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白云仙院
此时正是修行时!关注白云仙院,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  结婚要找那个可以给自己兜底的人 ·  11 小时前  
槽值  ·  全体广东人的噩梦,快要吃吐了 ·  昨天  
于小戈  ·  全裸被保安驱赶,她彻底疯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白云仙院

内丹修炼功法,是如何成为道家修炼正统的?

白云仙院  · 公众号  ·  · 2025-01-05 07:36

正文



内丹术,概括地说就是道家将人体的某些部位比作炉鼎,以精、气、神为对象,掌握其运行方法,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而长生的方术理论。


一、内丹功的理论



内丹术的特点是,以道家的宇宙论和人体生成论、天人感应原理和阴阳五行学说作支柱;以祖国医学的气血、经络、穴位和腑脏学说为基础;


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十二支等符号来描述修炼过程;


以意守三丹田,通任督二脉、追求人体的和谐有序为入手工夫;通过对人体内精气神的修炼以达到人和宇宙本性的契合,以与道的一体化为最高目的。


内丹术的理论基础是: 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它和整个宇宙的大天地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在未有天地、未有人身之先,整个宇宙处于虚无的状态,这就是所谓“无极而太极”的时刻。


而后在虚无中有一炁产生,称为道炁,亦名先天炁,宇宙开始处于鸿蒙未判、阴阳未分、动静未施的浑沌状态之中,然后虚极静笃,一炁产生,阴阳将判未判,突然先天炁由静生动,阳浮为天,阴沉为地,阴阳交合而生人。


人的生成也和天地的生成一样,父母初交,于恍惚之中,生成一炁,为先天炁,这时母腹之中长成的胎形似人而未具,似有呼吸而未成呼吸,人的神炁未判,称为人道的“第一变”。


而后胎渐长成,神炁已分,心肾渐生,性命将立,到十月期满,脱胎而出,先无炁藏于脐而后天气呼吸于口鼻,先天神藏于心而发为后天神之情欲,称为人道的“第二变”。


人长到十六岁,身心健旺,精、炁、神皆达到全盛时期,是人道的“第三变”。


内丹术将人体的精、炁、神分为先天的元精、元炁、元神和后天的呼吸之气、思虑之神,凡天地未判、人身未生之时的炁属于先天,是真气、元气,写作“炁”。


人出生之后,先天元神退位,后天识神用事,靠呼吸之气维持生命,随着年龄渐长,妄念不停,情欲萌生,男女交感泄有形之精,耗气伤神,遂有疾病缠身,日见衰老而至于死。


内丹家认识到宇宙间万物都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而衰的演化过程,然而他追求长生不死,于是便进行宇宙学时间反演的思考,他们发现宇宙间唯一永恒的东西,就是虚,天地可崩坏,唯虚不会崩坏,因为虚中无物,无质无象,它就是中国哲学抽象出来的最高范畴--道。


从“顺”的方向看宇宙演化规律,是由道生先天一炁,一炁生阴阳,阴阳生天、地、人三才,再衍生出宇宙万物,内丹家认为人道与天地之道相合,他们要从“逆”的方向进行宇宙反演,由后天返回先天的永恒虚无状态,才能与道合真,这便是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仙成神规律。


他们要通过内丹修炼发掘人体潜能,使人的精、气、神凝结为一,变回胎儿的先天状态。


内丹学将这个步骤称作“三关”: 初关(百日关)使人的精和气凝结为炁,使精化尽只剩下炁和神,这是“三归二”的过程;


中关(十月关)使炁炼为神,是“二归一”的过程;


三关(九年关)使神还为虚,达到内丹的最高境界。


在这整个内丹修炼过程中,从人道的“第三变”返到“第二变”,再从“第二变”返回“第一变”,最后从“第一变”返到虚无之体,丹道就修成了。


内丹学突出了从逆的方向返本还元的思想,它的本旨就是要根据这一原理在人体内模拟宇宙反演的过程,使自己的人性与宇宙的自然本性相契合,将性命还归虚无而永恒存在。


二、内丹术的历史



内丹术的概念虽起于隋代,但关于内丹的一些基本思想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为后世内丹术的理论和丹功奠定基础的著作。


老庄学派提出道、气、一、玄、虚、无等范畴和清静无为的思想;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和精、气神的概念;发展出凝神、守一、坐忘、心斋等修持方法,实是对内丹学的开宗立基工作。


东汉早期道家中流传的《太平经》就明确地把人体的精、气、神作为修炼对象,提出“爱气、尊神、重精”的思想。


东汉时为道家内丹术奠基的著作,当推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


《参同契》用《周易》的卦爻来描绘人体真炁周天运行的规律,并提纲挈领地讲述了炁功功法的要领。


《参同契》的炁功极重炼心,要求在入静守一的状态下“温养子珠”,渐通“黄中”,除却阴邪,炼至纯阳,达到返老还童的效果。


《周易参同契》的出世标志着内丹学的正式产生,魏伯阳祖师将人体真炁运行的规律同天地间日月运行、阴阳消长的规律统一起来,又首次把金丹术和炁功纳入一个理论框架之中,这实际上为炁功比附金丹术(外丹)而称为内丹开了先河。


《参同契》的内丹系阴阳双修的人元大丹,为内丹学奠定了一整套理论框架和名词术词,被后世内丹家尊为“万古丹经王”。


魏晋时期成书的《黄庭经》,是道家上清派的早期经典。《黄庭经》中指明了三丹田的部位,论述了它们在真炁运行中的作用,并将元气为“玄丹”,说明该经中包含了早期的内丹功法。


早期的内丹功法,在葛洪祖师的《抱朴子内篇》中亦有记载,这种丹功都是由存思、行气和咽津相结合,以意引元炁在三丹田之间运行,葛洪祖师称之为“真人守身炼形之术”。


隋代道士苏元朗将《龙虎经》、《参同契》、《金碧潜通诀》纂为《龙虎通玄要诀》,以人身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模拟金丹术的炼制过程,套用外丹术语,归神丹于心炼,自此,始有“内丹”之名。


唐末五代,钟吕金丹道产生,这是内丹学逐步完善成熟的时期。


钟吕金丹道以“天仙”为内丹修炼所达到的最高目标,并以人体为炉鼎,以精气为药,以意念为火候,精气神的丹田中凝成不坏的“阳神”,可从顶门上自由出入,飞升天界,从而超脱生死,得道成仙。


钟吕金丹道认为,仙术修炼的特点就是性命双修,以心为性,以气为命,按自然界阴阳相须之理,逆而修之,结丹成道,而传统的道家修炼方术如守一之类,则是详言命而略言性,光讲精气神三者的合一,而不讲主观心性的调理与修炼;至于专重心性的修炼方法,钟吕金丹道也认为它失之偏颇,贬之为最多只能“入定出阴神”的鬼仙之道。


这样,钟吕金丹道就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这种性命双修的内丹之术捧上了“正宗”的宝座。


钟吕金丹道产生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通过张伯端祖师以及全真道等的弘扬,内丹学已在道家各修炼方术中占据统治地位。


从元代开始,无论是江南的正一道,还是后起的各种雷法派,都已纷纷把内丹修炼作为其召神鬼、作法显异的基础,而内丹学也因此逐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道家修炼的三元丹、内丹、还丹,讲的究竟是何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