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古史
本公眾號專注收集、整理并發佈中國中古史領域相關學術資訊,以期達到交流的作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腾讯等来了“破壁人” ·  18 小时前  
第一财经  ·  上海迪士尼,开班了!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国家地理Look ... ·  5 天前  
国资报告  ·  透视美国科技创新背后的“举国体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古史

許倬雲《經緯華夏》出版

中古史  · 公众号  ·  · 2024-04-30 00:05

正文

作者: 许倬云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出版年: 2023-9
页数: 336
定价: 69.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73505378

◎内容简介

“我要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

围绕着这一发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以九十高龄迎难而上,八易其稿,结撰出一部华夏文明从成长到成型的传记。作者跳脱出中国文化内部演变的叙述,以“大历史”的观看视角与思维方式,对华夏内外的历史互动进行了全新的归纳排列,再现了中国大地上人群、族群、文化互动融合的轨迹。

在超越五千年的长程叙述中,作者借由对中国地方性文化如何交缠为一,以及中国如何应对来自世界之冲击的细致分析,最终揭示了华夏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并将绵延永在的核心与奥秘,以赤子之心瞻见了一个有根底、有方向的中国。


◎编辑推荐


★历史学家许倬云超越昨日之我的托付之作

-九十三岁高龄迎难而上,一部超越昨日之我的总结性作品

-七十余年的研究生涯,用二十万字圆满收官

-八易其稿,融汇学术界前沿成果,呈现毕生所思所得

-从生命中流淌出来的平实语言,回归学问的本真境界

★传承《国史大纲》《乡 土中国》的文明通论

-一部真正面向新读者、写给新世代的文明通论

-大时代、大历史,在宏观格局中读懂中国文化的精微之处

-超越王朝更迭,以历史趋势叙述华夏文明的成长和成型

-将个人命运融入家国历史,以自身经历叙述对华夏大地的深情

★ 探寻华夏文明延绵永在的根本动力

-一部超越教科书的华夏新史,细述文化群体的多种起源与丰富样貌

-解释华夏文明历经劫难,仍能延续至今、延绵永在的奥秘

-透过历史迷雾,讲述中华文化的真谛,真正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充满温情与期盼的对话,审视现代人的结构性焦虑、困境,在文化中获取应对的方式


◎学者推荐


如果说《万古江河》犹如一幅构图细密、笔触重厚的西洋油画,那么本书更像浓淡相宜、舒卷自如的中国山水。现代人类属于同一物种。中西文化完全可以在各方自我检审、相济互惠的交流中臻于大同。

——姚大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许先生一直是一位前瞻者,他从前现代走来,身处现代文明的漩涡,窥见了许多后现代的问题。这位世纪老人的警世恒言,处处散发着思想的辉光和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许倬云先生深受《乡土中国》启蒙,与费孝通先生心思同调,眼界则更趋宏阔。《经纬华夏》作证,在时代精神的需要下,二人薪火相传,无需师承而特达自兴。从《乡土中国》到《经纬华夏》,两代学人,两盏学灯。

——张冠生,学者、费孝通先生晚年助手



目  录


推荐序   经纬华夏,寻根明志 许 宏
致读者书

导 言 中国文化的世界性
第一章 中国的地理和人种
第二章 传说时代的地域融合
第三章 中原第一核心区
第四章 南方第二核心区
第五章 沿海第三核心区
第六章 对抗中交汇的华夷关系
第七章 “游牧—农耕”模式两千年
第八章 思想体系的成型和演变
第九章 “修己安人”的理想与挫折
第十章 中古之变(上):财富中心的下移
第十一章 中古之变(下):知识趋向于基层
第十二章 铁骑狂飙之下的世界
第十三章 皇权笼罩的中国
第十四章 “盛世”的阴影
第十五章 从委曲求全到全面抗争
第十六章 重新建设中国

结     语 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
附     录 我的学思历程
余        白

許倬雲《大國霸業的興廢》10週年紀念版

許倬雲《說中國》(插圖版)出版

許倬雲《許倬雲十日談》出版(馮俊文整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