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个真正造福社会的人
文/
加里·加勒斯
译/
觉浅
校/
胡释之
竞选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每个政客都声称自己是美国人的恩人。随着选举的临近,他们的口气越来越大。但他们实际都是想从张三的钱包里掏出钱来帮助李四。如果我们把张三和李四的钱包都算上,这些政客实际是在做贼,而不是在做恩人。
况且,正如哈耶克所言,即便政客确实有努力做善事的良好动机,他们也面临知识和信息问题,这限制了他们把仁政承诺变成实际改善的能力。
50年前,伦纳德·里德在他的书里就谈到了这个问题。里德着重讨论了政府施仁政所面临的信息问题,以及从他人那里攫取资源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里德指出:人们通过市场自愿交易为其交易对象所创造的利益,要远远超过那些自我标榜为仁爱的努力。
因此,政府为“做善事”所攫取的资源,将不可避免地损害人们本来可以通过专业化和交易(这是人们创造相互利益的最有效机制)来获取的相互利益。结果就是,政府打算做的善事(但不一定能完成)往往会被“成功地”施加给他人的伤害所抵消,即便这种伤害不是有意为之。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习惯于赞扬每一个善意的助人行动,即便它实际并没有帮助到人,同时,人们习惯于把追求私利当成“污点”。在评估政客为争取我们的选票而做出的承诺时,我们要记住下面这些:
1、约翰·穆勒把追求自身利益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活方式:“
唯一配得上自由这个名字的,就是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追求我们自己的利益,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利益,或者阻碍他人追求自身利益。
”
2、亚当·斯密曾指出:“
以能使其产品获得最大价值的方式来管理产业,他所盘算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
3、一个人应该遵守规则,追求自己的私利。这样他才会最好地为他人提供服务。
4、问题在于如何明智地追求自己的私利。小偷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好方式是偷别人东西。基于这种狭隘和反社会的利益观,越追求这种私利,就越损害公共利益。
5、相反,很多人会明智地追求自己的私利。他们绝不会想到试图通过剥夺他人的同等权利来追求自身利益,或者以任何方式阻碍他人追求自身利益。通过服务他人来最好地服务自己,这才是明智地追求自己的私利。越追求这种私利,就越促进公共利益。
6、积极追求私利是通向社会幸福或公共利益的途径。追求自己合理利益的动机越强烈越好。
7、所有人都同意,偷窃是不对的。但在千千万万不会亲自去偷别人东西的人当中,那些毫无顾忌地让政府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来给自己捞好处的人,该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