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交易圈
我们致力于提供最具价值的银行同业咨询与知识,搭建优质的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制药人,强烈推荐「取样助手」 ·  2 天前  
杨浦区消保委  ·  确认了:今日开始,上调! ·  2 天前  
杨浦区消保委  ·  确认了:今日开始,上调! ·  2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广东】323个品种中选中成药集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交易圈

债市日历效应全解析!!!

交易圈  · 公众号  ·  · 2024-12-01 19:58

正文

火热报名中,识别图片二位报名,限时同一机构5000元/3人



本文选自招商证券固收团队于2024年11月29日发布的报告《债市日历效应全解析——债市策略宝典(五)》,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作者:张伟 S1090524030002/朱宸翰 S1090524080001



摘要



地产周期回落至底部后,政策节奏、机构行为、资金面、经济走势季节性等因素交织,使得债市走势呈现日历效应。把握债市日历效应对于提升投资胜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债市日历效应做深入分析。


一、我们梳理了2021年至2024年的债市走势总结经验规律,可以发现年度内债市走势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阶段一的时间范围是1月-4月,该阶段利率偏震荡。年初至全国两会之前,由于年初银行冲“开门红”冲贷,并且1-2月也处于数据真空期,叠加两会对当年政策定调还没落地,因而在此期间,利率偏震荡。全国两会开完后,政策不确定性落地,银行等配置盘倾向于在3月发力,利率回落概率回升。不同年份4月债市走势区别较大,规律相对不明显。


阶段二的时间范围是5月-8月中旬,该阶段利率回落可能性较高。由于这几年政策往往靠前发力,因而1季度往往成为经济环比的高点,2季度经济边际回落。由于年内经济动能边际下行,市场对于货币宽松预期提升,从而驱动5-6月利率下行。7月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定调后续政策发力方向,一方面由于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另外货币政策也存在宽松预期,因而7月利率仍难以逆转上行。


阶段三的时间范围是8月下旬-10月,伴随稳增长政策落地,政府债券供给增加,资金面不再转松,此时利率见底回升概率较高。进入10月,由于资金面边际转松,利率往往不再继续上行。


阶段四的时间范围是11-12月,该阶段利率下行居多,部分年份的年末配置行情较为明显。年底配置盘存在提前“抢跑”配置债券的需求,从而驱动利率震荡回落。


二、不同时间维度的债市“日历效应”梳理


1)从月度来看,近年来3月、5月、12月10年国债利率出现下行的占比明显较高,而9月则为利率上行的占比明显较高。地方债在4月、7月表现较强,地方债表现需考虑地方债供给节奏。存单则在1月末表现偏强。


2)从旬度看,6月下旬和12月下旬的收益率下行概率较大,与月份维度的观察结果类似,背后是半年末和年末的交易性窗口机会。


3)从周度来看,第18、26、40、51-52周的收益率下行概率较大。相关时间段主要分布在半年末、年末,以及5月和10月的第一周。


4)从星期内看,一周内各交易日之间的星期效应总体不显著。换言之,我们认为单纯从统计数据角度考虑,周内做相应择时的意义减弱。


5)从重要节点看,元旦前一周,以及3月全国两会后、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一周,长端利率下行情形占比较高。另外,中央政治局会议前后,以及春节和国庆前后,长端利率变化的规律性不强。

风险提示: 市场走势不确定性,机构行为不确定性,结论可能存在偏差,过去的走势对未来的指示意义淡化



目录







报告正文




债市进入到低利率和频繁波动的市场环境,机构投资者面临如何提高交易胜率的问题。2021年以来,随着地产周期的回落,债市走势的日历效应增强,某些月份或者上旬的债市收益率要更高,而某些月份债市倾向于下跌。政策节奏、机构行为、资金面、经济走势季节性等因素交织,使得债市走势呈现日历效应。把握债市日历效应对于提升债市投资胜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债市日历效应做深入分析。



1

经济、政策与机构行为共振,债市走势呈现季节性


我们梳理2021年至2024年的债市走势总结经验规律,可以发现年度内债市走势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阶段一的时间范围是1月-4月,该阶段利率偏震荡。 年初至全国两会之前,由于年初银行冲“开门红”冲贷,并且1-2月也处于数据真空期,叠加两会对当年政策定调还没落地,因而在此期间,利率偏震荡。全国两会开完后,政策不确定性落地,银行等配置盘倾向于在3月发力,利率回落概率回升。不同年份4月债市走势区别较大,规律相对不明显。


阶段二的时间范围是5月-8月中旬,该阶段利率回落可能性较高。 由于这几年政策往往靠前发力,因而1季度往往成为经济环比的高点,二季度经济边际回落。2021年至2023年,1季度PMI季度均处于全年高点,2季度PMI均值回落。由于年内经济动能边际下行,市场对于货币宽松预期提升,从而驱动5-6月利率下行。7月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定调后续政策发力方向,一方面由于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另外货币政策也存在宽松预期,因而7月利率仍难以逆转上行。


阶段三的时间范围是8月下旬-10月,伴随稳增长政策落地,政府债券供给增加,资金面不再转松,此时利率见底回升概率较高。 8-9月是年内政府债券供给的大月,这对资金面会带来扰动。而且8-9月是年内稳增长政策落地的窗口,这也会对债市带来不利扰动。进入10月,由于资金面边际转松,利率往往不再继续上行。


