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韩国军队单兵口粮里面有什么?泡菜吗? ·  昨天  
江南都市报  ·  首批苏-57战机将抵达阿尔及利亚 ·  昨天  
江南都市报  ·  首批苏-57战机将抵达阿尔及利亚 ·  昨天  
解放军报  ·  军营观察丨巡线在雪山之间 ·  3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百元入手Jeep黑金加绒护膝沸腾裤,防风防泼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5年来,全军共审计3万多个单位、9000多名团以上干部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8-04 10:05

正文

2013年底军委扩大会议上,习主席强调指出: 把钱和物管好用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 点击蓝色文字阅读详情 重点是预算管理和审计制度改革。


2014年10月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亲自宣布 将解放军审计署从原总后勤部划归中央军委建制领导 点击蓝色文字阅读详情 )。


2015年11月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明确提出,组建中央军委审计署


2016年6月1日起,全军审计系统按“区域设置、统管统派”的新体制正式运行。


体制重塑后,我军审计成为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重要经济监督力量,进一步强化了军委主席负责制的贯彻落实。




改革强军描绘新蓝图,审计建设谱写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大局大势,亲自擘画、亲自领导、亲自推动我军审计建设改革,领导全军审计战线砥砺奋进、主动作为,取得丰硕建设成果。


习主席对军队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先后40多次批阅审计工作情况、19次作出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审计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审计监督的本质要求和特点规律,为新形势下做好审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既是行动指南,也是厚望重托。全军审计战线牢记习主席的殷切嘱托,坚决贯彻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忠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近五年,共审计全军和武警部队单位(部门)3万多个(次)、团以上领导干部9000多名,一批责任人被严肃问责……为强军兴军提供了有力监督服务保障。


通过严审严纠严治,全军财经管理总体渐紧趋严,各级财经法纪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花钱办事氛围日渐形成,勤俭节约传统正在回归,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军事经济秩序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区域设置 统管统派


我军审计体制实现革命性体系性重塑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拉开序幕。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我军审计系统最早发轫前行,率先打破体制坚冰——


2013年底军委扩大会议上,习主席强调指出,军队政策制度改革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要 把钱和物管好用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 点击蓝色文字阅读详情 )。重点是预算管理和审计制度改革。


2014年10月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亲自宣布 将解放军审计署从原总后勤部划归中央军委建制领导 点击蓝色文字阅读详情 。在同年底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习主席又强调指出,军委决定 调整解放军审计署建制领导关系 ,就体现了真动真改的决心。


2015年11月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明确提出, 组建中央军委审计署 ,进一步改革审计监督体制,全部实行派驻审计。


习主席关于我军审计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赋予了我军审计在服务强军目标中新的使命责任,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强化监督、以权治权的战略考量,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坚定意志。


听令而行,闻令而动。按照军委改革实施方案,审计改革各项任务旋即紧锣密鼓展开:2016年1月7日,中央军委审计署正式组建;5月31日,完成对全军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转隶接收;6月1日起,全军审计系统按“区域设置、统管统派”的新体制正式运行。


调整解放军审计署建制领导关系,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经历这“五年两大变”,我军审计体制实现革命性体系性重塑,从根本上解决了影响制约审计工作的体制性障碍和瓶颈性问题。


“五年两大变” ,给审计职能定位、领导关系、管理模式等带来重大变化。体制重塑后,我军审计成为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重要经济监督力量,进一步强化了军委主席负责制的贯彻落实。


体制一变天地宽。新体制彻底改变了过去长期困扰审计的同体监督难问题,把监督主体从责任主体中剥离出来,审计独立性权威性明显增强,给审计工作注入了蓬勃生机活力。


改革后全军审计力量经过整合优化、实施统一领导管理,实现了审计效能的倍增。新体制运行当年,审计查出的问题金额较上年增加了51%,移送违纪违法线索数量大幅增加,对推动正风反腐、正规财经秩序、服务重大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的英明正确。


