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修行
道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此时正是修行时,关注云修行,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云修行

中医:一个令人聪明的千古名方,让记忆力越来越好!

云修行  · 公众号  · 健康 中医  · 2024-06-25 07: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量的爆发,好记性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优势,无论是学生,还是脑力、体力劳动者,或者是年龄的大老人都希望有个好记性,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专门提高记忆力的千古名方。


古往今来,学习和读书一直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一方面是为了充实自己,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明白事理,最后就是读书求取功名。


无论是在古代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还是在现代参加各种考试,或者是工作时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如果有一个好记性会使很多事情变得更容易做。


由于记忆力差,你可能要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假如有一个奇妙的方剂,在服用之后,可以让人的记忆力变好,这或许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吧。


不过在众多的中医方剂里面,这样的妙方还真的存在。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名叫做孙一奎的医家,他著作的《赤水玄珠》里面收录一个方剂,名为“读书丸”。



2


这个药方的命名也真是直接,就是直截了当的告诉你,这个药方就是专门为读书人所准备的。


那么,这样奇妙的方剂,里面都有哪些中药呢?这个方剂的组成其实也不复杂,里面的中药材总共七味:石菖蒲、远志、菟丝子各一两,地骨皮二两、生地黄、五味子、川芎各一两。


功效: 具有醒神开窍、滋阴补肾的作用。


就这么几味中药,就可以让人“聪明”起来吗?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中药是如何做到的吧。


首先是石菖蒲,这味中药可以说是很多医家的钟爱,不仅是中医医家喜欢,就连很多的文人墨客也是情有独钟。


在中医里面,一般用根茎入药,不过文人墨客看重的更是石菖蒲的气节,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将石菖蒲摆在书案上,顿时就多了几分雅致,而医家更看重的是它的药用价值。


石菖蒲辛苦性温,归入心经和胃经,具有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的作用,常用于痰蒙清窍、神志昏迷等病症的改善。


这味中药同时还具有芳香的气味,可以将孔窍疏通,是特别好的提神之物,我们之所已会感觉头昏脑胀,其中一点就是痰浊将孔窍蒙蔽所致。


而心主神志,石菖蒲可以深入心窍,将诸多的病症改善,摆脱混沌的状态,人一旦清醒了,自然记忆力也就会得到提升。


关于石菖蒲的作用,其实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有很详细的概述,认为石菖蒲可以“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长期的服用,可以轻身延年,不迷惑,这样看来石菖蒲可以说是读书人的“神药”。


方剂里面的远志,同样也是祛痰益智的妙药,这味中药经常和石菖蒲搭配使用,特别是在一些益智的药方里面,经常会看见。


另外,远志就如同它的名称一样,想要实现远大的志向,首先需要安神定志,这也是远志的另一个作用,可以让心神安定下来,这样也将有助于改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病症。



3


生地黄和菟丝子是补肾的常用中药,不过为什么会在这一药方里面增加补肾中药呢?


这也可以看出医家孙一奎的用药精妙,对于读书人来说,对身体的气血会很容易造成较大的耗损,所以滋阴也很重要。


当身体里面的阴液存在不足,就会很容易产生内热,清热这件事情,生地黄也是很在行的。


除了这两味中药材之外,地骨皮同样具有滋阴的能力,地骨皮是什么?它是枸杞的干燥根皮,专门清泄身体里面的虚热。


人们遇到一些事儿了,常常会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儿,五种味道综合在一起究竟是什么味道?尝尝五味子或许能知道。


在中药里,要说五味俱全的药材是哪一个,恐怕只有五味子,不过五味子的酸味比较突出,酸味具有收引的特性,可以将药性给守住,不让其流失,同时这味中药也是一味很好的补益药,用在这个方剂里面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


最后的这味中药材就比较特殊了,川芎善于奔走,属于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药,之所以会在这一方剂里面加入川芎,是因为这味中药可以上行头目,将身体里面的气血引入头面,一方面将有助于头部气血的滋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瘀滞化解,让头面孔窍更加清利。


这就是明代名医孙一奎的读书丸,虽然药方组成看似简单,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灵丹妙药”,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心肾两亏的人,或者是最近一段时间劳伤心肾的人,都可以使用这一妙方来改善和调理。


2024甲辰年,十二生肖运势详解!快来看看你龙年的运势如何!

中医:夏季湿疹老反复?警惕湿热之邪作祟,自测加排湿,一招搞定!

中医:痰湿,都是喂出来的,学会这两招,把痰湿刮下来!

中医:记牢这些药性口诀,你也能当一个好医生!

《黄帝内经》:一切疾病,都是源于这四个字!

“气血不足”的人先忌口,中医给了四个饮食提醒!

中医教您八招,保持身体阴阳平衡,提高身体免疫力!

中医:浅谈人体脏腑、经络的气化作用!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大智慧:七情与健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