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商参略
了解财经信息,通往财富之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期货日报  ·  共期美好 | ... ·  2 天前  
节点财经  ·  马云现身,蚂蚁换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商参略

四个富豪的夜宴 拿什么安置你,我的财富?

正商参略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1-18 10:11

正文

乐视的资金危机在一夜之间得到了解决,充当白衣骑士的是融创的孙宏斌,这位创业生涯和乐视贾跃亭同样精彩的传奇企业家只用了35天调查后,就决定把自己的150亿巨款投资给乐视,以帮助贾跃亭实现他的狂野梦想。


面对媒体,孙宏斌足足拿了一个小时时间去解释他为什么要投资乐视。讲了很多理由,比如看好乐视的商业模式、认同贾跃亭的企业家精神、其自身的地产业已经面临增长停滞等等,在座很多人表示赞许,在外界看来,孙宏斌的投资决策做得相当干脆利落。


然而,这也就仅仅是在外人看来而已。别人花钱或者花别人的钱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用细想,但如果这150亿真的变成自己的,我想一万个企业家当中,能有一个拿出孙宏斌的勇气就不错了。对于大多数中国有钱人来说,都已经功成名就家财万贯了,何苦来哉还要为新的挑战押上百亿身家?如果真这么想,那就是因为你不是孙宏斌和贾跃亭,那就是为什么孙宏斌贾跃亭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而你依旧生活平庸。或者说,那也是为什么孙贾至今坐拥百亿还苦大仇深劳碌命,而你却悠然自得悠游南山。所谓投资,在表面看来往往是一念之间,但背后却与你的生活经历、生活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今天一夜之间做出的决策,往往早已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


你对财富的安置,首先受制于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而非有没有专业的财经知识。所以,我们在世间会看到大批书都没怎么读过的人发财致富,而学富五车之辈,却经常孤守穷庐。


看了最近一期腾讯财经与诺亚财富联合制作的财经谈话节目《谁来赴宴》,这一感触越发深刻。《谁来赴宴》是一档“窥私”大佬饭局的财经谈话节目。主局者邀请数位财经界大佬、新锐、媒体资深评论员、财经话题热搜人物、明星投资人甚至是草根创业者,一起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中完成财经话题讨论。这一期《谁来赴宴》比较特别,它没有坐而论道,却请来四个投资圈的大佬玩了一场资产配置游戏,在虚拟的财富配置过程中,尽显其因背景的不同,而体现出的巨大差异化。




这四个人分别是梁伯韬、戴志康、王彪文和刘彦。


梁伯韬,香港人,1955年生,1988年,他与人合伙创办一家私人商人银行—— 百富勤投资有限公司,出任董事总经理,短短四年中,通过一系列并购,梁伯韬跻身于香港超级富豪之列。他带领下的百富勤,在上世纪90年代,一举包揽了所有中资央企和国企在港上市的业务,还因此获得“红筹之父”的称号。但随后梁伯韬又在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并于1998年1月份宣告破产。之后梁伯韬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从2006年开始,他又复出成为投资人,投了京东等知名项目。


戴志康,1964年出生于江苏海门,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由资本大佬转型为实业家,著有《文明的和解》、《江边的中国》等系列著作,精通商道哲学。


王彪文,1969年出生,被业界称为美元LP基金四大金刚之一。现任歌斐资产私募股权投资合伙人,负责歌斐资产PE母基金及直投业务。王彪文曾担任雅登投资合伙人、雅登全球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负责全球基金投资,负责配置资金超过30亿美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80多宗交易,包括基金和直接投资等,具有20余年全球私募股权投资经验。


刘彦,担任诺亚财富家族客户管理中心总经理,是诺亚最年轻的高管之一,他还是全球信托及财产规划协会会员。被称为“最受家族客户青睐的财富守护人”。


这四个人的共同点是都为投资领域专业人士,而不同点则在于年龄履历出身成就。他们被一起拉入一个财富游戏,在游戏中,每个人分得两亿筹码,其中一亿要用来做个人的财富资产配置,另一亿则是被用来去投其他人的资产配置,这个配置是纯海外配置,看最后,谁手上的筹码最多。


他们都是怎么投的呢?接下来的内容其实对于普通人进行资产配置尤其是海外资产配置非常有借鉴性。



王彪文最先出手,他决定把三分之一的资金配置了高科技资产,五分之一的资产配置到房地产上。其他还投了欧洲市场的信贷,以及亚洲新兴市场上的股票。


戴志康则是更直接,资金被分了两摊,一半投非洲的金矿,一半投美国的医疗高科技产业。


梁伯韬:其资金15%配置在货币黄金和黄金的股票,40%的资金配置在美国市场,20%配置在欧洲市场,还有15%投在东南亚的互联网业,最后的那10%,则被梁伯韬投在以色列,因为以色列高科技的高科技产业。




