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开发与实例》(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由韩锋担任责任主编负责全书统筹,多位资深技术专家参与了编写工作。姚前副司长为此书作序。
序言
《区块链开发与实例》一书既将付梓,亓兵邀请我作序。恰好我也在学习和研究区块链,算是同道中人。出于对该技术在未来金融领域应用的期待,我想可以说几句。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初步完成其阶段性使命:连接人和信息。当下既便是个人直播这样的高消耗、低效用场景也能获得充分支撑,足以说明互联网能量之巨大。
但因为电子数据易删、易改、易复制等特性,现有网络安全技术难以保障互联网上高价值数据的高效安全、广泛有序流转,因此互联网上的价值交换依然依赖于金融专网完成最终的价值转移。此外,因为数据主权的原因,数据仍以国家或者机构为界,形成数据孤岛,数据之间难以形成协同效应。
区块链技术创造了一种新的范式,连接金融服务所涉及的各参与方,能够打破数据孤岛,提高数据安全性,增强风险控制能力,降低交易成本,这也是区块链技术备受关注的原因所在。
可以说区块链承载了太多的理想,获得了资本和产业的热捧。种种溢美之词掩盖了该技术在比特币之外尚无重大应用支撑的尴尬。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更应该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并探索解决区块链技术的不足之处,比如如何满足高并发量的场景需求,如何解决区块链上的数据隐私问题,如何将智能合约与现行法规相结合,如何设计适合区块链的管理机制,等等。
中国是互联网大国,无疑也是数据大国,但这更多的是就数量而不是质量来说的。怎样在数量优势上提升品质,把数据资源转化为社会资产,从中产生信用并为实体经济服务,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的难题和挑战。
赫尔南多.德.索托曾这样描绘资本的创造过程:“恰恰是正规的所有权制度提供了使我们可以把资产体现为活跃的资本所需的过程、形式和法律。……把资产加工成资本所采用的方法是,仔细描述资产在经济和社会中最有利用价值的方面,使它们在记录系统中得到确认(就像手写账本中的插页或者计算机磁盘上的标签),然后极富成效地对其进行组织,并收录在所有权凭证中。”
区块链作为一项可信技术,由多方认可、多方背书,可以为现有金融机构未能触及的底层实体“录制”信用,增进相互协作,降低交易成本,这对于信用和贷款资源一直不能很好渗透到中小企业及边缘群体而言,有可能创造一个全新局面,而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意义非同一般。
事实证明,一个相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也完全有可能利用金融科技弯道超车,产生更便利、成本更低的信用和价值转移系统,比如肯尼亚的M-Pesa。中国是一个大国,更有责任和义务为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创新贡献。
区块链技术是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遇,业界、学界尽可商榷。而大浪淘沙,纷纷涌入的企业能否最终觅得真经,亦需经受考验。但本书主编和作者为推广普及技术所做的努力,应该肯定。
目前大部分关于区块链方面的书籍,都在阐述区块链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真正刨析区块链技术的书籍并不多见。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对真正的技术爱好者有所助益。
是为序。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
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