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冲锋号
传递军营资讯,提供原创评论,展现军人风采,缔造属于军人、军属、军迷及关心关爱国防建设者的精神家园!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冲锋号

双军恋人,拒绝当柠檬精!

冲锋号  · 公众号  · 军事  · 2019-06-09 11:22

正文


作者:“老槐树”工作室&阿伦

图片:系文中主人翁提供

谁都希望有一场甜甜的恋爱,可以彼此依靠,相濡以沫,常伴身旁。但这对于双军恋来说,太难了……有多少对双军恋人,在羡慕着别人的同时,默默充当着“ 柠檬精 ”的身份。

难道甜甜的军恋,就这么难吗?

1

排长小卿第一次见到小周,是在新兵团的一次篝火晚会上。那天,三个单位的两千多号人,围坐在特意架设的巨型篝火旁,你拥簇着我,我靠近着你,一边看着人群中央的节目,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自己的过往。小卿一贯不太喜欢这样的场合,没多会儿就走了神,东张西望起来。倒是一眼就瞥见了坐在对面、同样挂着中尉军衔的小周,巧的是,这时候的小周也在四处张望着,两个年轻人的目光,在不经意间发生了交汇。帅气的脸庞、坚毅的目光、矫健的身形,在对视的那一刻,小卿竟有片刻失神,随即发现自己有些失态,脸红地立马扭头看向了别处。

偏偏中场游戏的时候,两个人被主持人随机点了上来表演节目,美其名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从来当众没表演过节目的小卿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小周到底是男生,放得开些,拿过话筒,表示“愿为女士分忧”,随即清了清嗓子,开始唱起了苏打绿的《小情歌》。当唱到“你知道,就算整座城市被大雨颠倒,我会给你怀抱。”的时候,小周意味深长地看了小卿一眼,台下的小伙子们在几个老兵的带领下起了哄:“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当小卿看到自己带的那群小姑娘也在一边笑一边喊的时候,羞得脸红到了脖子根,一溜烟跑下了台。

以后再也不想遇到这个冤家了,小卿一边跑着,一边思绪翻涌着。那时候,她大概还想不到,两年之后,自己会成为那个对着小周说“我愿意”的姑娘。

2

几天后的中午,小卿到营区的超市买东西,准备回去的时候,天色突然暗了下来,没多会儿就下起了大雨。小卿站在门口,看着许久不见小的雨势发起了愁。

不是冤家不聚首,偏偏这个时候,小周撑着雨伞从超市门口路过。看到踟蹰不前的小卿,小周径直走过来,一本正经地说:“这位女同志,你看雨下这么大,你也没带个伞,我就勉为其难送你回去吧!”说罢,不由小卿拒绝,便提溜起了她放在地上的购物袋,作势要走。

小卿有些无奈,但和大雨比起来,这个“冤家”的坏笑看起来也没那么讨厌,便赶紧躲进了小周的伞里。

“女同志,我叫周XX,我看咱俩挺有缘的,能不能加你的微信呢?”把小卿送回新兵连队前,还是那副一本正经、义正词严的摸样,小周要到了小卿的微信。

回去之后,小卿对这个叫小周的中尉好奇不已,几经打听,方才知道,小周是驻地另外一个旅队的一名副连长,被选派到新兵连带新兵,和自己竟然还是同乡。

不得不说缘分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周XX”,一边念叨着小周的本名,一边想着自己和他的几次见面,小卿对这个仅仅有过有几面之缘的同乡人,产生了一份好感。

不知道是不是心有灵犀,就在这个时候,小周发来了第一条微信信息:“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我是周XX,叫我小周就行。”

“哈哈,你真逗。”小卿随即回复了过去。 就这样,同是来自海边的他们,在徐州这座异乡的城市里,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3

可军人的爱情,向来不容易。即便同处一个新兵团,紧张紧凑的新兵工作,让小卿与小周每天能够见面的时间屈指可数。新兵连的三个月里,两个人的见面,更多的是在饭后的“老槐树”,匆匆忙忙地互诉几番衷肠,大部分时间里,手机成为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感情纽带。

饶是如此,两个人的感情依旧迅速升温,尽管聚少离多,可毕竟还在一个营区,爱情的树至少还有一片扎根的土壤。大概正是因为时间短暂,所以感情才会愈发弥足珍贵;大概正是你因为过程艰辛,所以果实才会格外香甜可口。

只是幸福的时光似乎永远难以长久,三个月的新兵连时光,很快走到了尾声。新兵连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冬天。南北交界处的徐州,甚至连冬天都是“混合型”的——南方的湿混合北方的冷。解散那天,恰好是小周和小卿的恋爱百天纪念日,在营门口依依惜别之后,望着登上东风大卡的小周,小卿知道,自己的这段感情,正如徐州的天气一般,凛冬将至。

没了新兵连的“庇护”,两个年轻人的见面频率由每天一次,变成了一个月一次。尽管还在一座城市里,可是两个旅队,两座营区,不过50公里的直线距离和两身军装,却仿佛成为了横亘在爱情面前,不可跨越的鸿沟。

工作的重压与距离的阻隔,让“早安”、“午安”、“晚安”这三个词,成为了两个人的对话框里,最常见的词汇。

这样如同候鸟迁徙般的生活,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终于,在19年元旦前的一个夜晚,小卿说过晚安之后,迟疑地对小周发了一句:“要不,我们分开一段时间吧。”

