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美国华盛顿州中部的雷尼尔国家公园,建立于1899年,是美国第五个国家公园,面积954平方公里。
雷尼尔山在太平洋海岸拔地而起,从丘陵低山的海拔400多米一跃而升至4392米,相对高差近4000米。从太平洋吹来的暖湿东风顺坡而上,在这儿形成暴雪中心,毎年冬季该区域都被大雪覆盖,冰川发育成熟,几十条冰河从山顶流淌而下,冰舌深入林区,成为美国单体山冰河最大的雪山。
雷尼尔山是年轻的火山,为火山不断喷发形成层状火山岩,火山灰为半山和山麓沉淀了大量的肥沃土壤,半山地带,亚高山草甸和针叶林相伴而生,将雪山装扮得十分妩媚动人。山麓则是原始森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
冰雪融化之雪水顺山谷而下,由于地势高差很大,形成众多的瀑布,汇入山麓的湖泊,使雪山在湖中的倒影,更加婀娜多姿,婷婷玉立。
雪山之冰冷刚硬被山林和湖泊化解为柔和之美,风情万种。我想,这便是雷尼尔山的迷人之处,让人久久留连。
从太平洋上回眸而望时,你会惊奇于雷尼尔山的雄伟,它似乎就立于大洋之岸边,用它伟岸的身躯守护着大洋彼岸,高高的火山锥挺入云端,众多冰河清晰可见,似从九天而下,怪不得国家公园的先驱约翰.穆尔John.Muir对其壮丽的风光赞不绝口。其实,这回眸一眼,你会发现,雷尼尔山的神性光芒四射。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缈小的,我们要敬畏大自然,不要试图更多地改变它,但又要永续利用它,这便是国家公园的本质。
我们有时把国家公园弄得玄之又玄,浙渐远离其本质,带来了很多误解。
我们看到,雷尼尔山的游客中心与停车场选址在海拔1600米的半山,旁边是一个不小的
宾馆
,大量的
停车场
就在这里,显然,国家公园要利用才有价值,主要是如何做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我们国内目前谈国家公园开发而色变,我们已走入误区。
游客中心
主要功能一是问讯,索取资料;二是供游客休息;三是做好解说和科普,并有很多互动体验式科普。既是游客中心,游客在此对游览线路、景点景观等已知晓,所以游览线路沿途几乎没有景点解说牌,主要是路口指示牌,指示牌很小,清晰即可,不能喧宾夺主。检验一下国内的标准,让我们脸红,主要还是源于对自然的不尊重。
要是在国内,游客中心和停车场一定会搬到山下,统一管起来,用所谓的环保观光车换乘,这样就可以提高门票价格和增加观光车收费。我所看到的却是,游客在半山停车后,国家公园配置了不少的
露营地
和
野餐区
,被原始森林围合,门票价格很低,他们的思维是,自然遗产是应该让人类共享的,让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