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长,我的安置岗位公示了,我计分第一名,可以第一个选岗,我想选编办,你觉得如何?”
说这话的,是笔者当年服役时候带的一个新兵,今年满16年退役,由政府安排工作。因为服役时候比较努力,再加上自己喜好钻研摄影及新闻写作,所以他多次立功,让他在档案计分中获得了先机,以当地计分第一名的身份参加选岗大会。编办的选择,笔者觉得很不错。
而他发过来的岗位表,笔者发现都是组织部、网信办、医保局等单位,虽然都是工勤岗,但是这些单位无论是名气和实际,都是不错的,绝对质量上乘,足见当地做好安置工作的力度和决心,“大家都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这些岗位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
岗位的数量≥安置人数。
比如今年乌鲁木齐市27家自治区级单位、14家中央驻疆企业提供了71个岗位,供63名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现场选岗。
而之前的报道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比如2021年江苏省全省共筹集安置岗位4300多个,人岗比例约为1:2。2022年太原市为191名退役士兵下达优质岗位313个,人岗比例1:1.6。
可以看出,提供岗位数超过安置人数,为退役士兵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让最后一名也有选择空间,已经成了不少地方安置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做法。这样的做法,在提升安置质量的同时,也给了退役士兵最大的尊重和支持。其价值,不言而喻。
事业编的比重越来越高。
以今年迁西县的安置岗位为例,28个岗位中,21个是事业单位,而且都是全额事业单位。雅安市提供的12个岗位中,也全是军供站、博物馆等事业单位。
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已经越来越成为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的主力军,在机构改革、编制紧缩的情况下,这样的举动和力度,尤为珍贵,甚至很多战友都以事业编的比例和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安置重视程度的标准。
这样的评价标准,自然还不是很全面,但是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也已经成为了共识。即使提供的是企业,也主要以国企、央企为主,绝不会出现以往上岗又下岗的局面。说现在的安置质量提升,不为过。说岗位的含金量越来越足,相信大家也没异议。
计分选岗依然是主要安置方式。
这一点,其实不用再举例子,无论是档案积分结果的公示,还是选岗顺序的公布,都能看出你的档案计分是你选岗顺序的唯一依据。分高,自然先选,分低只能后选。
之前有一些战友建议,说是退役士兵安置的时候,也能引入各类考试,像
军转干部安置那样更好。但是随着新的计分标准的公布,以及安置条例的实施,恐怕这样的建议暂时无法实现。
但是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公开招聘,面向退役士兵招聘管理岗、专技岗人员。这个时候,就有考试了,档案计分就不是唯一依据了。由于这样的情况相对比较少,仅仅是档案计分、积分选岗的一种补充,所以对于档案计分工作还是要重视。不仅仅要多做贡献让自己的档案计分项多一点,也要把有关的材料找齐找全,全包一分不少、一分不落。
服役表现依然是硬通货。
档案量化计分的公示中,大家会发现高分和低分之间的差距往往都很大。比如金川区的第一名109.3分,而最后一名竟然是-0.5。邵阳县的第一名是84.7,最后一名是37.5。
分析分差产生的原因,除了服役时间的差别外,更多的是在艰苦地区服役,重要岗位工作,立功受奖等环节拉开了差距。所以,要想在积分选岗中占得先机,大家就需要几个提分项,可以给自己加分的内容。而这些加分项,不仅仅会给你带来加分,还可能在计分相同时左右你的顺位。而这样的情况,其实更是服役表现和安置待遇挂钩的体现,我们既要看得懂,也需要有所行动。
基层的岗位依然是主力。
对于退役士兵安置来说,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大部分都是基层工作岗位。这一点,我们还是要有正确的认识。
一方面机关已经没有工勤岗了,所以接收安置的退役士兵也只能到基层单位工作。想到机关,确实没岗位;另一方面,这也是单位的工作需要。目前基层也的确需要人,迫切性和重要性肯定比机关高。
所以无论接收安置的单位叫啥,我们都应该做好从基层岗位干起的准备。而这一点,我们在选择单位时也要考虑进去,不然真的把你安排到远离城区的乡镇、所站上班,恐怕会打乱你的计划。
不减分是底线。看岗位公示,我们往往关注的是高分前几名,其实后几名分数较低的战友也需要关注。比如通道县2024年安排工作退役军士服现役表现量化最后一名得分为35,新邵县2024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量化评分最后一名是37.5,厦门市2024年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量化计分最后一名是33.1分,歙县2024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量化评35.15……
计分低,意味着选岗顺序靠后,哪怕也有多个选项,但是可选的范围还是比较窄。而之所以这些战友的计分低,两个原因:服役时贡献少,荣誉低,没得计分自然分低;有一些减分项,让本来就不高的分数再减点,分数肯定高不起来。
所以我们看公告既要知道人家为啥分高,也需要知道为啥自己分低。而对于那些还未退役的战友,也需要从这高高低低的分数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多加分,少减分,尽量让选岗顺序靠前。不减分,是你参加积分选岗的底线和保证。
要关注“备注”。
几乎每个地方的岗位公示表中,都有备注一栏。有的备注是空的,有的备注却是有内容的。而备注的内容,有的是企业单位的性质,比如央企,全额事业单位等。有的是对于人员的要求,比如专业、政治面貌。有的注明的是工作地点,比如乡镇,机务段等。也有的说的是薪酬待遇,每月的工资等。
所以战友们在看公告中,可别把备注栏给忘了。有的时候,它却是你做出选择的最直接的因素,也会是确定你选择资格的依据。
提前选聘,不可忽视。
这是公告之外的信息,也是单独组织的安置工作。所以有些战友明明具备安置资格,却在公告中找不到名字,或许人家是参加提前选聘了。这种方式,是积分选岗的补充,通过提前选聘确定岗位的退役士兵,直接聘用到事业单位的管理和专技岗位。
这样的选聘,自然和普通的安置有所不同。比如上海市部分事业单位专项招聘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公告中就明确,专项招聘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采取先笔试后选岗、面试的方式进行。
随着安置条例的实施,这种提前选聘直通管理岗、专技岗的安置方式会越来越多,给退役士兵的安置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平台。只不过,我们要注意相关条件,除了安置资格外,还有学历、户籍等要求。
一城一策,一地一规。
虽然都是安置,都是岗位公示,你会发现各地在公示表的设置,岗位的统筹,岗位数量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其实一直有人建议应该统一,但是确实统一不了。因地制宜,也是工作所需,保护的是安置地、安置单位和退役士兵三方的利益。这也就需要你在选择安置地的时候,多了解多分析,找到最适合你的地方和规定。
安置结果公布了,其实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未来的工作,将是怎么报到,如何开展工作的事情了。希望公告中的内容和要说的话,你能读懂,更能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