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近的网略热词,莫过于
“蓝瘦香菇”
了,
但你知道吗?有人在紫金港校区发现了
“蓝瘦香菇”
的近亲哦~
(⊙▽⊙小编你说什么???)
原来,用好奇、智趣的眼光搜索校园,第二季‘文化校园行’的搜寻目标就是蘑菇~
10月14日下午,在留着蘑菇发型的蘑菇老师
林文飞
的带领下,10位采蘑菇的小伙伴在校园紫金港校区西南角的树林和草丛间对蘑菇展开了“大搜寻”……
(花脸香蘑)
(中华鬼笔)
(白刺马勃)
蘑菇普遍喜阴喜潮,6—10月是“盛放”期,我们算是踩了个当季的尾巴。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家发现了花脸香蘑、粉褶菌、革菌、黑木耳、鬼笔、墨汁鬼伞、毛头鬼伞、马勃、牛肝菌,它们有的长得很艳丽,有的头顶上有毒,有的据说很美味,还有网红“蓝瘦香菇”的近亲。
(“蓝瘦香菇”)
(暗蓝粉褶菌)
有小伙伴曾在新西兰的路边拍到过一朵
“蓝瘦香菇”
,林老师一看,哦,它的学名是
暗蓝粉褶菌
。照片上“蓝瘦”的模样,是因为它马上就要枯萎了,所以说它“难受想哭”还挺有科学道理。暗蓝粉褶菌盛放的时候,像一把打开的雨伞,非常饱满,并不瘦。它们在国外有,在中国的云南、浙江、广西、香港等地也都有发现。
除了蓝色,粉褶菌还有粉色、紫色、橘色、红色等各种鲜艳的颜色。在这次搜寻中,我们找到了“蓝瘦香菇”的近亲——
褐盖粉褶菌
。
(褐盖粉褶菌)
林老师说,中国目前已知的各类大型真菌估计有3800种以上,在他实验室里,搜集其中1000多种的标本。
而单单紫金港校园,林老师就陆陆续续发现了
100多
种
。
蘑菇(大型真菌)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灵,因为有很多不可测因素,所以遇到它们,特别是有预见性地“约会”需要一些水平(缘分)。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它或许就不在那儿。
(鸡枞菌)
(酸味粘盖牛肝菌)
有些蘑菇需要与其他生物共生,于是就为寻找提供了极大方便。
比如,鸡枞菌就需要与白蚁穴共生,牛肝菌需要与一些特殊树种共生。林老师说,紫金港校区有两块“宝地”,他在那儿发现过不少鸡枞菌。
这可是云南著名的山珍哪,很珍贵,而林老师一次采过好多,还略带炫耀地说,吃都吃不完……
作为一个骨灰级的找菇选手,认得鸡枞菌还属于入门项目。如果菌菇化成“灰”了你都认识,那就厉害了。
(毛头鬼伞)
(墨汁鬼伞)
在一处草地,我们发现了一种
毛头鬼伞——我们餐桌上鸡腿菇的野生品种
。它们有的像刚刚突出地面一个小鹌鹑蛋,有的正打开一把小伞,有的则像墨汁一样干瘪墨黑了。林老师说,这是菌菇不同生命阶段的形态。干瘪变黑是表示接近生命的周期,再晚一点,可能已经化成汁液,很难辨认出它曾经在这里生长过了。整个过程大概发生在7—8小时内。
寻菇路上,我们在一些枯死的树干上发现了不同品种的木腐菌,比如革菌。哪里有枯枝,哪里就有它们。
(金丝韧革菌)
(白侧耳)
木腐菌和许多真菌被视为森林的清洁工,它们能使枯枝、落叶分解,分解的产物归还给大自然,参与物质循环,促使森林树木天然的新陈代谢,维持生态平衡。如果没有真菌的存在,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就会永远堆积在地球上。
被称为科学界的“蘑菇代言人”的Paul Stamets,曾发表题为《蘑菇拯救世界的6种方法》的TED演讲,他希望利用真菌来恢复生态:选择适当的真菌加入土壤中以增加土地的生产力,清除污染物,加强碳封存能力,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程度;除了净化土壤,特定真菌还可以通过分泌能够分解油污等污染物的酶,来实现水体净化。
大家熟知的冬虫夏草,其实是蘑菇界的“摄魂怪”:当虫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体上,吸收虫体营养,长出了虫草子实体。
林老师实验室的玻璃瓶子里,有一只马蜂悬浮在酒精中,它的肚皮上,长出了一条长长的歪歪扭扭的虫草。
怎样成为一个靠谱的野外寻菇高手呢?装备还是很重要的。这里放送一份清单:篮子、记录表、塑料密封袋、纸巾、剪刀、木棒、相机,还有一个GPS定位器。其中,木棒是用来打草惊蛇的。
找到蘑菇后,怎么给它拍一张合格的定妆照?这也是很有讲究的。拍定妆照的时候尽量从下往上拍,为的是能拍出菌褶的细节和形态,它们是辨认菌类品种的重要特征,有可能的时候可以尽量深入地下地挖出一朵蘑菇,把它倒过来,和另一朵还长在地里的蘑菇并排放在一起,拍一个合照。
记住一点,任何一种菌菇,手碰碰是不会中毒的。但绝对不能随意食用。比如,黑木耳算好吃的吧,但新鲜的黑木耳是不能吃的,只有在鲜品晒干再泡发后才可以食用,否则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热门问题:
香菇好不好吃,有没有毒,有没有判断标准?
蘑菇种类繁多,目前还没有一种直接通用的办法来判断是否有毒。不过,
如果一个蘑菇既有菌盖,菌环和菌托,三者齐备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判断是一种毒菇
。
但是说“越鲜艳就毒性越大”的说法是不靠谱的。
比如有一种白色的致命鹅膏,很素颜,但是毒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