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amsujie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口号生来就是找喷的…… iamsujie,阿里8年产品经理,现在服务创业者,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B12合伙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两大国资物流集团,筹划战略整合!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浙江省海港集团成立新航运公司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想要身上嫩滑不长痘?你真得试试它 ·  13 小时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冬天总长小红疙瘩,到底怎么回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amsujie

回忆8年前亲历的·人·肉·双11

iamsujie  · 公众号  ·  · 2018-11-08 08:47

正文

还有3天又是双11,先容我回忆一下2010年以前淘宝做大促时的情景——


每天从 0 点到 24 点,以一小时为单位,给重点商家打电话询问客服压力、销量、库存情况,再查看活动页面的流量情况,调整接下来一个小时的策略。比如发现阿迪的新货快卖完了,运营同学就把它在活动页面的位置往暗处调调;又如发现李宁的订单数开始加速上升,先不管什么原因,把他调整到明显点的位置再说,这需要很多小二随时待命;再如发现男鞋交易情况不乐观,是因为客服承接不住海量的咨询,就赶紧打电话让某家临时加客服数(类似客户都是外包给专业的公司做的,可以临时调拨人手)……这种感觉很像在操盘,这也是为什么一做活动,就要一群人每天守到午夜的原因。


同事妹子说过一个段子:父母不相信她周六那么晚回家是因为加班,然后她周日一大早又出门了,老人家才觉得,哦,可能真是要加班。


但,那个时候累归累,大家还是很爽的,因为有一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卖家、买家的一切好像都由我掌控……当然,后来因为这个原因也出过一些腐败的事件。



说回这篇的主题,双11,我一直认为2010年是最有冲击力的,当然,有主观原因,那是我第一次参与的双11。客观上,2010是最超出预期的一年,当时内部员工之间有个赌局,看谁能猜中最终的交易额,大多数人都猜2亿左右,少数乐观的猜3亿,毕竟2009年才5000万,最终,没想到9.36个亿。将近2000%的增长,后面每一年的增长率,再也没可能达到4位数。


反正当时,哪怕最核心的指挥部、哪怕数据团队,看到数字的增长,也都是互相一脸“我擦,别不是哪里弄错了吧”的表情。


支撑那样的量,当年的系统(不只是阿里,而是整个业界)可谓颤颤巍巍。

人肉调整活动页面海景房(主推单品)——李宁又调来一批鞋,再把它调上去……

库存数据没打通,和商家通过旺旺群沟通……

流量给多了,我家裤子卖完啦,你也是卖裤子的,我给你导流吧……同行间互相导流,一片和谐(这其实是流量运营低效的表现)……

甚至可以数据错乱,库存都不对了,紧急修复……

卖家没法实时搞清到底卖了多少,要等淘宝算几个小时以后告诉他……你能相信???

买家还不习惯把钱放进支付宝,然后付款时银行支付系统接连宕机(提前打过招呼,但银行们不重视啊,2011年开始就好很多了),支付宝的同事也开了赌局,看哪家撑得住,结果,宇宙第一大行工行唯一幸存……

物流爆仓,胡乱堆着,数据不全、对不上,慢慢发呗,发货到月底、年底、甚至春节前……


因为尝到了大促的甜头, 2011年春,天猫(当时还叫淘宝商城)还尝做了一次连续8天的大促,名头是商城3周年大庆,前7天各大类目轮流上,最后一天一起上。当时我正在负责天猫的营销产品线,这事儿的产品经理是我,连搞8天真是对体力的挑战,后来这种长时间大促基本绝后了,ROI一般般。

下图是当时的一部分文档,可以看出来好多工作都还是人肉的。



后来,在很多产品技术的帮助下,下面的大部分描述已经成为现实,大促时再也不会出现从前的慌乱——


每天从 0 点到晚上 24 点,根据压力情况,以数分钟为单位,监控活动页面的流量引入情况、商家 / 商品流量转化情况、商家客服的承接能力、商家库存的余量等各种数据,调整接下来几分钟的策略,活动页面自动化调整。就算流量过大,系统也有了很多“优雅降级”的开关,这些开关的状态变化,甚至都已经自动化。所有的数据,淘宝都能抓在自己手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活动策略调整的自动化,我们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活动前需要买多少流量?买哪里的流量?

活动中 A 商家还有多少货,在现有流量下还能卖多少分钟?

B 商家的上游供应商货源如何,什么时候可以上新货?

活动页面上,哪个商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