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独立鱼电影  ·  火了16年的顶级男神,这一次彻底栽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宜春市融媒体中心主任谢小平:跑出媒体融合实质化运行的“宜春速度”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25-01-20 17:45

正文

文|「广电独家」崔忠芳

目前中心各项新机制、新流程平稳运行,新闻宣传质效稳步提升,跑出了媒体融合实质化运行的“宜春速度”。

“曾听一位媒体人这样形容面对媒体融合的困惑与焦虑:发展媒体融合就像‘暗夜行军’,知道方向是对的,但却不知道路怎么走。确实,面对媒体融合,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宜春市融媒体中心主任谢小平坦言。

在媒体融合的前行路上,宜春市融媒体中心也曾面临着全媒体平台龙头作用不明显、产业经营面临很大压力、紧缺型专业骨干人才缺乏短板明显等诸多问题,但从融合的实际效果而言,宜春市融媒体中心无疑找对了方向。

自202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到12月初宜春市委宣布中心主要领导任职,再到2024年3月初实现一体化运行,短短一年时间,宜春市融媒体中心便完成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步。尤其是在新班子调整到位后的3个月内,中心按照“奋战90天,实现一体化”的目标要求,迅速完成了组织架构及人员整合、媒体平台整合、产业经营整合、运行保障整合等重点任务,如期实现了一体化运行总体目标。

经过半年多的一体化运行,目前中心各项新机制、新流程平稳运行,新闻宣传质效稳步提升,跑出了媒体融合实质化运行的“宜春速度”。

 机制流程平稳运行,宣传质效稳步提升

「广电独家」:融合改革以来,宜春市融媒体中心取得了哪些成效?

谢小平:经过半年多的一体化运行,目前中心各项新机制、新流程平稳运行,新闻宣传质效稳步提升。

2024年清明假期,中心策划推出全媒体直播特别节目《让清明更清明》,以沉浸式直播方式,带领观众“云”体验宜春清明文化,实时在线收听收看超15万人次。中心探索运用AI开源技术,推出全市首部全流程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AI我宜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新闻纪录片《鲵娃归来》荣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实现中国新闻奖“三连冠”;《“海归”种粮记》等108件作品在省以上各类新闻奖评选中获奖,其中21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广电独家」:地市级媒体融合改革,难点在“人”。你们在人员融合上探索出哪些新路径?

谢小平:宜春市融媒体中心借鉴发达地区媒体改革经验,设置了人员整合的“三条路径”

一是择优任命一批。

对配备的30名中层正职和30名副职,通过谈心谈话考察,结合其政治素质、专业特长、能力水平,选择一部分由中心直接任用。

二是双向选择一批。

采取双向选择、组织定岗的方式,对部分部门负责人、副负责人和业务主管进行“双向选择”。通过自主申报、组织审核、公开竞说、现场测评、班子评价、组织决定等环节,中心选拔了7名部门负责人、10名副负责人和20名业务主管。

三是合理安排一批。

中心各部门正、副职定岗后,对其余中层干部和普通员工进行合理调配,调配环节充分尊重其余中层干部和普通员工的意愿,在经过自主申报、员工选岗位、部门选员工之后,按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完成最后的部门定岗。

「广电独家」:要素保障是媒体融合向深度迈进的重要支撑,你们在要素融合上有哪些经验?

谢小平:一是坚持高位推动。

成立宜春市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原宜春日报社、原宜春市广播电视台等15家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协调组建工作。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

围绕采编流程、服务保障、考核奖惩等方面,建立规范、高效、灵活的一体化运行机制。成立薪酬改革专班,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按照分线考核、奖优罚劣的原则,综合管理保障线、采编线、经营线分别制定考核办法,构建中心统筹、以岗定薪、部门考核的薪酬发放机制。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

市委、市政府出台《宜春市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支持中心在绩效工资总量上留足发展空间,根据中心事业发展和收入情况实行动态调整;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未列入宜春市人才分类目录的急需紧缺人才,可以采取“一人一议”“一事一策”的方式认定。同时,在3年过渡期内,市财政局每年给予中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设备购置、技术保障和信息化建设。

「广电独家」:在内容融合方面,中心推行了哪些举措?

谢小平:一是从学习培训入手,抓全员素质提升。

中心组建之初便着眼于提升内容生产能力,在制定内容生产推优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开设“融媒大讲堂”,邀请省内外媒体专家讲课,现场辅导,让“头脑风暴”引爆员工头脑;同时,组织全员参加由中国记协举办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记者之家大学堂”等线上培训学习,引导员工拓视野、强素质,打造新时代的融媒骨干。

二是着眼精品生产,推动新媒体平台整合再造。

中心以发布类平台为龙头,以社会民生类平台为重点,推动微博、微信、短视频和客户端、抖音、头条等各类传播平台深度融合,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新媒体矩阵,让“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凸显“政务大V”功能,让“宜春日报”微信公众号凸显“舆论监督排头兵”功能,让“宜广传媒”微信公众号凸显“民生喉舌”功能。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打造“新款”“爆款”产品。

我们通过H5、VR、短视频、微动漫等多种形式,策划推出了一批新媒体“爆款”产品。2024年清明节期间,中心策划的祭扫方式改革主题报道登上央广《新闻纵横》节目。中心拍摄制作的铜鼓少年吴亚军悉心照料同学的事迹报道,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节目以7分钟的时长进行报道。中心事业发展与经管部推出的《翔说宜春》节目,以接地气的“微短剧+政策解读”方式,放大政策宣传的区域效应,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得到受众一致好评。

 以集约模式统筹发展,攻坚克难摸索前行

「广电独家」:中心在建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突围的?