一封来信,印证了“派”的权威、“驻”的优势。去年底,某部18名转业干部家属联名致信审计署领导,称赞派出审计组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依法审计查处该部违规违纪主官,解决了官兵多年来举报没能解决的问题。


体制改革刚刚落地,“二次创新”迅速跟进。2016年12月, 新修订的《军队审计条例》发布,这是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后中央军委颁布的第一部综合性法规 ,是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着眼全面加强审计监督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新体制下我军审计法制建设的重大创新成果,彰显出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


翻开新修订的《军队审计条例》,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新变化跃然纸上:体现政治建设的要求,把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等写入条例;按照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新增了政策法规审计、无形资产审计、价格行为审计、军民融合项目联合审计等内容;建立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制度,细化审计回避的具体情形;明确廉洁从审纪律,完善审计信访制度,强化对审计权力行使的监督……


随后,与新体制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相继出台,“指挥部+战斗队”的运行模式初步形成,进一步将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标志着我军审计法治化、正规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反腐无禁区 监督无例外


努力实现我军审计监督全覆盖

无禁区、无盲区、无特区。习主席着眼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科学研判正风反腐形势,准确把握财经运行规律,发出“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庄严号令!


“全覆盖”三个字,字字千钧,饱含着党的领袖和军队统帅对审计队伍的厚望重托,成为驱动审计改革建设的强力引擎。


“全覆盖”,意味着全军和武警部队所有单位、所有领导干部、所有经济活动都要接受审计监督。


落实“全覆盖”,审计署创新提出“四审”工作思路:预算决算年年审、重点领域系统审、重大项目跟踪审、领导干部周期审,并统筹审计力量、审计项目和审计内容,形成全军审计“一盘棋”,高效推进审计任务落实。


一连串“首次”、一系列“突破”,见证了推进审计“全覆盖”的铿锵步伐——


从高层领率机关抓起,从高级领导干部严起。2015年初,解放军审计署按照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指示,首次对原四总部机关进行全面审计,对所有二级部逐个“过筛子”;随后又紧跟改革进程,首次对原7个军区机关展开全面审计,首次对军区主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调查。这两次审计,实现总部、军区机关“两个覆盖”,领导干部数量、职级“两个突破”,层次之高、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全军产生重大影响。


牵住财经管理“牛鼻子”,把住预算决算“总开关”。2014年,首次对军费总预算总决算实施审计,如今这一做法已经形成制度,从宏观上为军委加强调控、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武警部队也不例外。2016年8月,军委审计署某直属审计中心首次对武警部队本级经费收支进行审计,标志着武警部队全面纳入我军审计机构监督范围。


截至去年底,各级审计机构已基本实现对全军副战区级以上机关、集团军、联勤保障单位的审计全覆盖,对省军区、武警总队、院校和科研训练机构等单位的审计全覆盖也将在年内完成,今年还首次将驻外武官处纳入审计计划。


为加快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审计署还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构建大数据中心,开发审计指挥和作业平台,并协调接入军队单位和武警部队银行账户和资金监管系统,联网监控各级资金流动情况,努力走开具有我军特色的审计信息化发展路子。


紧盯关键部位 突出“关键少数”


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不是不信任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抓好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资金的审计监督,严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加强管理和整治,加强审计监督,加大问责力度,确保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要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把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搞严实;纪检、巡视、审计部门要利剑高悬,履行好监督职能。


监督是主责主业,“三重”是重中之重,治权是治本之策。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聚焦主责主业,审计人始终秉持一个信念:我军审计姓军为战,一定要确保军费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用出效益来,决不能让备战打仗的钱变成谁都能吃的“唐僧肉”、随意开支的“万能费”。


也许,当人们看到威武的航母驰骋万里海疆、振我国威军威时,很难想到,航母、舰载机等国之重器以及军港、阵地等战备工程背后,也留下了审计人忙碌的身影。


5年来,我军各级审计机构紧盯战场设施建设、武器装备科研、战备物资储备、重大演习演训等作战准备项目,实施派驻审计、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规范建设秩序,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有限资源向备战打仗聚焦转化。


