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郭施亮
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2013年度搜狐最佳行业自媒体人。香港大公财经特约评论员、每经智库专栏作家,并多次受邀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撰写多篇学术文章。其作品刊登于香港文汇报、新华社《瞭望》、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数十家权威报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郭施亮

假如工业富联提前开板,对A股市场未必是坏事

郭施亮  · 公众号  ·  · 2018-06-13 07: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面蓝字 “郭施亮” 轻松关注  公众号 guoshiliangbo



截至 6 12 日,工业富联位居沪深两市总市值第 11 名。与此同时,工业富联已较 13.77 元发行价上涨 74% 左右。但是,从最新工业富联的市场数据分析,动态估值已经达到 44.52 倍,静态估值达到 29.78 倍。如果站在代工厂的角度评判,工业富联近 30 PE 44 倍以上动态 PE ,恐怕已经不那么便宜。


或许,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工业富联的发行市盈率已经略显偏高,而后经过二级市场的炒作之后,其估值优势并不明显。当然,这是从代工厂的估值定位进行分析。不过,对于工业富联而言,在其上市之际,却不断强调自身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定位、并通过更改上市公司名称来强化这一种市场意识。


确实,对于资本而言,往往热衷于追逐热点,追逐新鲜概念。在实际情况下,以代工厂定位以及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作为定位,往往会产生出不一定的估值定位效果。然而,从近期工业富联的市场表现来看,似乎市场并不是过于看中工业富联的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制造的市场定位,而从 6 12 日工业富联的成交金额来看,就达到了 3.48 亿元,换手率高达 1.3% 。然而,就在前一个交易日,工业富联的成交金额仅有 4214 万元,换手率仅有 0.17% 。至于上市首日,工业富联的成交金额也仅有 3303 万元,所对应的换手率仅有 0.15% 。由此可见,从最近几个交易日的成交金额以及换手率变化来看,工业富联的市场认可度并不会特别高,而成交金额以及换手率的快速增加,或多或少说明了市场的分歧情况也在显著加大。


对于最近一段时期的新股表现,平均开板速度并不会很快,而工业富联的成交金额以及换手率的快速增加,这可能预示着工业富联存在提前打开涨停板的风险。然而,如果工业富联在未来一至两个交易日内发生开板的情况,或许也是近期新股开板速度较快的上市公司之一。受此影响,对于市场追捧独角兽的热情,也会骤然降温。


实际上,与工业富联相比,药明康德作为 A 股市场首家独角兽上市公司,其市场表现显得相对幸运一些。具体而言,药明康德从 21.6 元发行价格大幅上涨至最高的 138.87 元,累计涨幅非常巨大,并由此激发了市场对独角兽上市公司的追捧热情。或许,受益于独角兽首家上市公司的影响,也或许是药明康德的特殊行业定位,并有着医药界华为的称号,由此促使药明康德股价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但是,从最近几个交易日的市场表现来看,药明康德已自最高位调整超过 20% 的空间,加上工业富联提前开板预期的升温,实际上市场对独角兽的追捧热情也在逐渐下滑。


最近一段时期,独角兽企业的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加上独角兽基金的加快发行,实际上也印证了今年属于独角兽的黄金发展期。但是,对于 A 股独角兽企业而言,一方面在于自身估值与市值溢价较高,中长期价值投资的吸引力不高;另一方面则在于独角兽发行上市的频率太快,而 IPO 加快扩容,反而增加了市场的包袱压力,但在新股不败神话持续演绎的背景下,独角兽发行的步伐却不减反增。


IPO 高速发行的状态下,尤其是独角兽 IPO 的加快推进,反而会加快独角兽估值与市值泡沫的挤压。不过,退一步来说,假如工业富联提前开板,并打破了市场的良好预期,这反而并非坏事。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目前独角兽吸金效应明显,而随着独角兽 IPO 的加快发行,反而加快对多数上市公司股票存量流动性的分流压力;另一方面则在于独角兽估值与市值溢价有望逐渐降低,而一旦独角兽的炒新力度以及市场关注度骤减,那么将会影响到独角兽的发行上市热情,若独角兽开板速度加快,反而降低独角兽对市场的吸金效应,间接给了 A 股市场一个喘息的机会。


由此可见,对于独角兽上市公司的估值以及市值溢价的变化情况,就颇显关键。至于独角兽巨无霸工业富联会否提前开板,无疑直接影响到市场对独角兽企业的追捧热情,而独角兽赚钱效应下降、估值与市值溢价骤减,反而打击独角兽发行上市的热情,间接缓解 A 股高速 IPO 的发行节奏,这对于 A 股市场而言,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