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猿大侠
猿大侠,既然选择了,就一定成为大侠! 小程序、小游戏、Google、苹果、职场、前沿技术分享,一起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好利来表扬加班员工引争议,多次回应为何难平舆 ...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必看”小程序:精准捕捉资讯脉搏,个性化信息 ... ·  2 天前  
山西省邮政管理局  ·  雪花纷飞,寒意未减!未来三天这些地方雨雪持续……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铁路部门通报孕妇乘车被砸致胎儿早产去世事件详 ...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AI公务员”上岗,分析DeepSeek对政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猿大侠

“反算法型”网友厉害了,这样竟让机票便宜一半

猿大侠  · 公众号  ·  · 2024-12-18 12:08

正文

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在平台算法下变得十分透明。作为用户,我们的每一个点击、每一笔消费,都在影响着算法对我们的了解。平台利用算法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从而对不同用户实施差异化定价,用户和平台关系越亲密,反而面临越高的价格,这就是“大数据杀熟”。


不想再被算法“支配”的年轻人,终于对平台的算法逻辑发起了反击。


以机票为例,很多消费者在搜索机票时发现,反复查询同一航班的价格竟然屡屡上涨。而他们的解决方案颇具创意:通过主动在评论区表达对价格的不满,试图影响算法的推送。


例如,一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购买机票的经历,其提到,第一次搜索机票,直飞最便宜的也要4309元,TA就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 最终机票

价格变成了1903元,优惠2000多元。



这被网友戏称为“机票大法”,让系统给自己的人物画像从“想要进行跨国旅行的有钱人”变为一个“旅行取决于机票价格的没什么钱的人”,并成功让票价大幅下降。这种现象便是“算法驯化”的一种。

那到底什么是“算法驯化”呢?简单来说,就是给算法放“烟雾弹”,不要让算法看出你的真实意图。

网友对于“算法驯化”现象热议纷纷,也分享了自身对抗“越用越贵”“越看越烦”的算法的经历。


比如有网友称,“搞台破手机也有用,发现用安卓和苹果看机票,订酒店的价格不一样,安卓老旧型号出来的价格能便宜几十块钱。”“每次点奶茶点咖啡,我总会在支付页面退出来,有些时候就会有一个窗口弹出来,说给你这单打折了。”



年轻人通过积极评论和点赞等来改变算法推荐,实际上是为自身争取更多选择与自主权,让自己的生活尽量不被算法掌控,他们试图建立个人“人设”,使算法关注到更多样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地从消费行为喜欢出发进行推荐。


此外,互联网匿名与隐身也成为年轻人对抗算法的一种策略。


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使用粉色小恐龙头像的“momo”大军兴起,他们使用统一的头像与ID,以系统信息掩盖个人信息,以此躲避算法对个人行为与喜好的追踪与判断,摆脱基于身份标签的推荐模式,简言之就是“防搜”,能躲开日常的社交、熟人的打量,在社交平台上做个“自由人”。有了momo这层掩护的身份,网友的网络表达欲和分享欲更多了,也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社交压力。

分别为小红书、豆瓣平台截图


而在豆瓣等平台,早就聚集了一批与算法“过招”的年轻人。比如豆瓣“反技术依赖小组”的部分成员,在手机里只下载通讯类App,看视频和网购只选择网页版,随身携带现金,就是为了逃离算法,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动权。


不过,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晓峰认为,这些方法即便有效,但想要彻底根治“大数据杀熟”,不能只靠这些“小聪明”、“土办法”。“互联网和算法能够很快识别出用户的真实动机和行为。”


张晓峰建议,政府和行业组织需要制定相关标准,将拒绝大数据“杀熟”和保护个人隐私变成一种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我治理的要求。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平台更应加强自律,共同推进“算法向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