改革转隶期间,容易发生财经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主责主业,审计人始终坚守一个底线:体制编制可以改,党性原则不能改;隶属关系可以变,纪律规矩不能变。


为维护改革秩序,确保我军资产不流失,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推开前,每次都组织对撤并降改交单位进行审计,摸清底数、查清问题、厘清责任,向军委交出明白账放心账。


权力向来是把双刃剑,责任与担当共存。聚焦主责主业,审计人始终奉行一个原则:权力姓公不姓私,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


5年来,各级审计机构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经济权力行使的全方位监督。审计对象上,突出审班子、审主官、审后备,重要岗位领导干部“五年轮审一遍”;监督内容上,除经济决策、法规执行、建设成效外,还把领导干部住房、用车、公勤人员使用等纳入范围,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做好样子;成果运用上,推动审计结果进入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问责惩处等制度机制,成为从严治官、从严治权的重要依据。


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坚持把审计挺在纪律前面,对一般管理性问题,早介入、早阻断、早纠治,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对管理漏洞多、隐患大的,约谈单位领导,当面提醒警示;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抄告行业主管部门,从管理和机制层面提出改进意见。仅2016年,审计署就结合审计情况,对军委机关部门拟出台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提出意见建议300多条。


新体制运转一年多的成功实践表明,各级党委领导坦诚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日益增强,支持配合审计工作的行动愈发自觉。


前不久,一位刚刚接受过审计的省军区政委致信审计署领导:审计审的是经济、正的是作风、紧的是规矩,这次审计发现了不少我们自身难以发现的问题,解决了一批我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深感“谁受审计谁受益、多受审计多提高”。


高悬审计利剑 不搞“下不为例”


建立问题发现、整改、问责的完整链条

2016年,习主席先后3次就重要审计情况报告作出指示,依法依纪整改,一律严肃处理,不搞“下不为例”。这些重要指示,体现了习主席坚持利剑高悬、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一贯思想,传递出越来越紧、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


不搞“下不为例”,就是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抓、针对问题改,直至彻底归零、见底见效。


我军各级审计机构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拉单列表、对账销号,采取审计回访、审计通报、审计抄告等方式,全程跟踪督察整改,改不彻底不撒手、纠不到位不销账。协调开设专用账户,加大违规违纪资金追缴力度,防止整改走过场。


一个“回马枪”,抓了个“假整改”。2015年,原某军区机关在审计期间,主动清缴了有关人员违规开支。审计回访时发现,他们事后又虚列开支套现,把违规款项退还给个人。问题晒出后,27名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


不搞“下不为例”,就是要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密切协作,形成齐抓共管、高压严治的强劲态势。


去年隆冬,某军种机关财经管理审计情况通报会现场,与会人员中,除了军种全体党委常委、机关各部(局)以上领导外,军委纪委有关部门领导首次参与其中。这是落实军委常务会议要求,坚持重大审计会同军委纪委到各大单位联合通报审计情况,进一步压紧压实整改责任的实际举措。


不搞“下不为例”,就是要对违纪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特别是对十八大后不收敛不知止、顶风违纪的人和事,坚决移送纪检、检察机关查处。


去年,审计某军级单位时,发现多起违纪违法线索。移送处理后,5名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21名直接责任人和9名拍板的领导干部受到纪律处分或免职处理。其中,有3名已退役人员被移送地方相关部门查处,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为防止“微腐败”成为“大祸害”,我军各级审计机构着眼维护官兵切身利益,紧盯基层财经管理的薄弱环节,查处了一批在官兵衣食住行上动歪脑筋的“油耗子”“米老鼠”“假账房”等,将惩贪反腐压力传导至部队终端末梢。


2016年8月,军委改革办《改革参考》转发了某部队一名参谋的来信。信中直言:现在为什么部队高度重视审计,就是因为审计结果与责任挂钩,有问题要问责追责。


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审计人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韧劲,步步深入、善作善成。


正人先正己 打铁自身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