阶段四的时间范围是11-12月,该阶段利率下行居多,部分年份的年末配置行情较为明显。 年底配置盘存在提前“抢跑”配置债券的需求,从而驱动利率震荡回落。



1.1 阶段一(1月-4月):政策不确定性+一季度经济走势较强,该阶段利率震荡


1-2月,市场往往倾向于交易政策预期和资金面,利率偏震荡。其一, 该阶段是数据真空期,尤其是春节前后往往没有太多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增量信息,市场主要依据资金面展开交易。

其二, 在数据真空期内一些数据缺位的情况下,市场重点观察1月金融数据和1月PMI,信贷开门红和PMI回升容易带来利率阶段性上行压力。


其三, 2019年之后财政部提前下达次年地方债发行额度,以便在次年两会之前提前发行、提前使用。1-2月地方债发行增加,供给压力会对利率形成扰动。



从3月单月维度来看,10年国债利率下行概率较高。 首先是3月初的全国两会,经验来看,由于市场往往提前交易政策预期,因此在开完全国两会后利率倾向于下行。其次,3月银行等配置盘将会加大对于债市的配置力度。


4月债市走势季节性不强。 4月既会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作为前期政策效果的重要验证;而且会召开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这些不确定性,使得4月债市季节性不强。


1.2 阶段二(5月-8月中旬):年内经济动能减弱+货币宽松预期提升,利率回落可能性较高

近年来5月、6月、7月债市均偏强,单月内利率下行概率不低于50%,尤其是5月利率下行的概率较高,2021年以来各年份5月利率均为下行。


由于这几年政策往往靠前发力,因而1季度往往成为经济环比的高点,二季度经济边际回落。2021年至2023年,1季度PMI季度均处于全年高点,二季度PMI均值回落。由于年内经济动能边际下行,市场对于货币宽松预期提升,从而驱动5-6月利率下行。7月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定调后续政策发力方向,一方面由于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另外货币政策也存在宽松预期,因而7月利率仍难以逆转上行。



1.3 阶段三(8月下旬-10月):年内政策发力窗口+政府债券供给加快,利率见底回升的概率较高

8月下旬-10月是年内财政政策、地产等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市场先交易的是预期和情绪,因此债市出现调整的概率较高。8-9月是年内政府债券供给的大月,这对资金面会带来扰动。而且8-9月是年内稳增长政策落地的窗口,这也会对债市带来不利扰动。进入10月,由于资金面边际转松,利率上行压力缓解。



1.4 阶段四(11月-12月):机构“抢跑”配置,利率下行概率较高

11-12月,债市关键词是年末机构配置、来年的政策安排。从结果看,利率下行居多,但幅度上不同年份存在差异。


机构配置方面,部分配置盘会提前进行跨年配置布局,助推国债利率下行。但配置盘会考虑点位性价比,在收益率冲高时点加大配置,利率回落时相应配置力量也就减弱,未必会成为助推利率进一步单边下行的力量。政策安排方面,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重要的观察节点。



2

不同时间维度的债市“日历效应”梳理


进一步地,我们从数据上总结债市“日历效应”的统计规律。第一,从月度看,不同月份的利率环比变化不具备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但部分阶段有规律,历年来对应阶段利率上行/下行的占比明显偏高,且也有对应交易逻辑的支撑。


从统计意义上观察,月度收益率环比变化序列不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其中不能拒绝偏度为0的原假设、拒绝峰度为3的原假设。 换言之,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和下行的月份数量总体均衡,但少数月份波动幅度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即存在类似“肥尾效应”。

此外,任意选取2010年以来的12个月序列作为样本,结果表明12个组每两组之间均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但部分阶段有规律,历年来对应阶段利率上行/下行的占比明显偏高。比如近年来3月、5月、12月长端利率出现下行的占比明显较高,而9月则为利率上行的占比明显较高。

考虑其背后的交易逻辑,如上文第二部分所讨论的,近年来利率3月下行可能是政策不确定性落地;5月利率下行,可能是前期增量政策效果减弱、经济数据走弱,或是对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提升。

9月利率上行概率较高,主要原因一是财政、地产等增量政策窗口期;二是三季度末资金利率通常季节性收敛;三是机构临近年末可能选择止盈、配置需求下降。

12月末则可能对应了部分年份机构年末配置需求。市场同时关注政策定调,而在高质量发展和跨周期调控基调下,对债市影响可控。


月份维度将观察品种扩大到主要期限利率债及存单,国债在12月表现较强。地方债在4月、7月表现较强,地方债表现需考虑地方债供给节奏。存单则在1月末表现偏强。


第二,从旬度看,6月下旬和12月下旬的收益率下行概率较大,与月份维度的观察结果类似,背后是半年末和年末的交易性窗口机会。

如果结合上述全月的结果,可以观察到6月和12月的上旬和中旬,债市收益率下行概率并不大,但下旬的收益率下行概率明显提升。这意味着进入这两个月份初期,债市假如有一定幅度调整,可能是较好的介入机会。当然,具体操作需要结合宏观形势、资金面和负债端性质综合判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