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周期回落至底部后,政策节奏、机构行为、资金面、经济走势季节性等因素交织,使得债市走势呈现日历效应。把握债市日历效应对于提升投资胜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债市日历效应做深入分析。
一、我们梳理了2021年至2024年的债市走势总结经验规律,可以发现年度内债市走势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阶段一的时间范围是1月-4月,该阶段利率偏震荡。年初至全国两会之前,由于年初银行冲“开门红”冲贷,并且1-2月也处于数据真空期,叠加两会对当年政策定调还没落地,因而在此期间,利率偏震荡。全国两会开完后,政策不确定性落地,银行等配置盘倾向于在3月发力,利率回落概率回升。不同年份4月债市走势区别较大,规律相对不明显。
阶段二的时间范围是5月-8月中旬,该阶段利率回落可能性较高。由于这几年政策往往靠前发力,因而1季度往往成为经济环比的高点,2季度经济边际回落。由于年内经济动能边际下行,市场对于货币宽松预期提升,从而驱动5-6月利率下行。7月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定调后续政策发力方向,一方面由于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另外货币政策也存在宽松预期,因而7月利率仍难以逆转上行。
阶段三的时间范围是8月下旬-10月,伴随稳增长政策落地,政府债券供给增加,资金面不再转松,此时利率见底回升概率较高。进入10月,由于资金面边际转松,利率往往不再继续上行。
阶段四的时间范围是11-12月,该阶段利率下行居多,部分年份的年末配置行情较为明显。年底配置盘存在提前“抢跑”配置债券的需求,从而驱动利率震荡回落。
1)从月度来看,近年来3月、5月、12月10年国债利率出现下行的占比明显较高,而9月则为利率上行的占比明显较高。地方债在4月、7月表现较强,地方债表现需考虑地方债供给节奏。存单则在1月末表现偏强。
2)从旬度看,6月下旬和12月下旬的收益率下行概率较大,与月份维度的观察结果类似,背后是半年末和年末的交易性窗口机会。
3)从周度来看,第18、26、40、51-52周的收益率下行概率较大。相关时间段主要分布在半年末、年末,以及5月和10月的第一周。
4)从星期内看,一周内各交易日之间的星期效应总体不显著。换言之,我们认为单纯从统计数据角度考虑,周内做相应择时的意义减弱。
5)从重要节点看,元旦前一周,以及3月全国两会后、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一周,长端利率下行情形占比较高。另外,中央政治局会议前后,以及春节和国庆前后,长端利率变化的规律性不强。
风险提示:
市场走势不确定性,机构行为不确定性,结论可能存在偏差,过去的走势对未来的指示意义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