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称,政府投入60亿支持固态电池的研发,
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吉利和卫蓝新能源等六家企业
作为项目链主单位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
据NE时代了解,
这些政府支持的固态电池项目,每一个都需要实现量产装车1000台,而且要求行驶1万公里。这个时间节点要求是2027年,甚至是最好能提前在2026年实现。
这些要求都给参与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毕竟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做出真正的车规级全固态电池,更不说要装车上路了。
甚至有坊间传言,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项目是曾毓群亲自担任项目组长。因为压力太大,导致他之前戒掉的烟又开始抽上了。
不难看出,国家对全固态电池的投入和期望之高,链主企业压力之大。
因此,近日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多家企业高层站出来,
一是
揭示目前全固态电池的开发现状(先倒苦水,确实有难度),二是展望在2027年这一目标节点上的进程(再难也干)
。
这不由得令我们想起新能源汽车当初的汗与泪。本质上,彼时的新能源汽车与现今的全固态电池有着巨大的相似性——目的都是在全球汽车产业中不打酱油,而是重度参与,甚至引领。
01.
固态电池作为一个技术方向,一直伴随着液态电池的发展,也同时随着丰田固态电池上车的PR新闻一次又一次被人提起就忽略。但是由于固态电池由于固态电解质的选择、固固界面的技术难度太高,大部分电池企业都处于观望或保持少量投入的状态。
但是今年,固态电池作为行业的热点话题再次受到资本圈和产业界的关注。这里面不乏上层意识驱动、动力电池寻求新动力、新应用场景刺激等因素。
2024年的中国汽车产业与本世纪初对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那就是随着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大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自主品牌的名号越来越响亮,成为外资学习和拆解的对象。再到上游三电核心零部件,我国出现不少在规模和技术双领先的企业,这些企业也积极出海建厂,与LG能源、松下、SK On等日韩企业竞争。
此时回顾二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刺激政策,虽遭遇不解,经历波折,但成果显著,“弯道超车”的目标达成。
如今全球的全固态电池竞争格局如何?
固态电池非常热,整个布局呈现出全球化,各国政府支持力度极其大,上下游产业链强互动。
走在最前面的可能要数日企
,天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宜宾锂宝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政强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指出。
在长安汽车先进电池研究院副总经理、深蓝汽车动力开发副总经理杜长虹看来,从时间维度来看,固态电池的发展阶段可分成五个阶段,
国内还处于材料到电芯的开发阶段,以丰田为首的日系企业现在处于工程车化阶段
。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会根则给出实例,日立造船已经在销售1Ah左右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正朝着5Ah级别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在推进。
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研究院院长何巍直言,他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产能不断在发展,新建的产能永远想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国内现在在谈三元电池、铁锂电池,而
韩国企业、日本企业希望用全固态电池实现产能升级,欧洲企业、美国企业同样的逻辑
。
2027年这一时间也很有深意,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固态电池与新材料中心主任朱高龙说,
最早是丰田、三星提出来2027年,到国内部分项目也将时间节点定在2027年
。最后,2027年就变成了我们必须完成的节点。
可以看出,国内各方的态度说明一点,好不容易从虎口夺来的市场,不允许、也不会还回去。
2023年深圳CIBF展会现场人头攒动,火爆异常。我和行业朋友在展会现场碰头聊天,对方跟我吐槽,
“现在的动力电池行业太没有意思了,所有的话题都是降本,降本,很多的新技术都不愿意尝试了”。
这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由于近几年新能源行业内卷,大部分电动车企都是亏损卖车,降本成为很多企业决策的“指挥棒”,很多的技术和产品都要为降本来服务。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最大成本项,也成为了降本的重头戏。
动力电池材料体系大幅度转向磷酸铁锂,因为成本更低。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以及相应产品的开发失去动力,
企业更多在Pack层面做文章
,提升电池系统的体积能量度和成组效率,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装更多的电量,跑更长的续航。
甚至在高端车型上,为了同时满足长续航和快充的要求,企业也在积极开发4C磷酸铁锂电池。
因为磷酸铁锂材料相对三元材料的安全性,企业在电池系统层面也开始做减法。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一定要用的也考虑减量。
电池技术的迭代,本质上是不同材料体系之间的竞争,其演进历史是人类“驯服”不同材料的过程,努力在能量密度、安全、成本等维度之间寻求平衡。
在液态锂电池前面没太多空间可操作的情况下,固态电池,能够平衡多重需求的“终极电池”,就代表着未知、潜能、希望、活力。
固态电池企业开始愿意为新的技术、新的材料进行技术开发和投入。比如高镍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锂金属负极,甚至是其他的高能量密度的正负极材料;同时固态电解质和固态电池的制备也涉及到一些新的制备工艺,这些也需要一些装备企业的共同研发参与。
在应用方面,低空经济的火热,垂直起降电动飞行器eVTOL成为各个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而
eVTOL对于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现有的电动车用液态锂电基本无法满足其要求,使得固态电池找到了实际应用的机会。
于是,各种投资人和产业都开始关注固态电池。
虽然关注在加强,但电池产业界对全固态电池仍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