刘彦最简单,他要把所有资金都投给自己服务的公司,买诺亚的股票。


刘彦的投资方式最“粗暴”,但也比较好理解,四个人中刘彦最年轻,对于资产的配置风险承受能力偏高,看好一个公司或是一个行业并且长期持有,其实是价值投资。而诺亚是他熟悉的公司,了解运作以及前景甚至风险,所以他选择了诺亚。


再看其他三位资本大佬的资产配置就更值得回味,他们都是资本大佬,资产配置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呢?




先看戴志康,他的投资风格很有实业家味道,很爽快的一半一半就投完了,但两个投资又互相对冲,具有智慧性。戴50%资金投非洲的金矿,是因为他相信世界未来二三十年是动荡的,国际化共同货币会越来越弱,印刷出来的硬通货的价值降低,则黄金这种天然硬通货的价值上升,所以戴志康要投金矿。


而另一半投入美国生物科技产业,是因为他预判新的生命科学将是下一个时代的大事,在互联网世界,信息科技完了以后,下一个风口就是生命科学。


戴志康后来表达了两个观点:其一,中国人海外投资最好是做实业,连人带资金一起干,想要通过金融投资获得高回报,多半是虚幻;其二,金矿不但是实业,而且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因为金矿不愁销售。




再看梁伯韬,他对海外的投资更关心政治因素,因为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他又更加警惕风险。梁伯韬预判未来几年的经济充满不确定性,所以他把资金的15%配置成高流动性的黄金和股票;在美国配置了高达40%的资金,是因为他相信美国作为最大经济体抗风险性更强,而且特朗普上台之后,有可能会重振美国本土经济;20%配置在欧洲,是因为欧盟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安全性也有保障,同时,欧洲很多国家因为缺钱可能会出售资产,梁伯韬认为这是不错的机会;剩下的25%,梁伯韬用来在亚洲的高科技产业寻找机会。


王彪文的资金配置则具有浓厚的基金经理色彩,他把资金分配在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产业,兼顾流动性和长期增长性,同时利用新兴市场股票去寻求高回报,区域上分散,投入子类别上分散,现金流和长期投资的分散。




看完几位投资界大佬的海外资产配置,至少是我已经感觉要晕眩的样子,即便是投资大佬,他们的选择都是如此不同,有时候甚至互相矛盾,看来海外投资这件事,真不是普通人自己能搞定的。


关键是不敢和不能。


普通人没有那么强烈的企业家冒险精神,投资海外资产本来是为了保值升值,怎么可能去学戴志康把资产简单的分为“两摊”,然后根据直觉去赌一把?失败了从头再来?那是孙宏斌和贾跃亭的玩法。


对于进取心没有企业家那么强的普通中产来说,比较安全的资产配置方式应该是王彪文式的,把资产均匀的分配到多个篮子里,以保证长期的稳定的收益,但这又并非普通人自己所能操控,需要寻找类似王彪文刘彦所在的诺亚这种较靠谱专业机构来操办一切。


换一个角度看,《谁来赴宴》里三位投资家的资金配置游戏其实反映出一个共同的大背景,即当下的全球市场越来越动荡,不可测性越来越高,投资难度在增大;这导致中国高净值人群在资产配置上变得更谨慎和成熟,一方面,他们眼光变得更长远,更加着眼于财富长期稳健增长与长期市场趋势,而非市场短期的波动;另一方面,“营养更均衡”,不再过于偏重或忽视某类资产,而是进行多类资产的分散配置。




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离岸财富来源地之一。大多数高净值人群正在有计划的增配海外资产,这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国,而是因为配置海外资产确实能分散和降低风险。一方面是全球大类资产价格轮动带来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是汇率风险,例如本币的贬值。


虽然高净值人群已经开始增加海外资产配置,但来自诺亚《2017高端财富白皮书》中的调研结果却显示,依然有35.6%的高净值人士尚未配置海外资产。考虑到目前海外资产在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中总体占比不高,并且有68.7%的高净值人士计划在未来增加海外资产的配置比例,预计未来海外资产配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至少在近期内,中国的有钱人追求的主要目标将不是财富上的更上一层楼,而是财富的安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谁有能力解决好财富的安置问题,谁就有可能占领中国金融业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