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PO在线
深度解读IPO上市过程和上市企业深度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大小非解禁,投融资等资讯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明确了!四川再添6个国家4A级景区! ·  2 天前  
成都发布  ·  通知!考试时间定了 ·  昨天  
清廉蓉城  ·  中国纪检监察报关注成都:居有所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PO在线

辞官下海,靠卖画年入10亿,还要来主板IPO

IPO在线  · 公众号  ·  · 2022-11-25 00:00

正文

来源:本文ipo观察(ID:ipo2012)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创:观察君

在大众审美意识升高、对家装要求提速的这几年,许多人家里的墙上都开始挂上一两幅油画。墙上挂画,不仅能使白白的墙壁摆脱单调、增加亮色,也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主人的风格和性格。

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85后、90后是线上艺术品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更偏爱装饰画;80后及80前,则更偏爱摆件。

如今这些装饰画正在撑起一个IPO。

近日,华鸿画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鸿股份)对外披露招股书,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计划募资8.6亿元,东方证券担任保荐人。华鸿股份将投入3.1亿元用以年产1626万幅的镜子类相框扩建项目,投入3.07亿元用以年产1526万幅装饰画扩建项目。

招股书显示,华鸿股份是一家知名的家居饰品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为装饰画、镜子、相框类家居饰品,属于时尚消费类产品。

01

公务员不甘文书生活,下海卖相框
华鸿股份的创业故事,源于一份不甘心。
龚品忠本是国家公职人员,但他不甘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文书生活,毅然抛弃“铁饭碗”,借债2000元下海创业。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义乌人,龚品忠对义乌的创业环境感受更深。在他的认知里, “义乌创业氛围浓厚,人们会讥笑无所事事者,而对创业者却很宽容,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
一开始,龚品忠从事海绵垫肩加工,做了几年垫肩,稍有积蓄的他想找新的机会进一步把生意做大。
1993年,由于觉得市场不好做,表兄将经营镜框贸易的店面转让给了龚品忠。
之所以接手这个生意是因为,龚品忠觉得做相框是一门很好的生意,他了解到义乌市场上很少有高档相框,认定大有机会,开始全力以赴做相框。
“这么漂亮的相框为什么会卖不动呢?”龚品忠看着那些外观漂亮的相框一度感到困惑。通过市场调研,龚品忠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作为辐射国内外众多渠道和二三线城市场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历来以物美价廉著称。其生产商供应给义乌的价格居然跟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持平,而当地经销商都是从一个香港的供货商手中进货的。
问题搞明白了,龚品忠决定采取一个变通策略:只从供货商手中进来包括纸箱、标签等分散的半成品,然后在义乌当地组装为成品,再对外出售。
就这样通过分散进化组装大大降低了这种镜框在当地的销售价格,压抑已久的市场需求被空前释放出来,龚品忠的镜框当月销售额居然一举突破30万元!成为义乌当地的一个销售奇迹。
1994年,生意渐有起色的龚品忠辗转打听到一家台湾企业在广东的工厂以一种特殊材料生产相框,他喜出望外,第一次南下广州,想去进货,其出厂价格比香港的供货商价格要便宜许多。
可当这个穿着拖鞋、土里土气的小伙子走进这家工厂时,该厂接见他的一位副总回绝了他直接进货的要求,该厂的市场管理流程,建议他去厂方在广东的总代理处进货。
为了拿到低成本的相框,龚品忠反复去碰钉子,想说服台湾的大老板直接给自己供货。最终,老板提出只要他能卖掉一批已经积压了四五年的库存,就考虑供货。
龚品忠咬咬牙,自掏腰包买下了十多万元存货,换来了与台湾老板的会面机会。达成原材料直接进货协议,而且供货价格一下低了百分之二三十。
龚品忠回忆说,在与该厂合作期间,他每个月都要去广东进一次货,每次特意待上一个周,陪着自己的恩师吃饭、喝茶、钓鱼,甚至当台湾老板处理厂里的工作时,他也会带个小本随其左右。
原来,深深为台湾企业先进管理水平所吸引的龚品忠此时已不满足于做好自己的镜框贸易生意,每当他看到台湾老板在处理一些工艺和管理流程中的问题有新鲜之处时,龚品忠都会在小本上记下来,遇到有不明就里的,更会及时向对方请教。
之后两年,他每个月在广州待两个星期,当这个老板的“跟屁虫”,目的就是为了学经验。他陪老板吃饭、喝茶、上班,甚至唱歌,记录下所有新观点、好做法。正是那段时间,他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业观念。
更为关键的是,台湾老板给龚品忠指了一条路:建厂,即便企业的核心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出现问题,随着大陆各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为建厂而买下的工业用地本身也会升值。
1996年,恰逢义乌市政府“转商引工”的政策利好,龚品忠到义乌经济开发区申请了10亩地,办厂自己生产相框、画框,从而开启了他的人生新天地。
两年后,利用原有的土地抵押,他买了第二期35亩土地,不断壮大自己的相框产业。四年后,他又在佛堂购买了300亩土地。
龚品忠将这三次扩张视为企业壮大的战略过程,这种扩张速度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在当时的创业环境中,他敏感地意识到:投资越早、风险越小,机会越大。
02
卖画给美国人, 成装饰画大佬
1998年,龚品忠成立了义乌华鸿控股集团公司,企业借助义乌市场这个大舞台,开始大规模地拓展海外市场。
随后,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打开了世界的舞台,这龚品忠对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他的工厂生产的画框能销往更多的国家。
他在简单的相框、画框上,加上了 “狮子锁”、“玉如意”、“大红灯笼”等中国元素,凸显了独特的文化底蕴。随后,龚品忠开始频频出国参加展览,将蕴含中国文化的工艺品推向国际市场,很快成为欧美一些“中国迷”装饰家庭的俏销货。
龚品忠并不满足与此,在他看来,这些产品长远来看,毕竟属于油画等艺术品行业的周边衍生产品,而且随着行业的发展与饱和,其利润将一再摊薄。
2004年,龚品忠嫌给画框的业务利润太低,他决定转型生产有自主产权的装饰画。
很快龚品忠便瞄准了美国市场,美国人家庭居住面积宽敞,且十分偏好室内装饰,尤其对手工油画这类有文化内涵的装饰品相当喜爱,对装饰画的需求量大,同时由于美国人工费用昂贵,进口就成为装饰画的主要来源。因而,在全球装饰画市场中,美国独占60%。
但是,美国市场是难啃的骨头,由于观念、管理、人选等种种原因,龚品忠两进两出美国市场,终于在第三次进军美国成功了。
众所周知,美国十分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每年广交会,美国的版权商都会派人过来,专门盯中国商人有没有侵权。”龚品忠说。在美国,只要被起诉侵犯知识产权,输掉官司的概率八九不离十。为此,龚品忠从无到有,组建了自己的设计团队,并先后与中国美院、浙江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对接建立了产学研基地。龚品忠还收购了一家位于洛杉矶的销售公司,专门负责和美国版权商合作。
与此同时对画框的材料技术研究也不断精进,当时,龚品忠发现业内的企业生产画框框条的材料都要从韩国进口,价格较高。
龚品忠在2010年的时候就萌发了利用废旧塑料再生利用来替代新材料的想法,以此达到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效果,他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小组,30多位研发人员一年时间的研发,最终在 2012年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而且还填补了国内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大规格的塑料装饰线条的技术空白。
如今,龚品忠是义乌最大的相框及装饰画生产商,美国是龚品忠公司的主要销售市场。

