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ley 作品)
妈妈们总喜欢把宝宝开口说话,当作是他成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要是宝宝能早点开口叫那一声“妈妈”,别提多有面儿了。但很多妈妈会忘记一点,宝宝“说”的能力,其实和他“听”的发展息息相关。
没有“听”的积累,哪来词儿往外蹦呢?所以在宝宝成长的各个阶段,妈妈们千万别冷落了孩子听力的发展。
当宝宝还蜷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了。但宝宝什么时候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多大才能咿咿呀呀地回应妈妈呢?这就要靠宝宝后天的努力啦。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宝宝在不同月龄的听力发展吧。
宝宝出生时,听觉已经发育成熟。1个月时,他就能识别一些声音。比如他最喜欢妈妈的声音,以及音调比较高的女性声音。当你跟他说话时,他会扭头看向你。如果忽然听到很响的声音,他还会被吓哭。
2-3个月,当你说话时,宝宝会对着你笑,还会叽叽咕咕发出一些“啊~哦~”的元音。偶尔你说话的时候,宝宝会没什么反应。但这不一定是他的听力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你的声音对他来说太过熟悉,所以被不小心“屏蔽”了。
4-7个月,宝宝听到声音时,会寻找声音的来源;能根据你的声调,分辨你是开心还是生气。当你说话时,他会专注地看着你的嘴,试图模仿你说话的声音,开始牙牙学语。可能还会发出m,b这样的辅音。
你家宝宝听力能力与同龄宝宝相比落后了?不要着急,宝宝有自己的发育步调,不一定都照着育儿书来。不过想让宝宝听觉更灵敏些,妈妈们还是有许多事情可以做呢。
(1) 保护是基础。宝宝的耳朵毕竟还很脆弱、敏感,要避免小耳朵受到伤害。你可以做这些事来保护宝宝的听觉。
不要让宝宝长时间暴露在噪音下,比如很响的音乐,否则听力会受损。如何确保音量合适呢?你可以观察宝宝是否有不适的反应,比如哭闹。另外,如果在这个音量下能轻松地交谈,不必扯着嗓子喊,说明这个音量是相对安全的。
呵护耳部健康。若耳道经常感染发炎,如患中耳炎,听力可能会受损哦。
对小宝宝来说,感冒、平躺着喝奶都很容易引发中耳炎。所以妈妈们要注意增强宝宝的抵抗力,避免感冒。同时尽可能母乳喂养,或采用半竖起的姿势给宝宝喂奶。
中耳炎常常会造成疼痛,所以宝宝可能会扯着自己的耳朵哭闹(尤其在吃奶的时候)。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或是发现宝宝的耳朵有任何异样,一定要赶紧看医生。
(2)助力是关键。除了保护好宝宝的听力,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制造机会,让他多接触各种不同的声音,以促进大脑发育和语言学习。
多放音乐(注意控制音量)。播放的种类可以多元化,不限于童谣类音乐。你喜欢的音乐也可以放给宝宝听,说不定他的品味和妈妈很像呢。
你还可以借助一些器具逗宝宝玩,如摇铃、拨浪鼓、音乐盒。等宝宝大一点,也可以引入安全的音乐玩具,比如玩具鼓、玩具琴,既能给宝宝磨耳朵,又能提升运动技能。
多聆听生活中的声音。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外出时,当宝宝听到一个声音时,向他解释那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比如洗澡时水流的哗哗声、手机的铃铃声、翻书时纸张的唰唰声、时钟的滴答声,又或是楼下小猫的喵呜声。
新生儿在离开医院前都会做听力筛查。虽然大多数宝宝的听力不会有问题,但感冒、耳朵感染、听到巨响等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听力。
所以妈妈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多留意观察。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说明他的听力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尽早就医。
宝宝1个月大还不能对大声的刺激做出反应,3-4个月还不能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
叫宝宝的时候,他总是没有反应。正常的宝宝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你可以尝试在宝宝背后拍手,看他是否会转身。如果不会,而且宝宝似乎从没有对任何声音有过回应,请尽快就医。
7个月大时,宝宝仍没有开始牙牙学语,或者尝试模仿任何声音。问题可不一定出在语言能力上,也有可能是听力障碍哦。
有些听力部分受损的宝宝仍然会被巨响吓到,或转头寻找声源,甚至对你的声音有回应,但却很难模仿讲话。
宝宝拥有了灵敏的听力,将来才能在语言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更加顺风顺水。看了这篇文章,妈妈们是否对如何提高宝宝的听力有所收获呢?
避开那些会伤到小耳朵的“坑”,同时创造机会,让宝宝多多聆听不同的声音。拥有一双能为成长助力,为语言加分的“慧耳”,便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