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娜
来源:
与尔同消万古愁(shovidnana)
我的一位挚友,堪称钻石单身汉,美国顶尖大学博士毕业,500强企业高管,精通英语法语,人长得又帅,182的身高在人群里永远那么挺拔。可是每年生日他都要许同个愿望:祝我能爱上一个人。
其实想要跟他约会的姑娘从北京排到纽约。他也不是什么好人, 深夜寂寞,夜店里带个顺眼的妞回家的事也干过;也曾天雷地火,旅途中陌生国度,对着高山湖泊,那一个灵魂刚好懂得。可是,他悠悠地说,“我好像有亲密关系恐惧症。”
爱情当然是容易的,只要负责心动就好。雪崩般遇见,你会把有关浪漫的电影都往他身上投射一遍,而他,他的存在就足以惊醒你所有的感觉。
难的是,关系的维系。
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追求“爱情”和追求“关系”,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诉求和能力。太漂亮或太优秀的人多半不擅长深度关系。
关系,当然意味着放弃一部分自我,意味着付出和妥协,意味着冲突,以及面对冲突的勇气和化解难题的智慧。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磨合——打碎自我,重塑的,是我们。
健康而深刻的关系,还意味着完全的信任和依恋。意味着你百分百交付出自己,因此也赋予了对方伤害你和羞辱你的权利。
都市精英,最怕的是什么?不是寂寞。寂寞如影随形,他们早已适应。他们最怕的,是失控。
正如《我的前半生里》职场精英唐晶和贺涵,他们亦师亦友亦恋人,携手纵横职场江湖,看起来无比登对,势均力敌。可是,在一起十年,却无法修成正果,下半生陪在身旁的人,并不是当初那个,为什么?
唐晶,初出茅庐被贺涵赏识,他栽培她,欣赏她,她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他最默契的恋人。
贺涵,商界精英,理性而傲娇,自成体系和逻辑。可是他也狡猾,在工作中的不折手段,给了唐晶感情上极大的不安全感。
起初,她是围绕他身旁的一颗行星;后来,她也成为了他,他们有彼此各自运行轨迹。
他们的关系,充满试探、较量、制衡。
所以你会看到——
本来都要一起过夜了,却因为贺涵私自见了一个客户,两个人不欢而散。而唐晶下了车就站在路边,给那个客户打电话。
贺涵求婚,唐晶的第一反应不是甜蜜,而是洞察他背后的动机和逻辑,她不相信贺涵想要和她结婚,仅仅是出于感情,一定有别的原因。
贺涵为了让唐晶相信他是在乎她的,故意放水泄密,而唐晶看到文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顾一切阻止客户跟贺涵签约。事后他们的对白是这样的:
对不起, 我当时只想到时间来不及了。
你完全没有做错,抛开我们之间的人情,为达目的,不问来者。
他们真的在乎,那一个大客户,或者那几百万吗?不,他们只是怕输,怕自己在感情里失控。
唐晶交往新的男生,贺涵一盘鱼子酱拍在那人脸上,却不肯承认自己有多伤心;直到她远走香港,他独自买醉,却始终扬着骄傲的头,不肯说一句,“你留下来”。
多么遗憾,他们并非输给了爱情,而是败给了各自的骄傲、自尊、掌控感;所以一段势均力敌的关系,变成了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死局。
”不敢依赖、不敢袒露脆弱“,成了都市男女流行病。
因为都市冷漠,世道从来艰难,所以他们披上厚重盔甲,将自己修炼成金刚不破之身。
唐晶赢了卡曼的单子,贺涵买来上好金枪鱼为她庆祝,唐晶吃着吃着,眼泪汹涌,仓惶跑出去。她对子君说,“你知道贺涵为什么请我吃这顿饭吗?他想告诉我没事的,我们依然可以一起吃吃喝喝,还是朋友。但我们也只是朋友了。”
我的一个女朋友,有一次坐城际高铁到邻城看望她当时的男友。那天她很点背,在火车站大衣被划破了,还丢了钱包。她哭着打电话给我,说不去了,正在赶回来的路上。“因为我不想因为心情不好而影响他,更不想让她看到我这么狼狈。”
当电视剧还在教育姑娘不要依附男人的时候,我却看到都市里另一番真实景象:她们太过独立,而忘记了柔软和适度依恋。她们早已学会优雅转身,微笑离去,却只把眼泪留给自己。
我的一位20岁小读者问我:月入10万的女孩们,是不是都不屑于恋爱结婚了?
可是我身边那么多漂亮独立又有钱的姑娘,看1000块一小时的心理医生,花几千块去占卜,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心理安慰:他还会回来吗?
她们在人前永远不会失态。她们怕输掉姿态,输掉身价。
因为大家都觉得,这年头,为情所困真的太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