谢小平:中心在融合改革中的困难,一是全效媒体平台龙头作用不明显。主要体现为:宜春潮客户端影响力不足,各类服务功能不够丰富,对用户未能形成有效的吸引力;短视频和新媒体产品创作密度不够,缺乏原创优质内容作品,入脑入心爆款刷屏的“10万+”新媒体产品还比较少;互联网技术运用不够,对于新媒体运维、大数据分析运用等技术保障支撑还不够。

二是产业经营面临很大压力。主要体现为:目标用户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等单位,政务类形象宣传合作占七成以上;合作方式大多还是传统的合作模式,缺乏有创意、多渠道、多平台长期深度合作的经营项目;在产业拓展上也碰到了资源、资金、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

三是紧缺型专业骨干人才缺乏短板明显。我们迫切需要一批具有移动互联网思维方式,懂产品设计、懂用户体验、懂互动交互的“互联网基因”人才,迫切需要一批能够熟练运用内容创意、产品创意、视觉创意、技术创意的复合创意人才,迫切需要一批懂市场、善策划、能协作的经营管理人才。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是抓管理,优化机制保障。通过制定人员整合方案、双向选择组织定岗方案、员工绩效薪酬分配方案等十多项重要制度,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用现代管理体制激活媒体融合发展的“一池春水”。

二是抓成效,构建全媒传播体系。扎实推进采编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改造,优化配置采编资源和力量,建立起融合运用多种技术、统一指挥调度、适应多介质新闻生产的采编业务平台。加大精品创作生产力度,全力打造融媒精品。

三是抓人才,锻造过硬全媒队伍。构建适应全媒体传播的培养体系,加速人员转型融合,通过定期开设“融媒大讲堂”,着力解决“本领恐慌”。加大人才引育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媒体融合所需的关键人才,打造高素质全媒体人才队伍。

四是抓产业,做大做强主体产业经营。全面整合原来两家单位的经营力量,进一步挖掘新空间、拓展新业态,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巩固、一手抓新媒体业务的壮大,同时大力拓展非媒业务,全面做足产业发展多元化文章。

「广电独家」:就地市级媒体融合改革,你们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谢小平:曾听一位媒体人这样形容面对媒体融合的困惑与焦虑:发展媒体融合就像“暗夜行军”,知道方向是对的,但却不知道路怎么走。确实,面对媒体融合,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半年多的实践摸索,我们也渐渐有了一些感悟。

第一,要搭好一个“架子”。

面对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繁重任务,宜春市融媒体中心从总体构架入手,设立行政管理委员会、采编管理委员会、经营管理委员会三大核心机构。从行政、采编、产业三大组织体系入手,设立29个部(室)和机关党委(干部监督检查室)。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审计部和机关党委,编委会下设指挥调度中心、全媒采访中心、新媒体中心等五大中心,确保中心高效有序运转。

第二,要做好一个“盒子”。

中心将人员整合作为推动媒体融合的重中之重,采取“稳定用好一批、双向用活一批、合理调配一批”的办法,着重全局规划和长远发展,既充分发挥事业体制凝聚人才的重要作用,又灵活运用培养选拔机制,让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第三,要用好一根“棒子”。

中心大力推进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统一对在编人员和聘用人员进行量化绩效考核,建立起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同时,建立健全激励精品生产的体制机制,推动绩效考核向一线倾斜、向精品创作倾斜,极大调动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要唱好一个“调子”。

中心通过“走出去”拓宽视野,通过“请进来”充电蓄力,同时大力推进机关文化建设,营造心无旁骛干事业、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生态和氛围。

「广电独家」:接下来,你们将围绕哪些方向开展重点工作?

谢小平:一是以实质化运行为起点,聚力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我们将按照融媒体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推动中心在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继续加快融合步伐;同时,持续在人员整合上进一步优化设置,不断优化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浓厚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运行效能。

二是以宜春潮客户端为龙头,坚持移动优先,加快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

我们将按照“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定位,不断做精内容、做强功能、做优服务、做活商务;同时,推动新媒体平台整合重组再造,以发布类平台为龙头,以社会民生类平台为重点,推动各类新媒体平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起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新媒体矩阵。

三是以“争创中国新闻奖三连冠”为目标,深耕融媒精品,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我们将以精品创作为抓手,推动全员能力素质、生产水平大提升,瞄准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建立健全激励精品生产的体制机制,持续加大精品创作生产力度,着力打造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精品。

四是以组建文传集团为支点,立足多元经营,不断做活产业经营文章。

我们将做足“新闻+”“传媒+”文章,不断拓展多元经营、探索全新业态,通过带思想、带创意的新闻策划和活动策划,助推新闻宣传和产业发展实现双赢;同时,积极开展“直播带货”等文旅和助农活动,以“直播经济”为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助力添彩,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请点赞”“在看”第一时间接收行业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