,其中郊环外区域去化周期高达28.5个月,选择空间比较舒适。


3、


接下来是上海最真诚的买房建议:


1、二手房市场热度明显高于新房,且开始呈现“止跌”趋势,在二手房市场“量升价稳”的同时,随着一二手置换链的进一步传递,上海新房市场改善类产品也已率先回暖。


2、未来上海市场或将进一步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极是改善及豪宅产品的火热,另外一极则是外围超刚需新房项目的预冷,上海热钱很多,而且集中在头部资产,所以接下来房价上涨,也会以豪宅、改善为主,其后才是刚改和刚需盘等。


3、按热度来划分:市区>外郊线区>新城轨交>新城无轨交>极远郊>临港。


4、上海城市化高度成熟,但也分方位,东西较强,南北较弱,浦西看环线,浦东看产业。


5、五大新城主要承接刚需,主要考虑居住时间和置换周期,市中心则是考虑地段改善和产品改善的形态。


6、五大新城都有各自的优势和潜力。如果注重产业基础和交通便利性,嘉定新城是不错的选择;若看重战略位置和产业发展前景,青浦新城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对于追求文化底蕴和生态宜居的人来说,松江新城更为合适;奉贤新城在产业特色和生态建设方面表现突出;而南汇(临港)新城则在政策支持和高端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7、嘉定的综合实力,在五大新城中最为突出,其次是松江,然后是青浦,最后是奉贤,临港属于一个超级变量X。


8、嘉定、青浦、松江处于进沪大通道上,连接江浙两省,奉贤就比较尴尬了,被更西边的金山区锁在上海内部,大家别以为嘉定、青浦、松江处于进沪大通道上,只是起到了跨省连接的作用,如果这三个区不够强,结局会很惨,因为它们不仅要被上海主城区虹吸,还要被苏南和浙北虹吸,但如果这三个区足够强,那就可以替上海,与苏南和浙北抢夺资源,所以上海势必要在嘉定、青浦、松江这三个区,落下关键棋子。


9、接下来是各区域买房梯队划分:


10、浦东新区,第一梯队:陆家嘴,联洋,花木,前滩;第二梯队:塘桥,杨思/前滩,三林,北蔡,御桥,张江,周浦;第三梯队:南码头,世博,康桥,金桥,川沙;不建议航头,新场/宣桥,祝桥,惠南,书院/万祥/泥城/大团,临港。


11、黄浦区:第一梯队:外滩,淮海中路,新天地;第二梯队:黄浦滨江,豫园,老西门,南京东路;第三梯队:董家渡,世博滨江,打浦桥,五里桥。


12、徐汇区:第一梯队:徐家汇,徐汇滨江;第二梯队:衡山路/建国西路,枫林路/斜土路,龙华,华泾;第三梯队:田林,漕河泾,康健,上海南站,华东理工,长桥。


13、长宁区:第一梯队:古北,中山公园,天山; 第二梯队: 新华路,西郊/程家桥; 第三梯队: 愚园路/镇宁路,仙霞,虹桥,北新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