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6日,2024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11月5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主任牟杰勇就《北京市“路城一体”公路交通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及网络实施方案》做主题分享,本文系现场演讲整理而来,未经本人审核,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明确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及“四个服务”基本职责,提出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治理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北京交通作为首都的生命线,支撑着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四个服务”保障,承担落实疏解非首都交通核心功能的重要职责,责任与压力并行。
北京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三轴两廊一通道”的重要节点,市域内建有11条国家高速公路、15条普通国道,国家公路总里程将近1930公里。随着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持续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推进,北京“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空间结构和京津冀“一核两翼” 格局日渐清晰,京哈、京沪、京港澳、京藏等高速公路,以及京沈、京滨、京深等普通国道,已经成为连接北京各城市功能区、环京城市群的通行走廊,公路交通压力日渐增大。
北京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22年颁布《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对公路交通数字化改造提出明确要求。近几年来,北京市通过承担国家智慧公路以及新基建等建设任务,不断探索公路数字化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
北京市自动驾驶示范起步较早、发展迅速,目前已实现智能网联乘用车、无人配送、无人接驳等城市应用场景,公路交通与新兴产业、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需求旺盛。目前,北京市已基本完成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建设,示范区域覆盖面积已扩展至600平方公里,接下来将开展4.0阶段建设,示范区覆盖面积将扩展至3000平方公里。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要求,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京交通的要求,我们认为北京公路交通目前还面临着三方面挑战:一是交通拥堵方面,节假日进出京拥堵严重,干线通道工作日早晚高峰通行效率偏低,“大城市病”拥堵治理任务艰巨;二是安全保障方面,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期间,北京交通承担国家重大活动的交通保障任务已经超过1000次,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责任重、压力大;三是自动驾驶方面,目前北京自动驾驶示范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已基本打通城市道路场景,但还缺乏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的示范场景,高快速路车路协同试点相对滞后。
北京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等战略要求,以“缓解进出京交通拥堵、增强首都交通保障能力、提升群众出行获得感、促进车路协同产业发展”为目标,推进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实施方案路网布局以六环绕城高速为联络线,串联8条国家高速和6条普通国道,兼顾周边地方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形成由首都中心区向京津冀地区放射,覆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三轴两廊一通道”、京津冀“一核两翼”城市群的总里程约为937.1公里的数智公路网。
构建“3+1+3+N”总体架构,“3”代表3类基础设施,依托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道路进行数字化转型;“1”代表1个数字底座,通过汇聚融合交通、交管、自动驾驶等多源数据,构建北京市智慧城市数字底座;“3”代表3类用户,包括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企业、交通参与者;“N”代表N类场景应用,包括智慧服务区、一张网出行服务、应急指挥调度、车辆智慧监管等。
具体来讲,建设以数字底座构建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以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产业融合为重点,提出16项建设任务,这16项建设任务包含了部里明确的5项一体化任务、10项示范性任务、4项体制机制创新任务。
在基础设施智慧扩容建设
方面
,主要按照“点、线、面协同联动,重点突出”原则,统筹安排智慧站点、智慧服务区、干线通道主动管控、“一张网”出行服务建设等四项任务。
智慧站点
,主要对示范区路网内的129个收费站点进行智慧化改造,实现计费在线化、站点设施智能化、特情处置远程化、收费监测在线化,降低收费站人员配置,提升服务效率,提高通行效率;
智慧服务区
,对大客流服务区进行智慧化改造,实现出入口精准检测、全景高清监测、智能化停车、充电桩服务等,将服务区所有数据统一接入市级平台,实现全要素数据接入和动态监管;
干线通道主动管控
,选取京沪高速、京藏高速、六环路等三条相对繁忙的干线通道,开展出入口协调控制、车道级主动管控、特殊车道动态开放应用试点,重点是同交管联合探索交通和交管协同管控机制,提升干线通道通行能力;
“一张网”出行服务
,主要依托数据底座,充分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利用可变情报板、交通守望者、地图导航平台等,向公众提供一体化出行服务,提升公众的出行体验感。
基础设施安全增效方面
,具体包括五项任务。
一是基础设施监测和管养
,以桥、隧、边坡和地质灾害点为重点,通过全局性周期筛查、重点设施实时监测、重点路段定期巡检三类监测手段,构建空天地一体基础设施监测体系,实现公路基础设施风险智能监测和快速预警;
二是路网运行监测预警
,依托北京市TOCC,整合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交通的运行监测和指挥调度资源,打造集监测、预警、决策、调度“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和调度平台;
三是大件运输监管
,结合智慧站点建设采集多源公路数据,提升大件运输的车路监测能力,升级目前建设的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和行政审批系统,实现大件运输的全链条服务和全过程监管。
四是恶劣气象通行和安全预警
,在京哈、京台、六环路等高速公路恶劣天气高影响点位部署全要素气象检测站,接入相关气象数据,提升重点路段的恶劣气象条件下的通行保障能力。
五是应急指挥智能调度
,构建部、市、路三级联动以及市级交通、公安、应急、气象、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协同联动的应急指挥调度体系,通过数字化技术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和处置时间。
在跨领域产业融合方面
,主要开展两项工作,包括车路云协同应用和北斗导航应用。
车路云协同应用
,坚持推进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下一步重点推进4.0示范区建设,核心是推动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城市道路协同发展;
北斗导航应用
,在长隧道、特长隧道加装北斗导航设施,在全路网推广北斗授时应用。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
,主要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构建北京“路城一体”数字底座
,目前北京正在研究如何将交通、交管、自动驾驶数据等统一汇聚到一个大数据底座,也就是要按照“标准统一、分层解耦”原则,建设“高-普-城”融合集成的数字底座,实现多方数据资源的深度融合、高效流通、充分共享;
二是跨部门协同管理和服务
,在政府侧,核心聚焦在推动跨省、跨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目前已经跟天津、河北共同建立了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联动机制,以及北京市级六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在企业侧,重点是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机制的再造。
三是数据运营和标准规范建立
,主要工作是探索构建公路交通数据的分级分类、数据确权授权等机制,推动几类公路交通数据上市交易。
总体计划是利用三年时间完成“路城一体”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项目,该项目已经被纳入中共北京市委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实施意见,已经被列入北京市重大建设项目,并被纳入北京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任务中,进行按月调动。
最后汇报下目标和愿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树立以人为本,
实现“高-普-城一体”车路云协同应用
。聚焦于打通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城市道路在技术装备、运营模式、应用服务的瓶颈,提供区域一体化、同质化的门到门自动驾驶服务。
聚焦现代化治理,
实现“路城一体”交通运行管控服务
。要融合交通、交管、自动驾驶等多源数据建设智慧交通数据底座,依托TOCC,实现“一张网”出行服务、决策支持和指挥调度。
坚持底线思维,
实现“平急一体”首都交通保障网络
。要一路一策、一点一策构建公路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和通行管控体系,打造兼具日常通行保障和应急快速疏散能力的安全韧性公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