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大败官渡用人之错
企业要胜切忌失德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作为经典战例
,
成为历代军事家研习的范例。
官渡之战中
,
袁绍号称七十万大军
,
而曹操只有区区七万
,
十倍的兵力悬殊
,
几乎胜负立判
,
但是曹操却以少胜多。
那么
,
究竟是哪些因素
,
成就了曹操以一敌十的奇迹呢
?
战争胜利后
,
曹操洒酒以祭天地江河
,
这一举动又体现了古人对于战争怎样的理解呢
?
现代企业如何以弱胜强?怎么可以小投入高产出?
许攸:“丞相,我们还有多少军粮?能够多少任吃?”
曹操:沉思,就是不回答!
我们总是说有些人不诚实,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怎么可能一见面就对许攸说出实情呢
?
军队缺粮的事情属于军机大事,自然不能轻易对外人泄露,就算曹操和许攸是从小一起的玩伴,两个人的私交相当好,这种军国大事、军情机要也是绝对不能随便泄露的
这跟诚实与否没有关系,但很多人却始终区分不开,所以才会觉得人不诚实个人揭穿别人的秘密,并不是件好事情,特别是现代经营中也要学会保密,有时可能无意识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如果曹操问不出破袁的计策,相信许攸很难全身离开曹营,好在他最后终于给了曹操一些好的建议,曹操才没有杀他,否则的话恐怕连门都出不去。
许攸:“丞相,袁军军粮都囤积在乌巢
,
守将淳于琼嗜酒无谋,我们可以假装袁将蒋奇的人马前往乌巢护粮,然后
,
趁机烧毁其粮草辎重!”
许攸:“相信我说的!”
曹操:还是沉思!
曹操一开始对许攸也是将信将疑,因为二人毕竟久未谋面,而且许攸又一直在袁绍的阵营里,怎么可能一下就完全相信他呢
?
可是,曹操会分析眼下状况和当前形势。
首先
,
曹操认为许攸对他很实在,是有用的。
许攸:“依我判断
,
你已军中无粮
,丞相,这是我收到的密信
”
许攸这个举动,就是要取信于曹操。
曹操看到密信,自然不会怀疑,因为那信是曹操自己写的,他当然知道真假。
曹操听完许攸分析淳于琼的过程,觉得这些分析还是很可靠的。
而且,这也是曹操唯一的机会
,
更何况荀彧之前已经来信告诉曹操,既然够抵挡到现在,就要抓住变动的机会,荀或不是神,不可能预测到什么是变动的机会,但是以荀或的智慧,他明白胜利属于在相持中能够抓住机会的一方,这是千古不变的原则。
曹操听懂了
,
也记住了。现在碰到许攸
,
好像是巧合。
这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还是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尤其是在创业时期机会是很难得,转眼就会消失,当然同时也要谨慎选择和执行。
夜黑月高。
曹操带兵杀至乌巢,醉卧帐中的淳于琼无力反抗,结果是可以想象的
,
因为张飞在徐州的时候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淳于琼已经醉得不省人事,连方向都分不清了,兵器在哪里也不知道,还能指望他做什么
?
曹操:“给我拿下,左右,给淳将军刺面”!
给刺面纹身后放了回去,目的就是要给袁绍难堪和羞辱,曹操的心也是够狠的哦!
他只会乖乖地受罚,这边受了曹操的羞辱,这边再受袁绍的折磨。一旦喝酒出了事情,后悔也没有用,淳于琼这样也是活该。
袁绍处置完淳于琼后,急忙召集部下,商量援救乌巢之事,郭图认为曹操必亲往劫粮
,
建议袁绍攻打曹营,迫使曹操回救
,
然后趁其兵马疲惫而破之。
郭图作为袁绍的谋士,计也是很高明的,只不过他私心太重。袁军内部人心不齐,而且内斗得很厉害,这对于整个袁绍集团来说是最可怕的。
郭图向袁绍建议去突袭曹营,迫使曹操两边无法兼顾,这样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可是张郃认为曹军进攻乌巢,根本不会出动所有人马,一定会在营寨中设下埋伏,如果现在去攻,岂不是这边输了,那边又乱了阵脚
?
但是,张部毕竟是武将,武将往往斗不过谋土。因为谋土待在后方以逸待劳,可以有很长的时间来动脑筋,而武将随时要出去打仗,后方的事情根本没有办法兼顾。
张郃讲出这番话,却没有想过万一情况真的如他所料,那作为谋士的郭图是完全没有面子的,一定会想尽办法来陷害他,以赢回自己的面子。
但是任何时候,任何事也要全盘考虑,不然就会后悔莫及,这在企业重大决策是尤为重要,要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方方面面。
袁绍接受了郭图的建议,派张郃、高览去攻打曹营。
曹营果然有所防备,张、高二将久攻不下,只好突围出来,这也证明了郭图的分析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