03
一年入10亿
招股书显示,华鸿股份的装饰画品种有帆布工艺画、玻璃框画、手绘油画及木板工艺画等四个大类。公司拥有大量装饰画产品的美术作品著作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美术作品著作权合计1.36万项,公司销售装饰画产品的图案内容自主版权占比超过65%。
报告期内,华鸿股份装饰画数据库内作品数量达13万幅,镜子数据库内作品数量超过2万款,相框数据库内作品数量超过4万款,作品数据库容量超过120TB。
根据招股书来看,2019年至2021年(下称报告期内),华鸿股份营收分别为7.77亿元人民币、7.64亿元人民币、10.22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亿元、1.93亿元、1.89亿元。
具体来看,装饰画业务对华鸿股份的收入贡献度最高,销售收入分别为4.45亿元、4.37亿元和6.14亿元。 扣除汇率波动影响,装饰画产品的毛利率为60.37%、61.54%、59.40%,毛利率水平较高。
华鸿股份的收入几乎完全依靠外销,特别是欧美市场。其中,公司外销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43亿元、9.94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54%、97.76%、97.76%。华鸿股份的产品走进了美国Kirklands、BUT和ROSE,英国Next、Massion等世界著名的家居饰品连锁卖场和超市。
除了国外市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国内装饰画市场也有较大空间。在我国,以每100平米的房子需要4—6副的装饰画计算,每年装饰画市场就有近千亿的市场空间。家装市场之外,各种企事业单位如宾馆、饭店、办公室、洗浴、美容等市场容量也不容小觑。
目前国内的文化市场不是很成熟,进入这个领域创业者为数不多,这其中蕴含着更大的商机。
针对国内市场,龚品忠已经创立了以油画等装饰画为核心,以连锁专卖模式经营的新品牌“天下画仓”, 如果能让‘天下画仓的品牌产品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华鸿控股集团的产品体系无疑就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空间。

▼喜欢本篇文章 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精品文章推荐:

IPO潜规则最全版本(建议了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