半晌,小周发来一句:“我们结婚吧。”随即发来一张图片,那是他用子弹弹壳磨成的一枚戒指。

4

军人的浪漫往往就是这么简单朴素,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和一张图片,戳中了小卿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也不知是不是上天知道他俩爱情的不容易,这年春节,两个人都休了假。回到老家的海边小城,见过双方父母以及一个简单的订婚仪式之后,两个人立马开始筹备婚事。

没有要求多少彩礼,也没有要求买车买房,正月初八,在小城的民政局,小周和小卿领证了。假期匆匆而逝,回到徐州的夫妻俩,开始憧憬起美好的婚后生活。

可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同处老野基层连队的两个人,因为级别都还是副连级,达不到分配公寓房的最低标准,又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无力在徐州当地购买商品房,于是,即便两个人已经成为结发夫妻,即便两个人都符合周末轮休的条件,但事实情况是,婚后的两个人,即便是有了难得的节假日相聚机会,却也只能在营区的环山道上走了一圈又一圈,然后晚上在招待所应付一晚,碰上一起外出,也只能是在早已熟悉到有些有几分无趣的徐州街头漫无目的的逛着。

双军人家庭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家属来队住公寓房”这件事在他们身上行不通,野战部队基层的工作特点,又决定了两个人想要休假,也很难“同频共振”。

从恋人变成家人,本以为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可在冷冷清清的招待所里,又哪里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百般无奈之下,小周和小卿只能一边拼命工作,期盼能够早日晋升到正连职,分到单位的公寓房,一边努力存钱,期盼着能够攒下在徐州买一套房的首付款。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那天晚上,小周在微信里这样说道。

5

工作之余,小卿也会关注关注网上的公众号,一天晚上,在常看的微信公众号上,她看到了这样一篇头条 《双军人异地调动,来了!》

“符合条件的双军人家庭,一方可以调动到配偶所在单位”、“已在全军范围内部分单位进行试点。”就如同标题里那个感叹号一样,小卿是带着激动的心情看完这篇推送的。

带着一丝迫不及待,她立马拨通了在人力资源科工作的好友小吴干事的电话:“小吴,那个双军人调动政策,咱们这边有通知吗?”

工作了一天,本来已经快睡了的小吴,接到电话,本想发火,但一看是自己的好友小卿,立马打起了精神,说道:“有是有的,只要双方是军队人员身份,都满足可以申请调动的政策,双军人任何一方都可以申请调至另一方所在的单位工作,而且据说通常情况下不设置‘卡人’门槛。”

“那咱们单位是试点单位么?”小卿接着问道。

“有点可惜,咱们单位不是试点单位,虽然现在领导都很重视这个问题,但我感觉啊,这个政策过段日子才会全面推广呢,推广之后怎么施行,也是个问题,我觉得啊,你还要再耐心等等。”小吴回答道。

挂断电话,小卿有些失落——是啊,且不说政策不知何时落地,即便落地生根了,都在徐州,符合异地条件吗?而小周的单位里,会有自己的岗位编制吗? 小卿低头看了看朋友圈里闺蜜和老公晒着甜蜜生活照,心里可难受了,秒变 柠檬精 ”: 凭什么你们的爱情都这么幸福美满?

小卿没敢继续往下想,她忽然有些埋怨自己的这身迷彩军装—— 凭什么军 人的爱情,就一定要这么难?

但很快她便释然了,两百万中国军人,又有几个不会面临这个问题,更不用说为数众多的双军人家庭了,在国家的利益面前,个人的喜怒哀乐,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罢了,在这一刻,小卿对这句网上流传甚广的句子,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切都会好的,祖国怎么会亏待这些为国家奉献了一切的人呢? ”小卿暗暗告诫自己。

6

转眼,“五一”劳动节将至,小卿的单位下发了通知,说要举办第三届“情定军营,相约马山”集体婚礼。只是领了证还没办婚礼的小卿,想着机会难得,便问了问小周的意见。

“好啊,你都不知道我有多想看你穿婚纱的样子。”电话那头,小周的声音饱含着期待。

劳动节那天,在驻地的一座四星级酒店,旅里花了大力气协调了19楼一整层,布置成了新娘们的“闺房”。早上八点,当穿着礼服的小周,推开房门的一刹那,他被眼前那个穿着白婚纱的姑娘惊艳到了。

“以前只看过你穿军装,没想到啊,你穿婚纱这么好看,我怎么这么有福气!”即便是这个时候,小周还是不改一本正经说俏皮话的脾性。

“那你还不快抱着我上车!”小卿娇嗔一句,眼里满是小女人姿态。

集体婚礼上,轮到新郎们的表白环节,小周牵着小卿的手,“故技重施”,唱起了自己改编的《徐州爱情故事》:“人在徐州已经漂泊多年,有时也怀念当初一起,却仍没变。”

“你愿意嫁给我么?”单膝跪地的小周眼里,全都是小卿的影子。

“我愿意。”小卿的眼里含着泪水,几乎不假思索。

新婚燕尔的夜里,小卿和小周终于住上了旅里特意安排的公寓房,走进房间,红色的气息扑面而来,从牙杯到拖鞋,从枕头到棉被,每个物件都是成双成对的。

相拥着躺在一起,小卿问小周:“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家,对吗?

“会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