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个渠道的统计数据看,上周
(8月19日-8月25日)
成都主城区开盘项目中,卖得最好的,居然是价格最高的——
绿城·凤起朝鸣
。
有没有搞错?!
上周凤起朝鸣认购率
29.4%
,差不多同期开盘的其余几个主城区项目,例如中南海棠集认购率为
7.6%
,新景鼎南川宇
(璟歆府)
认购率
2.5%
。
图片来源:锐理数据
另一渠道的统计和这一情形类似。
图片来源:想住成都
上周凤起朝鸣推出的房源为
170套
,最终认购
50套
。
考虑到这些房源基本上都是
500万元/套
往上,这样的成绩单无论如何都应该说过得去。
虽然有声音认为,这和复核通过人数
172人
相较,有较多人弃选,但如果我们不这么柠檬的话,会发现这是主城区近期比较亮眼的业绩。
如果把时间再拉长一点,毕竟凤起朝鸣之前一周还有新希望D10和中粮瑞府面市,情况仍然可以说是,超出很多人想象。
据想住成都统计
(数据截止8月19日,数据来源于售楼部、想住成都市场调研、透明房产网等)
,上上周开盘的
新希望D10
共推出
166套
房源,认购
55套
,
中粮瑞府
推出
227套
,认购
81套
。
图片来源:想住成都
而这两个项目的起步价为
300万/套
,以最终的成交金额来看,应该和凤起朝鸣在伯仲之间。
虽然和多数普通购房者无关,但这两周主城区项目的开盘情况,也许可以看出目前成都房地产市场和以往相比,开始有了一些不太一样的趋势。
房产界的“德不配位”,说白了就是价格和价值不匹配。
以新景璟歆府为例,项目位于高新区中和,上批次惠后均价
19244元/平
,不仅高于高新区7月均价,中和的位置目前也并不能支撑如此高的溢价。
事实上,抛开整个向上的行情,会发现这个项目产品本身并不具备单价接近
20000元/平
的素质,
4897元/平
的装修和绿城凤起朝鸣差不了多少,接近中粮瑞府,超过锦江区的新希望锦官府。
这也是目前成都相当数量项目的缩影。
“德不配位”这一趋势,不仅表现在楼盘上,同样也适用于区域,比如青白江。
青白江是此前“飞”得最高的远郊区县之一,目前却开始陷入销售迟缓的境地。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商品房的存量已经来到
120.8万㎡
(数据来源:中成房业)
,同比增幅达到
177.6%
,已经能部分说明一些问题。
实际上,青白江的区域价值其实无需看低,但价值缓慢释放和房价过快增长之间的落差,转化成了行情起伏过程中,青白江不得不承受的压力。
仅仅从一个侧面就能窥探到青白江和青白江人目前的心理状态——在我们刊出的“成都地铁四期规划处于审批最后阶段”的稿件中,很多青白江人留言,青白江至今没有一条地铁,而相关规划距离落实也尚无具体日程。青白江楼市后继乏力也不难想见。
主城区几个高端改善项目,无论开盘前遭受多少吐槽,最后仍然有人买账。
虽然我们在高端项目上很难见到所谓开盘即售罄的现象,但如果冷静地想,目前的去化情况才是正常现象,剩余的房源本来就应该在顺销中慢慢去化,这才是正常楼市行情下,一个楼盘营销策划人员存在的意义。
同样是绿城的项目,其位于怡心湖的诚园项目,开盘时同样被人看衰,但在顺销期的业绩却相当不俗。
好的产品,或者说符合特定人群取向的产品,永远都会有人买单。
而对这些购买者,产品力是较被看重的因素,无论是不是噱头,至少每一个产品都在绞尽脑汁讨好购房者。
以竞争最为激烈的武侯新城区域为例,目前区域内项目大体而言均为改善。
但其中又细分了人群,几乎每个项目都会拿出一些既吸引购房者又和其他项目有显著区别的价值点,试图在这场“角力”中获得青睐。
适合大众的产品,唯一标准只有性价比。这些购房者关注的价值点大都在“价格”,对于可见的项目硬伤容忍度较高,比如城东某项目被高架桥包围,容积率也很高,但因为价格优势明显,依然受到购房者热捧。
而昨天公布的cosmo天廊通过复核家庭数量也达到4000余组,这个项目的部分小户型甚至不通气。
鱼和熊掌,现在实际上是摆在开发商和购房者面前共同的问题,到底是成为熊掌还是鱼,理念明晰的楼盘总能找到对应的购房人群。
而试图一锅乱炖的楼盘,在当前的楼市下,面临的压力也许会比以前大得多,比如上面提到的新景璟歆府。
关于成都楼市目前的现状,还有一句话可以概括:
鱼有鱼道,虾有虾道,最怕那些小鸡不撒尿,专走歪歪道。
不过在总体趋势平稳的大背景下,走歪歪道的小鸡也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