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拍
米拍,就做新青年,就要玩摄影! 不要墨守成规,不要千篇一律,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摸摸艺术书  ·  一本关于火星的写真集 ·  昨天  
旅拍誌  ·  别放过这个红包!春节一定要这么拍照! ·  3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许哥摄影:晨曦中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 ·  2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许哥摄影:晨曦中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 ·  2 天前  
狼族摄影  ·  必买的长焦镜头,对70-180/200mm长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拍

老照片还原清代女子生活,电视剧vs现实.....

米拍  · 公众号  · 摄影  · 2018-09-06 20:59

正文


当清宫剧火得一塌糊涂

《甄嬛传》 的高度细节还原

《延禧攻略》 爆红的莫兰迪色

再到 《如懿传》 让人眼花缭乱的妆服



后宫女子个个妆发美艳

王公少爷大多风流倜傥



……


然而

真实的清代

果真这样吗

???

电视剧vs现实


150年前

一个外国摄影师

率先窥破了天机


👇

先来看看王公贵族


道光帝六阿哥

恭亲王奕沂

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

创办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

这是他在自家花园的假山边

· 恭亲王奕沂,北京,1871-1872



兵部尚书毛昶熙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 四朝重臣

· 大清官员毛昶熙,北京,1871-1872



总理大臣 董恂

曾作为全权大臣与各国签订通商条约

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不辱使命

· 四朝重臣董恂,北京,1871-1872



两广总督瑞麟

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

近离香港,和很多欧洲官员私交甚好

· 两广总督瑞麟,广东广州,1869-1871



清代官员

清代官员分为文官武官,又有九品十八级之分,每个级别的官服和帽子都不同。正式场合,满清官员都要正襟危坐,说官话。


· 清代官员,北京,1869-1871


👇

来看看清代贵妇都过得怎么样

满族新娘


富家女孩一般比穷人结婚早

而满族少女14岁后才能订婚

成为主妇的四大标准是

和蔼、文静、勤快、好看

· 眼神忧郁的满族新娘,北京,1871-1872



满族已婚女子


“两把头 是满族已婚女子的标配 发型

这样的发髻限制脖颈的随便扭动

使人走起路来格外庄重

· 满族已婚女子头饰,北京,1871-1872

摄影师幽默地说,长长的横簪像羊角,可以用来对付她们凶悍的丈夫



不同城市贵妇的流行装扮

· 满族已婚女子头饰,北京,1871-1872

满族女子非常注重发饰,除了固定发型的实用 ,还有许多装饰 ,它们被戴在明显的位置上, 显得富贵华丽



· 贵妇,广州,1869-1871

右手精美的折扇和左手长长的指甲套,透露她的社会地位。



· 束发妇女,上海,1869

上海女子的时髦头饰,黑色天鹅绒发网,把乌黒的发辫隐藏起来。天鹅绒在当时是进口奢侈品,在上海被认为是很时髦的饰品。



· 拿阳伞的贵妇,广东,1869-1871

贵妇的高髻是用假发掺和衬垫梳理而成的,以簪或钗相固定,样式豪华,吸引眼球。



· 富家小姐,广州,1869-1870

这位女子站在走廊尽头的门口,服饰和时髦的头饰告诉我们她来自富裕人家。



· 女童,广东,1869-1870

这张照片中,女孩表情自然,从头饰和装束看,来自富裕家庭。但这样的神采很快将会消失,因为她不能上学,清秀的脸庞即将被厚厚的化妆所覆盖。



拍摄这些照片的,是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的御用摄影师,第一位广泛拍摄中国的英国摄影家 约翰·汤姆逊

1868年 ,汤姆逊来到中国, 从沿海的香港、厦门、福州到内地北京, 山川河流、草木建筑、达官显贵、贩夫走卒 ,在他的镜头下应有尽有 ,成为“中国摄影史”极其重要的组成。



👇


贵族女子的真实生活


抽烟喝酒烫头


细细梳妆


满族女子梳妆的过程中

整理头发这一步

往往需要仆人用一两个小时完成

· 正在梳妆的满族女子



化妆打扮


用一层厚厚的白粉覆盖脸部和颈部

然后在脸颊打上腮红和眼影

照片里的满族女子对自己的化妆效果还比较满意

· 化妆后的满族女子



抽水烟是流行的社交方式


吸烟已经成为受欢迎的消遣方式

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

也是当时的一种社交方式

· 铜香炉边的满族女子和仆人



卖头饰的受欢迎


满族女子十分重视头饰

而贩卖头饰在当时的北京也是个赚钱的行当

· 买头饰的满族妇女



👇


婆媳关系


在婆媳关系里,婆婆拥有绝对权力,儿媳不仅要侍奉好丈夫,还要看婆婆的眼色行事。如果婆婆是个狠心的女人,那年轻的媳妇第一年的新婚生活就会像奴隶一样。


从眼神就能看出家中地位


· 满族妇女和她的儿媳


· 满族妇女和她的儿媳



👇


清代的摄影人?


汤姆逊拍摄时

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接触过相机

很多人相信这玩意 会将魂魄摄走


在拍摄时

汤姆逊还曾被人扔进水里...


不过据汤姆逊的记载

在1871年,至少已经有

两位北京人在玩摄影了

一位是当时 工部高官 王先生

他还约汤姆逊一起去颐和园拍摄 (拍荷花?)


· 穿礼服的满族新娘和她的仆人,北京,1871-1872


另一位是 当铺老板杨方

他早年在上海接受教育

对这些时髦技能非常感兴趣


汤姆逊在杨家做客时

发现他家还有一个 摄影室

杨方自己动手配制药液

为家人拍摄了大量照片

就挂在自家墙壁上


· 杨氏家族女眷,北京,1871-1872


· 杨氏家族女眷,贵族妇人和女佣,北京,1871-1872


· 杨家庭院里的满族和汉族女子,北京,1871-1872


虽然在汤姆逊眼里

王先生和杨方还属于 业余摄影师

但说明在当时的大清禁地

在上流社会和民间都有人开始玩摄影了


👇


中西方的审美差异



对于照片审美,中西方也有巨大差异

中国人喜欢全身照,左右对称

不喜欢脸上有阴影

· 六品文官,广州,1869


受西方传统美学教育的汤姆逊,虽然能够理解中国人的忌讳,但在实际创作中,还是 坚持自己的理念 ,拍摄了大量的人物侧面肖像、半身照和头部特写。

· 老妪,广州,1868-1870

这是汤姆逊在大街上拍的。照片中的老妪,头发已经发白,但她仍然每天精心梳理它们。



👇


给银两就摆拍?


汤姆逊时期所使用的照相机

曝光时间从几秒到十几秒不等


如何在一个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说服被拍摄者保持 姿势

这需要极强的沟通力


在汤姆逊拍摄的照片中

有不少 夫妻对视、母子相望、主仆眼神交流 的场景

这并不符合当时男尊女卑的传统


· 夫妻,福建厦门,1870-1871


· 夫妻站立肖像,福建厦门,1870-1871


有人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